水文地质调查在场地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2021-01-16侯宇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
侯宇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
一、场地污染防治中水文地质调查的必要性
污染场地防治工作是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治理的重要措施。实践探索表明,污染物依据重力和土质表面张力作用,在地层结构特征基础上,逐渐渗透并向地层深处蔓延扩散,因地层结构存在区域性差异,使得污染物的渗透能力和造成的污染范围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场地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合理,科学地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可确切刻画污染分布范围,具体价值体现如下:
(1)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可以确切监测污染场地的污染物形态,规律,特征及大致分布范围。污染场地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散实验等方式,确切掌握污染区域内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取岩心模拟,科学分析地层内部污染物的吸附状况和解析关系,明确区域内污染物的衰减变化规律。
(2)水文地质调查为污染场地防治工作后期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参数。场地污染防治工作后期的风险评估操作是为了科学,合理的筛选场地污染修复技术,从而有针对性地实现场地污染的治理修复,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场地污染防治中水文地质调查的作用
(一)明确污染场地的土层分布
土壤地质条件调查是场地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通常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来实现。技术人员首先规划预测区,然后通过钻孔取样进行贯入试验,通过取样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土壤污染情况。在土壤地质调查成果中,技术人员可以获得该区域的土壤结构、荷载性能和污染物的渗透性,并在科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数据填图,从而为今后科学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提供数据参考[3]。
(二)污染场地地下水流场监测
水文地质调查可以在场地污染防治工作的前期对污染场地的地下水流场进行有效监测,并提供相关数据依据。水文地质调查主要是通过对监测井水位变化、监测点位、取样点位、滤孔设置等资料的调查,重点调查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包括微承压水的赋存、土层的赋存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进行了分析对地下水的流场、流向和流速进行了施工模拟。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奠定了场地污染防治的基础,有效地监测了地下水环境污染,采取了环境保护措施。
(三)污染场地污染物分布调查
在场地污染防治过程中,污染物的防治是工作的难点和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通过水文地质调查,科学掌握污染物在地层中的水平和垂直扩散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层下地下水的流动情况,锁定污染物的扩散范围,通过确定污染物水平扩散宽度的范围,深入防治污染物的垂直扩散,使场地环境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三、污染防治对策
(一)扬尘和废气控制
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成立领导小组,对施工进度进行指导和监督。场地平整和建筑物拆除可集中进行,有效避免长期运行造成的扬尘污染。根据场地恢复的需要,严格控制开挖面,尽量减少表土开挖,减少土壤中污染物的暴露。另外,在挖掘过程中,建筑垃圾和泥土要及时清除,避免长期堆放泥土造成扬尘或雨水侵蚀,影响公园环境。
2.做好防尘工作
在污染场地整治过程中,为有效避免因地表碎裂产生大量扬尘,应指派专人做好场地浇水工作,保持整治场地土壤水分,尽量减少地表扬尘污染。根据施工现状,可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浇水次数。为保证施工现场土壤水分,可根据天气情况和施工需要合理调整浇水频率。运输车辆应覆盖帆布,防止运输过程中道路扬尘。根据修缮现场的施工情况,安排专人对修缮现场的施工道路现场进行清理,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清理频率。
(二)固体废物控制
在污染场地的修复过程中,由于修复场地的土壤破碎,会产生大量的混凝土砌块。因此,应使用车辆将其运至指定的专用区域堆放,并进行密封和覆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主要包括作业人员的生活垃圾和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药品包装袋。为此,有必要在污染场地恢复现场设置相应的封闭式垃圾池,实行分类存放。其中,生活垃圾要收集到专门的垃圾池统一存放,并安排专人对垃圾池内散落的垃圾进行清理。运输车辆装卸污染土时,要做好车辆检测工作,防止污染土因车辆密封和超载而散落,影响周围环境。一旦发现污染土壤,应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清理,禁止人员进入或接触污染土壤区域。
(三)污染场地其他相关系数
(1)理化系数。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土壤理化系数获取是依据钻孔取样技术采集不同深度,不同点位土壤样品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从而获取污染场地代表区域内土壤微承压层土质的理化性质参数。例如,土壤湿度,密度,有机质含量,透水系数等。(2)渗透系数。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的渗透系数多用于研究污染区域内地下水移动时的浓度变化状况,从而断定污染区域的范围,推测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参透系数的获取,一般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染区和监测井开展抽水,注水和参透系数试验。
四、结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染场地修复数量和规模必将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为有效做好污染场地修复,人们要采取切实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场地修复而产生二次污染,实现污染场地修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