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茶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

2021-01-16沈永青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茶文化校园文化

沈永青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长人文素养培养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科学、完备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着力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转变教与学观念,改革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办法,打造互联网“模拟课堂”和实体“体验式教室”,建设校园文化,助力人文素养培养。

一、茶文化论述的深远意义

(1)丰富和弘扬茶文化,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讲茶文化自信,有充分理由和充足底气。“中国是茶的故乡”,“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长期饮茶、植茶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引以自豪的辉煌茶文化,成为中华文化这个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重要载体。这种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当然也就有了强大社会基础。有了这样的雄厚基础,讲茶文化自信、茶文化底气就不是空穴来风。(2)丰富弘扬茶文化,其次要做好传承。中华茶文化是祖宗留下的一笔丰厚遗产,是十分值得珍惜的文化富矿,必须加以好好继承。“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对中华茶文化要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谈得上发展。

二、中华茶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

(一)将茶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文化是彰显一个国家和一群人气质的关键。一个有教养的、有素质的、有文明的国家必定是充满了文化的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用润物于无声的方式启迪心灵、传递正能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品,其作用之大,影响之深,无法比拟。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茶文化的了解程度来看,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什么是茶文化,更不用说茶文化背后的思想含义。

(二)注重实践,实现人文素养精神滋养

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巩固学习技能,更是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自身人文素养进行生化,充分感受人文素养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品质,从而真正实现人文素养的精神滋养。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出发对开展实践活动。第一,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古代文学的同时通过情感表演的方式将自己内心对文中的角色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演绎角色的同时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想法。第二,通过开展辩论会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某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从古代文学中选取任意人文素养主题作为辩论会的主题,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证据的方式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整个证据收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人文素养能力提升的过程。第三,开展互动话题讨论活动,通过提出问题、交流问题、总结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对一些难以理解的人文精神展开理解。比如在讲授《论语》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有朋友自远方来会不亦说乎”,“孔子的这句话对当前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你是如何看待朋友之间友谊的”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很好地发掘古代文学作品中所涵盖当代文学价值,还能很好地调动高职学生参与更多人生体验活动,对引起学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推动学生精神上得到滋养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建设校园文化,助力人文素养培养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点,举办人文讲座、人文艺术节、文化月系列活动、各类竞赛、志愿服务活动等,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增强其文化自信、提升其文化品位、丰富其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和敬业守信精神,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学习适应能力,把人文素养培养渗透开展的各种活动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茶文化引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断挖掘和发扬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探索茶文化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路径,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茶文化校园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茶文化的“办案经”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