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渗透
2021-01-16王丽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王丽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现如今我国高校的美育建设主要通过艺术教育这一形式开展,从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我国对于美育教育的要求有个更大的提升,在2015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中将美育的概念更加清晰的描述,并且融入了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但当前还存在许多高校对于美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对美育教育还停留在浅层次当中。因此,如何响应国家对于美育教育的号召,以及加快美育在高校中的普及和重视程度,是高校需要深入思索之处。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美育教育的现状
在现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少对美育教育的涉及,在正常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课程中没有将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作为一项基本教学要求。还有在高校正常的思想教育主要通过思修课程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这类课堂教学课程开展得来,教授的课堂内容一般为时政教育和道德教育两类,在课外的思想政治活动也主要围绕培养学生优质素质,传播中国优良美德为中心展开,所以对于美育教育的普及程度很低,更重要的是没有重视到学生们对于美育教育的需求。并且由于各个学校学工组织部门与学生实体联系的不紧密型导致各学工组织没能了解到学生对美育的需求,从而使得美育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美育教育在常规教育的存在程度越来越低,从而不能及时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就当前情况而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这诸多问题,比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一般采用说教的形式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方面的灌输,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学生潜意识中被认定为枯燥无味的课程,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美育教育是完全与说教式的教育不想融合的,因为对于美的感受是很难用简单的言语表达清楚的。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课形式是多班制的公开课形式,因此学生人数要比正常的专业课人数多很多,老师很难把握每一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也很难做到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当面沟通,所以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果以及教学效果不是很显著。美育教育需要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以及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所以很显然与当前思政教育的教模式不是很相融。因此要想将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想融合就需要改善我国当前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二、构建良好的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模式
(一)做好美育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
创新美育教育内容是指要突破原有的美育教学模式即实行艺术教育,现如今要丰富美育内容,要深挖美育教育的内涵同时做到向高校以外延伸美育教育,不仅要做到保留原有的艺术教育这一方法,不断烘托艺术教育这一氛围,还要做到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发掘个学科之间的美育相结合。不断的对学生进行美育的熏陶和实践,从而转变学生原有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改为如今的主动接受美育教育形成一个具有完整内涵的美育教育体系。教师要将美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区分开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不同点,他们内涵的不足以及构成要素的不足都要掌握。紧接着,教师应该将带有美育要素的各个知识点融入思政教育中。
(二)增加美育在思政教学中的比重
思政教育的主题应该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不光是思政教育的主题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想要改变学生之前在于思政学习方面填鸭式被动式的学习,就应该在思政课堂上增添审美艺术的普及。增强审美情感是思政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抓学生审美需求的转变,让学生与思政课堂有情感共鸣,而不是做一个简单教学填鸭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审美情感与现实实际相结合,比如:在讲解《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人民的民义》这一经典作品向学生展示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主题,让学生在课外娱乐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按此方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对学生学习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最重要的是,将现实的活动同思政问题结合使得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既能满足学业知识方面的汲取又可以得到精神层次的满足。这就使得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更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目标。因此,审美情感的培养应该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摆在前列,带领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三)在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
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这一方面,实践是通往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在生活过程中不管怎么要的世界观都要依靠一条条的方法论作为支撑。对于思想政治这一学科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课堂知识的吸收,还要勇敢的走出课堂,走到现实实际当中,这是让学生们体验“美”的有效途径,实践能使得学生们心灵更加充实,并且感受到追求“高尚美”的意义。因此,对于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应当尤其的重视。将实践与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刚要紧密结合,用实践增添美,为美育教育的融入锦上添花。
三、结语
将美育教育同思政教育想融合,即思政教育不光拘泥于课堂教学课外知识的延伸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全方位的促进学生德育以及美育的发展。并且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一批职业素养教育素养均衡发展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