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下国家级“非遗”开封撂石锁发展研究

2021-01-16李翔宇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非遗媒介文化遗产

王 淳,李翔宇

(1.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2.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郑州 450001)

2011年,开封撂石锁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封撂石锁是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技艺,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这项体育运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衰退,如何为开封撂石锁赋予新时代的烙印并将其推广流传成为当务之急。由技术和受众需求催生的媒介融合已成大势所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依赖于代际传承得以生存的文化形式,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研究其传播方式和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封撂石锁的历史源流

《文史资料选辑总第二十四辑少数民族专辑》记载:石锁功是中华武术中流传久远的传统练力功法,是武术界十大功法之一,也是少数民族体育锻炼的基本练功方法,又是民间健身强体的方法。开封撂石锁源流一说传自于唐宋时期李元霸,如今是作为开封回族群众的一项传统武术项目。更多的说法是元朝时期,开封驻军多为回族,经过长期社会生活,作为武术功底训练的撂石锁由专业训练转变为健身技艺项目得以保留传承。如今的开封东大清真寺,是撂石锁的主要生存聚集地。著名的撂石锁传承人有民国时期的周开元、“一代跤王”沈少三等撂石锁的行家,如今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郭宝光、鲍峰等。2004年,撂石锁从民间爱好走入正轨,正式成为了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规定竞赛项目,并且在2011年入选了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撂石锁被称为“中国式举重”,但相比单一练习力量的举重而言,撂石锁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元元。《辞海》称:石锁,我国民间体育锻炼用的器械,用石料制成,锁形,重量大小不同。练习方法有抓举和摆举,还有用正掷、反掷、跨掷、背掷等掷法和手接、指接、肘接、肩接、头接等接法组成的花色练法[1]。这些多样化的方法增加了石锁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使得撂石锁技艺能够更加广泛地吸引受众,获得关注和喜爱,增强了其观赏价值。近年来,开封撂石锁这项传统技艺也有了新的呈现方式,融合了太极拳、养生气功、武术套路等诸多元素的撂石锁代表作《锁舞天下》就是由开封撂石锁技艺传承人鲍峰和金龙精心编排和演练而成,并且于2010年在河南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荣获金奖。

二、开封撂石锁的发展现状及原因探究

(一) 撂石锁发展现状综述

1.时代洪流冲击石锁生存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的人把精力投入到了市场经济建设中。人们的闲暇时间也更多地被那些轻快便捷的休闲方式占据,撂石锁这种需要长期积累的运动就失去了优势,这使得撂石锁的群众基础范围减弱。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一步深入,城市社区改变了原来撂石锁广阔的生存空间,使得撂石锁这项民间体育项目无法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市场经济带来的是商业社会的纵深发展,尚武的风气也逐渐随时代的变迁而淡化,作为武术基本功的撂石锁也失去了强大的功能性,逐渐趋于弱势。如今,在政府“全民健身”的号召下,以瑜伽等国外著名健身方式为主体的健身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撂石锁在具有庞大经济效益的现代健身产业面前相形见绌。作为民族特色的撂石锁受到了现代体育健身文化的挑战,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中失去优势。

2.撂石锁技艺传承人断代缺失。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主要的传承载体,撂石锁市场经济价值的缺乏,使得年轻一代传承意愿逐渐减弱,撂石锁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如今撂石锁代表性传承人沈少三已有90岁的高龄,仍然在免费教徒,但招收的学生依旧寥寥无几。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也将传承人的功能和作用以行政认定的方式予以坐实,意在发掘并激励那些掌握并继承某项国家级非遗、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具有公认代表性和影响力、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并培养后继人才的传承人[2]。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至关重要的载体,传承人的缺失和断代可能会导致传统文化的消亡。在开封的八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只有五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而撂石锁并不在其中。同大多数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开封撂石锁的传承方式仍然以师徒传承为主。近些年为了能够扩大传播范围,虽然采取了面向社会收徒等更加全民化、开放式的策略,但这些变革仍然由于其自身的传播营销力度不足和市场价值缺乏显得杯水车薪。

3.石锁文化价值传播的缺乏。撂石锁作为回族传统体育健身项目虽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知名度却很是低迷,而源于国外的新式健身理念和健身方式却深入人心,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对其内涵价值的深刻阐发。西方对于健身增肌塑形的理念阐释使得人们切身感到既得利益的相关性,印度对于瑜伽内外兼修、知性优雅的价值赋予也令其大受追捧,从而能够迅速占领国内市场。而由于传统民间体育的价值内涵未能被深度挖掘,同时又缺乏符合当今时代内涵营销策略和宣传方式,使得传统民间体育在同类竞争中面临着市场价值的“优胜劣汰”,从而不能获得更多媒体资源[3]。作为回族民族特色的开封撂石锁,虽然如今的传承并没有太严格的民族区分,但由于缺乏共同精神内涵诠释使其仍然不能获得广泛的认同感,石锁技艺仍然处于固步自封的境地,与获得大量关注和支持的现代体育产业相去甚远。如何做到形神兼备,充实石锁精神价值,为撂石锁技艺进行形象建构是未来开封撂石锁发展的关键。

(二) 媒介融合背景下撂石锁发展困境原因

1.撂石锁相关媒体产品的匮乏。1994年,由中央电视台的制作的节目《东大寺的爷们》描绘了开封撂石锁当时的发展情况,扩大了开封撂石锁的知名度。撂石锁的另一力作《龙凤呈祥》也是由鲍峰及其团队创作的,并且在2014年获得了河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技巧类金奖。2015年8月,《龙凤呈祥》团队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荣获该赛会银奖。近些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繁荣,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丰富,各种各样媒体产品充斥着整个媒体市场,撂石锁由于其媒体产品的生产和优化未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日渐丰富的媒体产品竞争中失去了竞争优势。在媒介技术和平台日益普及化的今天,媒介产业的竞争也等同于内容产品的竞争,失去产品内容优势也就失去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开封撂石锁在近些年来由于人才流失和市场冲击,缺乏相关媒体产品的开发。

2.撂石锁多媒体传播平台的缺乏。在如今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多屏互动成为了媒体的主要特点,一种媒体产品通过适当改造形式在不同的媒体终端进行同步宣发,以便最大限度吸引各年龄层的消费者的关注,从而提高其自身知名度。线上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就在哔哩哔哩网站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借助网站特色的弹幕文化,在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同时也增强了节目实时互动性,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也有适当宣传片的投放转发。在2017年12月经过重新制作剪辑的相关电影也在各大院线上映。多平台的联动传播使得《我在故宫修文物》成为了“匠心”的品牌代表,使得原本枯燥的文物修复工作获得了广大年轻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在新媒体时代重新焕发活力。如今的开封撂石锁缺少自己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终端,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官方网站也查不到撂石锁相关的内容;在开封市文广新局官方网站上,撂石锁也没有专门板块设置,缺乏多媒体的互动传播平台成为了其发展桎梏。

三、媒介融合助力撂石锁传播

(一) 传播新技术扩大石锁社会效益

媒介融合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多屏互动为特点,使得媒介产品更容易获取更多的注意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播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助推作用。媒介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多媒体多屏互动平台,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的目标,也便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完整的传播链条,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发挥最大的价值作用。而且融合性媒介的使用更能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新时代的年轻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播注入新鲜血液。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借助新型媒介传播规律实现与时俱进的变革与创新。首先,开封撂石锁技艺是兼具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既有花式石锁满足观众观赏需要,又有力量技巧帮助练习者强身健体。开封撂石锁运动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对于生活在现代城市社区的居民来说,撂石锁的推广可以丰富居民社区生活,增加居民之间的社交活动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次,开封撂石锁作为回族独特的体育运动,现如今正在逐渐打破民族的藩篱,逐渐融入到各民族共同生活中,成为各民族团结的文化纽带。开封撂石锁无论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传承还是作为内容产品进行传播都对社会进一步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4]。

(二) 传播新形态给予石锁经济效益

媒介融合带来的不仅是获取信息的便捷和文化建设的完善,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撂石锁的传播扩散更能作为内容投入到传媒产品中以获得经济效益。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多媒体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传媒产品的各方面的价值,聚合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完善和延伸传媒产品价值链。我国著名的京剧《霸王别姬》以舞台表演和3D全景声电影的形式在美国纽约呈现给观众,收获了不少的赞誉和好评。这种呈现形式开创了在海外舞台表演和影片放映同步进行的先河,使得传统戏剧艺术融合现代电影技术丰富的表现形式,扩大了京剧艺术产品种类和传播方式,在收获好评的同时也打开了国际市场。以开封撂石锁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价值可以填补如今“内容为王”时代的内容市场空缺,成为传媒产业的一大助力。学者喻国明认为,传媒对于市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其所凝聚的那群具有某种社会行动能力的人了解社会、判断社会乃至做出决策、付诸实践的信息来源和资讯“支点”。媒介融合为撂石锁提供多样化的展现平台以聚合受众注意力,从而为影响力经济发挥作用打下基础。而开封撂石锁所发挥的经济价值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并使其积极参与传承传统体育形式,从而为传统民间体育产业附加经济价值,增加市场传播力和感染力。

四、结语

开封撂石锁作为开封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传承却受到了阻碍,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大时代背景下,撂石锁一时失去了其发展方向而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媒介融合是当今多元传播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突出特征,媒介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其多元融合态势使得开封撂石锁能够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同。通过传播形态和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开封撂石锁在保证其原真性的前提下获得经济效益。细分市场进行垂直化定位传播,利用政策、旅游等多方联动实现整合营销,要积极立足于认同感实现共同价值阐发。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为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立足于现代社会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猜你喜欢

非遗媒介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Tough Nut to Crack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