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强化勤俭节约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01-16焦方圆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思想

焦方圆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6)

一、勤俭节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地传承;勤俭节约是时代发展的坚定保障,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保驾护航。勤俭节约的思想是文化的传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值得宣扬的特色思想。

(一) 勤俭节约思想是传承的典范

勤俭节约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经验。早在商周时期,周公就曾写下《多士》《毋逸》来告诫成王,为政时切莫荒淫放荡,应时刻谨记祖先疾苦,顺应民意。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家也皆推崇节俭,其中孔子所言,“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讲的就是君王在领导国家时应恪守诚实守信的基本准则,节省开支并爱护良才。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同样认为,奢靡是最大的罪恶,俭朴才是其一生奉行的准则,并为此专门颁布了《内戒令》以告诫自己、家人以及臣子要以节俭为重、奢侈为耻。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尽沧桑,当时中国内有腐朽、胆怯、不思进取的清政府,外有虎视眈眈的帝国主义列强企图掠夺、霸占中华大地。内忧外患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而造成其后果的重要原因就是闭关锁国的封建之风与骄奢淫逸的奢靡之风。古往今来无数事例足可见勤俭节约的思想乃是关系家国兴衰、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伟大征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皆以勤俭节约思想为行事基准。从毛泽东同志在八届二中全会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到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乃至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都反映了勤俭节约思想对于治理国家、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意义,是不可替代的经验宝藏。

(二) 勤俭节约思想是时代的号召

勤俭节约思想是新时代走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坚实基础。现阶段世界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恐怖主义依旧猖獗,难民危机无法解决,还有仍需攻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无一不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在这样复杂的大环境下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关键中的关键。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新格局是对新形势、新背景的快速应对,而勤俭节约思想的推进正是促进“内循环”有效进行、稳步走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勤俭节约既是在空间上对全国全社会粮食与资源的节约,更是加强对时间的节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并且通过勤奋刻苦的精神品质加之对我国现拥有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因此,在新背景、新模式下倡导勤俭节约是环境的选择、时代的号召。勤俭节约思想是新时代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保障。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绩。经过近7年的精准扶贫,特别是近4年的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 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县从832个减少到52个,接近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1]。然而,在成绩面前依旧不能放松警惕,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守护好得来不易的成果,确保脱真贫、真脱贫,防止返贫。对于脱贫的首要关键词就是“粮食问题”,而对于粮食问题来说,勤俭节约正是解决粮食问题、稳定脱贫攻坚进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思想。五百多万名贫困人口、资源紧缺、粮食产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依旧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时代下若是想巩固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补好重要短板,攻克最后堡垒,实现复兴之梦,就一定要坚持勤俭节约的良好思想,以节俭谋高质量之发展,以勤奋创复兴之辉煌。

二、高校强化勤俭节约教育的必要性

勤俭节约思想是历史的瑰宝、时代的号召。高校是大学生增长知识、提升意识、完善三观之地。在走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守好脱贫攻坚伟大成果的新形势下,高校中的勤俭节约教育还仍未达到目标,餐饮浪费、奢侈消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对于高校中的勤俭节约教育加以强化,不仅是对大学生三观意识的完善,更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一) 强化勤俭节约教育是高校大学生三观完善的迫切需要

勤俭节约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使其拥有勤劳、节俭的良好品质。当前,高校中的勤俭节约教育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校园内依然存在着奢侈、浪费的现象并且十分严重。餐饮浪费在高校之中是十分常见的现象。高校食堂的餐食普遍较为便宜,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不根据食量而是根据心情、喜好在打饭时多买、多摆,导致了巨大的餐饮浪费。并且,高校中的资源浪费也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对于资源消耗的心态摆放不正,认为是自己交钱用水、用电,就可以肆无忌惮、任意挥霍。宿舍教室出门不关灯、用完自来水不关水等现象屡见不鲜。而且,部分同学受到一些社会歪风邪气的不良影响,追求面子、过分攀比,花钱大手大脚,说明其本身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念就存在问题。另外,部分家长与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过于追求结果和成绩,也淡化了对孩子勤俭节约思想的强化教育。这就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总体良好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着不足,如:缺乏踏实勤奋的吃苦精神、未能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对歪风邪气的抵抗力不强、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与满足、自制力较弱等,这些缺失的精神、习惯都警示高校作为育人之地要加强勤俭节约教育在校园内的不断推进。勤俭节约是勤劳节俭;是告诫自己不要懒惰、不要放纵;是提升自制力、意志力的良好思想。通过勤俭节约教育的强化推进,可以让当代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念,拥有良好的作风习惯,拥有切实的奋斗精神,从而为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此外,勤俭节约教育的强化也有助于大学生世界观的完善与发展。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能源危机、资源短缺、自然环境等问题日益显著。然而,主张理论教学的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并没有让学生完全了解当下我国所处的复杂环境与资源紧张的实际情况,学生也还没有正确认识到世界生态环境危机与人类命运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勤俭节约教育能够让大学生认清世界局势、了解发展方向,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进而形成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世界观。

(二) 强化勤俭节约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提高的迫切需要

首先,勤俭节约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勤俭节约教育的加强就是对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有效提高。但就目前推进情况来看,勤俭节约教育仍然在大学教育中有所缺失,并且没有充分发挥其道德引领的独特优势。所以,在新环境、新特点下,高校仍需逐步推进勤俭节约教育的有效进行,并强化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地位、效果与方式。勤俭节约教育作为价值引领的三观建设教育,应该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通过利用校园的文化氛围优势加强勤俭节约思想的宣传,利用校园的实践活动氛围丰富勤俭节约教育的方式,进而不断强化勤俭节约教育的效果。此外,从高校思政教育的层面来说,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一直呈现螺旋上升、波浪前进的良好态势,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阶段性的问题。理论知识教育是重点,一直贯穿于思政教育的始终,但高校思政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育、政治化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真正的道德引领与实践探索,让大学生从“睁眼看世界”变成了“闭眼背理论”,脱离了学生真正的实际需求。所以,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迫切地需要勤俭节约教育的引入与强化。勤俭节约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中道德引领、人格完善的重要方式,以勤俭节约优良传统思想的宣扬来弥补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以政治教育与文化实践教育相结合,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补充,让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中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进而真正地实现其三观的完善与发展。因此,通过对勤俭节约教育的强化既是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与时代号召教育水平的不断推进,同时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高校强化勤俭节约教育的创新路径

通过强化专题研究课程建设、设立思政专项媒体平台、开展丰富教育实践活动来强化、创新高校勤俭节约教育的路径,进而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同时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 强化专题研究建设,建立勤俭节约教育体系

要在高校中强化勤俭节约教育,首先就是要推进勤俭节约教育的专题研究与课程建设,建立起完善的勤俭节约教育体系。科学的研究和完整的体系是进行勤俭节约教育,强化其效果的前提与基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发扬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对勤俭节约思想的形成、发展进行深入地研究创新,科学地概括其定义,并且有效分析当代勤俭节约教育的价值意义,进而为高校不断强化勤俭节约教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充分的理论保障。此外,还要加强勤俭节约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深度融合勤俭节约思想。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理论学习中勤俭节约教育的内容涉及少、影响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勤俭节约教育的目标要求。应先从理论课程入手,在思政教材中适当增加富有代表性、具有影响力、含有科学性的勤俭节约内容,力图使学生从哲学、历史、新时代等不同的角度充分了解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促进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另外,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也是确保勤俭节约教育效果的重中之重。高校应采取严格选拔、专项培育、集中培训等方式,强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以及思政专业的本硕博学生理论与实践双层面的培养,强化其自身专业素质,特别是对勤俭节约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确保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在将马克思主义等专业知识弄通、讲透彻的基础上,形成对高校勤俭节约教育的重点把握。

(二) 设立思政媒体平台,拓宽勤俭节约宣传渠道

在高校中强化勤俭节约教育不仅要在理论上、课堂上下功夫,更要充分利用全媒体的时代机遇,设立思政媒体宣传平台,进而增加勤俭节约思想的宣传方式,强化勤俭节约思想的教育效果。媒体平台的搭建是高校强化勤俭节约教育继而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有力保障。在全媒体时代下,人人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高校要紧紧抓住网络宣传这一重要方式,将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相结合,建立起线上线下“双线作战”且具有浓厚“思政特色”的专项媒体平台。如在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平台的基础上,借助当下热度极高的抖音、学习强国等平台,开设专门的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公众号来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思想。并且,平台的构建必须要有正向、积极的内容为依托,高校应适时地选取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符合核心价值观、符合当地特点、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喜好的宣传内容,并将勤俭节约思想融入其中,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与效果。此外,高校对于思政媒体平台的管理与监督也要充分重视,要选取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教师为指导教师,选拔思想积极上进的高校大学生作为宣传主力军,并做好相应的反馈机制,以此保证平台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以大学生作为宣传的主力军既完成了宣传员自身的教育学习,同时也借助他们更了解青年群体的独特优势,为大学生推送更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素材与教育内容,确保了勤俭节约教育乃至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形成了人人宣传、人人教育的良好风向。

(三) 丰富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勤俭节约良好氛围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是高校强化勤俭节约教育的必要条件。实践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对理论教育的认识,使勤俭节约思想更加活灵活现、深入人心。对于勤俭节约教育活动的开展来说,首先,应以高校校园为依托、各院系、社团为单位、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勤俭节约主题教育活动,如勤俭节约文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其次,应该将勤俭节约教育实践活动融入到学生自身专业中去,通过与专业相结合,让学生更能够体会到勤俭节约思想的重要性,强化勤俭节约教育的效果。如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共上一堂勤俭节约教育课”活动,在规定主题的前提下,让学生自行选取题材内容进行备课、讲授,并选出优秀代表,以线上微课的形式让全校师生共同学习。实践活动与专业本身相结合不仅能够锻炼大学生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可以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勤俭节约思想的宣传中来,进而体会勤俭节约思想的深刻内涵与哲理。此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仅只局限于校园内,还应积极走出校门,投身于社会中去。高校应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围绕当地区域特色、节日特色,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勤俭节约的社会实践。如以桂林市为例,高校应组织学生深入当地贫困村开展调研、帮扶活动,走访已经实现脱贫村庄的重大改观以切实体会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困难与成效。还可围绕“两江四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学生感受劳动服务的光荣,了解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的真实写照,加深学生对于勤俭节约思想的认识。

勤俭节约思想是文化的传承,是时代的号召。新时代强化高校的勤俭节约教育,探寻勤俭节约教育的创新路径既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具体方法。大学生应牢记勤俭节约的优秀思想,勇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德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