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

2021-01-16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中华政治

唐 睿

(辽宁大学, 沈阳 11013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珍贵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1]。在新时代背景和国际国内复杂变幻的形势之下,高校大学生的认知和价值取向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审时度势,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现两者深度融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

大学阶段是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家与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古人历来推崇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观念[3]。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资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志士仁人为国家事业英勇献身的伟大胸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舍身为国的英勇精神,这些诗句无不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厚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创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案例,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发展的远大理想密切结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彰显自身的价值;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对党、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国家忧患意识。

(二)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之下文化多样化趋势也进一步增强。一些西方的糟粕文化由此乘虚而入,进一步冲击着我国本土文化,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使得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文化自信,主要表现在:首先,大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其次,对我国的传统礼仪、节日等缺乏自信;最后,对我国的文化创新能力缺乏自信[5]。坚定文化自信,关乎国运兴衰、关乎到文化安全、关乎到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问题。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合,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

(三) 有利于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延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1]。国学大师钱穆曾说:“如果一个国家民族没有了文化,那就等于没有了生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传统文化产品逐渐走上了商品化、利润化甚至庸俗化的道路,使得传统文化丢失了其本身所固有的价值,人们迫不得已奔赴西方文化的精神家园,对我国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该只是国家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应落实到社会中的每一人,而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正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把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一个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促使大学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的双向过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要坚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甄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素材,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中自觉地传承中华文化,在传承中华文化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共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

(一) 新媒体的发展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6]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同时亦是一种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和电脑的普及,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愈发多元。网络短视频的兴起,如快手、抖音和微视等视频软件,让大学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碎片化信息。这些新媒体的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再适应“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而应该采用更为积极的教学方式去顺应新媒体大发展的时代潮流。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媒体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存在虚拟性和形式主义等问题,影响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例如高校开设的线上传统文化MOOC课程,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学习资源。但由于网络虚拟化性,缺乏监督管理,学生往往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挖掘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内容,实现新媒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者的有机融合。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们展示《上新了故宫》《中国诗词大会》和《大国工匠》等具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节目,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增强传统文化认同意识和文化自豪感,充分调动学生文化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发展。

(二) 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国家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专业人才,因而越来越多的理工科院校纷纷涌现,但大部分高校只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日趋没落。其次,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课时量少和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高校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大多数是以选修课为主,学生为了拿到学分,往往敷衍式学习,无法体现传统文化课程应有的价值。此外,高校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师生互动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共鸣。最后,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尚未构建起一整套完备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虽然大多数高校在大学一年级期间开设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了取得高分成绩,学习的功利性过强。同时,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忽略了对相关传统文化内容的详细讲解。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利于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无法达到课堂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不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首先,高校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育人质量,雄厚的师资力量必不可少。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知识。然而大部分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都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出身,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传统文化素养不高[7]。其次,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内容繁杂琐碎,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该持有何种态度,采用何种方式,这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从而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密切融合。最后,高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教育载体不足。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层次不齐,缺乏目的性;对网络新媒体的载体运用不够成熟,没有利用好学校公众号、班级QQ群和学校官网等重要渠道宣扬传统文化;大学生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途径单一,大部分高校的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学习主要是通过选修课和相关传统文化讲座进行,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有限。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就要选拔培养一大批根正苗红、德才兼备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既强调教师具备理论教学的能力,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国学素养和育人能力。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其次,端正思政课教师的信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信仰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使教师更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信仰支撑。最后,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辅导员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政工干部,是打通高校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承担者[9]。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当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文化常识,提高理论素质。同时高校应积极创造机会,为辅导员提供系统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培训,不断开拓他们的文化视野。

(二)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性差、教学内容枯燥等困境。因此高校应当结合本土优势,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创新。首先,在课程结构上,适当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修课程,如《中国农历与节日》《中国剪纸》《京剧脸谱》等,以此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世界,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传统文化需求。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合到课程中去。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时,要主动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哲学原理中,让原本隐晦的原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的魅力[10]。如在讲解“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时,利用诗句“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让学生更好理解哲学原理,做到活学活用。最后,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是以“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令人担忧。要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必须优化教学方法。一是主张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资源,在课件制作时添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视频、音频和图片,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三是让实践活动走进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该仅拘泥于课本的学习,而应是一个让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因此高校要多开展摄影作品展、书法比赛、传统文艺演出等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和效力。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11]。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除了运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之外,还应加强对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创设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找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着力点。首先,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校园内各种建筑和景观。高校可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和食堂,还可在校内搭建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亭台,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魔力,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其次,高校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各高校比较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却往往忽略了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体现了学校师生的精神气质,是维系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因此,高校要结合校史和校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学校的校训、校徽和校歌当中,形成和谐、友爱、文明的校风。同时,高校要开展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如召开传统文化辩论赛、知识竞赛和主题班会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最后,高校要增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是联系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枢纽。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做到校园的规则制度体系彰显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校园制度文化发挥其最大功能,保证高校规范有序,协调运转。

(四) 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

营造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环境,就得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1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首先,高校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学校官网等网络平台资源,定期向学生推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文章,引导学生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其次,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中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以漫画、短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同时,高校可通过创建线上网络答疑系统,教师为有疑问的学生提供解答,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再次,高校应利用网易云公开课、MOOC和学习通等学习平台,向学生们提供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以满足学生们的学习刚需。最后,高校可通过建立QQ群和微信群,鼓励学生们在群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们讨论和思考,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资源,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高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不到位,高校应当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采取积极的步骤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水准,从而为国家培育更多优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理论课中华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