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对企业的影响和风险分析
2021-01-16陈光宇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陈光宇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当前,许多企业开始实施股权质押,以此来实现企业更优的发展,但是股权质押的实施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于消极影响企业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解决,基于此,本文对股权质押的风险问题及其对企业多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股权质押的相关内涵
股权质押也被叫做股权质权,其主要是指企业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股权作为质押而设立的一项质权,而其质押标本质上是属于股权,因而是一种权利质押形式,许多学者研究认为股权质押是一种债权人保证自身利益的手段,假设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得到有效偿付时,将股权作为抵押物,能够保证债权人拥有优先处理股份的特殊权利,同时在债权人处理股份的过程中,股权从静态的权利能够转换为具有动态特征的现金流,因而股权质押也能够为高效融资提供帮助,在许多上市公司中,以用作盘活企业资金,确保其日常经营中流动资金能够充足。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债权人还具有要求控股人补充股权质押的权利,其一般用于控股人履行义务期限到期,而债权人则无法再处分质押的股权,而这阶段股权却处于持续走低的状态,则可要求其补充质押,这也是在质押的相关条款中说明的。同时,股权质押所抵给债权人的权利,只是企业股权中的财产权,不应当包含对企业股权的转移权、按股权比例对企业实施的管理权以及股东本身所拥有的投票权等等,因而其在融资过程中的应用相对较多,且实际融资使用股权质押是还分为两种形式,即主动质押与被动质押,其中主动质押是指质押股权的股东利用其杠杆效应来获取财务资源,并对其进行高效利用,而被动质押多是指,当企业内部的经营流动资金显现不足时,股东利用股权质押进行融资套现,这种质押行为看做被动。在股权质押中,其涉及到了权利主要有两种,即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其中,现金流权是指在购买了企业的股权后,所享有的财产分配权和利润分配权,与所有权的概念较为相似,两者的权利性质存在着许多重叠;而控制权在学术界研究中则存在着三种说法,一是认为控制权是指股东对于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享有的投票权或是部分决定权;二是认为控制权指对企业资金的分配权和处置权;三是认为控制权体现在对子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方面[1]。
二、股权质押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一)股权质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从股权质押的内涵来看,在大股东实施股权质押后会导致企业部分股权的控制权及所有权(也可看作现金流权)出现明显分离,而这会直接导致出现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出现,对于企业的价值来说具有负面影响,且当两项权利分离时还会引发一些道德困境,直接影响到企业信誉,进而影响价值,根据对股权质押的机理分析可知,股权质押对于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可简述为三点内容,一是导致出现股价操纵情况;二是使得企业的实际风险偏好发生改变;三是企业的整体盈利质量会出现下降。
股权质押可看作一种股权承诺,而其对企业价值的作用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财务行为以及决策者投资行为来实现;从控制者的角度对股权质押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其会增加侵害效应,而使得企业的激励效应出现降低,进而导致企业绩效下降,价值受到消极影响;从企业的占款角度分析,当企业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时,其占款情况也会发生同向影响,而企业的占款也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企业价值,若是在私人上市的企业当中,这种损害影响会变得更加强烈。另外,分析企业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价值的直接影响,还可分析市场价值、财务分析、控制权转移以及分析关联交易等方向,最终会发现股权质押行为是会损害企业的价值的重要信号,同时对于一些中小股东而言也不是一件有利的事,同时,股权质押的规模及程度与公司价值呈现出负相关趋势,即股权质押的程度越深、规模越大,企业的实际价值就会越低,但也有研究学者提出过不同的观点,不过现有的观点普遍认同股权质押影响权利分离,进而导致代理问题加剧,影响到企业的财务行为,使得企业的融资风险增加,进而降低了价值,但实际研究考证的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股东的性质等等,股权质押也不仅仅是坏消息[2]。
(二)股权质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股权质押行为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有相关学者根据某十年间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数据进行了研究,且证实了企业盈余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融资,而股权质押有利于企业的融资,因而对盈余管理存在着积极影响。很多上市公司中的股权存在着股权制衡度及股权集中度,其中股权制衡度对大股东的股权质押及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消极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则会产生积极影响,这主要是由于盈余管理与股权质押存在正相关的联系,而股权制衡度却削弱了两者这种联系。
当前相关领域内,法律的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强,许多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实际选择盈余管理方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两点因素,一是企业的内外环境适宜哪种盈余管理的方式,要确保该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实现;二是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盈余管理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当下运用的盈余管理方式主要为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形式。以真实盈余管理方式的分析为例,上市公司的股权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质押率,进而对真实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使得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持有股权的大股东会在产生强烈融资欲望时,想要推动企业管理层增强盈余管理,因而对其的监督作用削弱,使得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得到有效落实。
(三)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根据对股权质押的内涵分析可知,其具有促进融资功能的作用,因而在企业实施的过程中,股权质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企业的融资约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而对于企业的创新而言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帮助,但同时,大股东的股权质押为被动时,其控制权的转移会增加一定压力,这对于企业创新就会产生不利影响,而实质上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是存在着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也有着很多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有学者以十年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了研究,得出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存在着抑制效应,且这种效应还具有持续性的特征,在当下货币政策不断紧缩、传统行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这种抑制效应也变得更为明显,根据资源的基础理论以及代理理论的运用分析来看,会产生抑制效应的原因就在于,许多非国有企业的持股人员结构以及高持股比例的人员,都会在股权质押后存在维护自身控制权的意愿,进而会产生回避风险的倾向行为,最终会影响到企业创新方面的投资[3]。
针对于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产生的抑制影响,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不管是企业本身还是政府以及相关监管部门,都应当针对这种负面影响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例如,企业本身可进一步调整融资结构,丰富实际融资的渠道,并设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防范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过分利益侵占问题;对于政府来说,则需要采用投资的方式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并根据当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而对于相关监管部门来说,可通过加强企业融资监管,控制大股东的卖空行为等方式来减轻股权质押的抑制影响。
(四)股权质押对企业其他方面的影响
除了以上影响以外,股权质押对其他方面的影响效果不大,但其也是存在着一定影响,有学者研究认为,股权质押还会对企业业绩起到一定影响,能够适当改善企业业绩,这主要是由于许多大股东在股权质押后,会担心其自身的控制权发生转移,因而会期盼提升企业的业绩;也有学者研究认为,股权质押可能会诱发出企业的一些违规行为,比如在监管方面的倾向违规,在大股东股权质押后,企业在融资行为在违规后被审计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另外,在一些企业当中,股权质押的融资倾向还会导致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两者呈现出正相关联系,同时,伴随着当前各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这种股权质押增加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三、股权质押的风险分析
(一)道德风险
股权质押时所面临的道德风险主要是指出质人的信用不佳或缺失,即股权质押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股东出现“二次圈钱”的想法及行为,进而导致企业被股东掏空。而股权的实际价值是与企业价值直接相关联的,要想让股权价值得到保值,则质权人需要持续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而当下许多上市企业对于这方面的治理机制还存在缺陷,其信息披露不全面,因而质权人实际上很难切实了解和控制到企业的资产处置情况、生产经营情况以及财务状况等,而股东在失去信任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掏空股权公司的资产维护自身利益的想法[4]。
(二)法律风险
股权质押行为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法律制度方面不够健全,有关于质押的制度还存在较多缺陷,进而给质权人和企业都造成了一定的风险,一方面是其优先受偿的权利隐含着一定的风险,其优先受偿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当实际出质方企业出现破产时,其担保物,即股权的价值会直接为零,而股权本身所具有的利润和财务分配权等也将失去价值;另一方面是涉外股权存在瑕疵设质的风险,根据相关外商投资的法律规定,当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进行设定质权时,其可能会以为缴付的出资部分股权为标准,这对于质权人来说就会存在一定风险。
(三)市场风险
股权质押在某种意义上来看类似于股权转让,而质权方在从出质方手里获得质权时,就意味着同时获得了股权相关的市场风险,也就是说股权价格发生波动的风险也将完全由质权人承担,而股权价格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都较大,与实物资产的担保相比风险更高,不管是股权质押过程中企业经营产生的风险,还是外部多种因素产生的风险,其风险最终都会转移到股权本身的价值方面,比如说当企业的经营出现问题时,资金流转不畅,难以抵销债务,这时可转让股权来为清偿债务提供帮助,但股权的价格可能会由于经营问题而下降,因而难以完全抵销债务。
四、结论
综上所述,股权质押是当前企业进行融资的一种新手段,而股权质押行为本身会对企业的许多方面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本文中主要分析了股权质押对企业价值方面、盈余管理方面、创新方面以及其他方面产生的影响,而股权质押存在的风险则包括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以及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