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唐咏尘诗赋对平安时代《奉试咏尘》诗的影响

2021-01-16

关键词:诗赋艺文律诗

孙 士 超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律令时代的日本士人模仿中国古代诗歌形式,用汉字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我们称之为“日本汉诗”。“奉试诗”是日本汉诗中的一种应试诗体,是日本模仿唐代试诗制度构建自身试诗体系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试诗类型。同唐代试律诗一样,奉试诗表现出鲜明的“公的性质”,这是平安时代日本汉诗的重要特征之一(1)吴雨平:《试论日本早期汉诗与其创作主体的关系》,《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现存奉试诗主要收录于《经国集》卷十三、卷十四中,共有二十四首。今存菅原善主、菅原清冈、中臣良舟、中臣良楫、藤原关雄五人试律诗各一首。对于这组奉试诗的创作时间,《经国集》并无详细记载。据藤原关雄(805-853)卒传“天长二年春,奉文章生试及第”(2)小岛宪之:《国风暗黑时代的文学(下Ⅲ)》,塙书房,1998年,第3840页。的记载推断,此诗应为作者参加淳和天皇天长二年(825)春举行的文章生试时的作品。江村北海认为五人作品“必一时作”(3)清水茂,揖斐高,大谷雅夫:《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第65卷》,岩波书店,1991年,第470页。,小岛宪之亦指出五首《奉试咏尘》为参加同一次省试时的作品(4)小岛宪之:《国风暗黑时代的文学(下Ⅲ)》,塙书房,1998年,第3877页。。据此推断,其他四人应与藤原关雄一起参加了淳和天皇天长二年(825)春举行的文章生试,《奉试咏尘》则是他们所赋诗歌的总题。

从诗题与题注可知,这组《奉试咏尘》均为五言六韵的排律体。它们虽然有个别不合韵律的情况,但总体而言还是“精工整密”(5)清水茂,揖斐高,大谷雅夫:《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第65卷》,岩波书店,1991年,第470页。的,应是平安初期试律诗中的佳作。在《奉试咏尘》问世之前,日本汉诗文中鲜有以“尘”为题的诗赋作品。淳和天皇天长二年(825)春举行的文章生试首次把“尘”作为应试诗题,是对传统试律诗命题范式的开拓和突破,表现出平安时代试律诗在模仿和创新上的积极尝试。据笔者管见,目前中日两国学界尚无针对这组“奉试诗”的专门讨论,究其原因,大概与日本汉诗的整体地位有很大关系。马歌东认为:“日本汉诗的命运是近于寂寞的,它的绚丽的光华和人文价值还在很大程度上被埋没着。”(6)马歌东:《日本汉诗溯源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1页。为此,本文拟从诗句用典和化用的角度,分析谢偃《尘赋》、张说《咏尘》等初唐咏尘诗赋对平安时代《奉试咏尘》的影响,以求教于方家。

一、试诗制度与平安时代的奉试诗

唐代试律诗大致有省试之诗、国子监试之诗、吏部试之诗、州府试之诗、翰林院试之诗、制试之诗六类。其中,省试是唐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一环,该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后改由礼部侍郎负责,但无论吏部还是礼部,它们均属于尚书省,因此一般称之为省试。士子参加省试所做的试律诗统称为省试诗。《全唐诗》所收冠以“省试”之名者不下十首,如刘禹锡《省试风光草际浮》、徐牧《省试临渊羡鱼》、罗隐《省试秋风生桂枝》等。《文苑英华》(卷百八〇至一八九)所收四百六十首唐代试律诗中,大约有三分之二属于省试诗。

在唐代试诗中,现存一种诗题冠以“奉试……”的试律诗,如董思恭《奉试昭君》、崔曙《奉试名堂火珠》、荆冬倩《奉试咏青》等(7)王娟:《唐代“奉试诗”辨略》,《中州学刊》,2017年第5期。。清人毛奇龄在《唐人试贴》中崔曙《奉试名堂火珠》诗下注云:“此四韵,律又是一例。按:唐登进士后,又有试,名‘奉试’。”(8)毛奇龄:《唐人试贴》,刻本,1701年(清康熙四十年)。又在黄滔《省试奉诏涨曲江池》题下注云:“一本无‘省试’字,且云:‘诏’字当是‘试’字之误。按:唐制,登进士后,又有试,名‘奉试’。”(9)毛奇龄:《唐人试贴》,刻本,1701年(清康熙四十年)。“登进士后,又有试”究竟属于何种类型的考试,毛氏未明确指出。藏岳根据毛氏的说法,进一步指出:“登进士后,又覆试,名曰‘奉试’。”(10)藏岳:《应试唐诗类释·应试唐诗备考》,刻本,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根据这一观点,“奉试”诗当指士子在参加进士试后举行的“覆试”时所作的诗。对于这类“奉试”诗,学界一般将其视为唐代的一种试诗形式和作品类型,与省试诗、制试诗、吏部试诗等并列称之(11)徐文弼:《汇纂诗法度针·试贴杂论》,刻本,1758年(清乾隆二十二年)。。笔者认为,诗题冠以“奉试”之名的试律诗,其试诗主体仍然是尚书省,只不过并非“正试”,而是进士及第后参加“覆试”时所作试律诗,有“奉命之作”(12)王娟:《唐代“奉试诗”辨略》,《中州学刊》,2017年第5期。之意,因此,仍应归于省试诗这一范畴。

唐代有关科举试诗的文献记载较为完备,而日本平安时代科举试诗赋的文献资料则相对匮乏。《本朝文粹》所收“太政官符”——“应补文章生并得业生复旧例事”是仅存的记录平安时代试诗情况的历史文献。现引有关“试诗”的内容如下:

弘仁十一年十二月八日符称:“太政官去十一月十五日符称:‘案唐式,昭文崇文

两馆学生、取三品已(以)上子孙,不选凡流。今须文章生者,取良家子弟,寮试诗若

赋补之,选生中稍进者,省更覆试,号为俊士,取俊士翘楚者,为秀才生者’……天长

四年六月十三日。”(13)大曾根章介,金原理:《本朝文粹》,《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岩波书店,1992年,第145页。

据这段“太政官符”可知,在嵯峨天皇弘仁十一年(820),日本科举文献已将“诗若赋”作为“寮试”考试的事项之一。考虑到南渊弘贞《五言奉试咏梁得尘字》作于延历十五年(796),小野岑守《五言奉试咏天一首》作于延历年间(782-806)的事实,我们可以推断,日本科举导入诗赋的时间应早于弘仁十一年(820),至少不会晚于公元八世纪末。

“官符”所言“寮试诗若赋补之”,“寮试”指大学寮举行的考试,又称为“拟文章生试”。“大学式”载:“凡拟文章生,每年春秋简试,以丁第已上者补文章生。”(14)大曾根章介:《“放岛试”考——关于“官韵”》,《日本汉文学论集:第一卷》,汲古书院,1999年,第284页。据此判断,“寮试”及第者称为“文章生”。关于拟文章生试的考试内容,“式部式”有“凡补文章生者,试诗赋取丁第已上”(15)大曾根章介:《“放岛试”考——关于“官韵”》,《日本汉文学论集:第一卷》,汲古书院,1999年,第284页。的规定,这与“太政官符”中“寮试诗若赋补之”的规定一致,也就是说,诗赋是“寮试”的主要考试内容之一。又据《桂林遗芳抄》“寮省之试事”条:“省试者,式部辅之试也。”(16)菅原和长:《桂林遗芳抄》,塙保己一:《群书类从:卷496》,经济新闻社,1893年,第20页。式部省是“寮试”的具体主持者,其诗题的命制由式部省长官“式部辅”负责。与唐代省试由尚书省主持不同,平安时代省试主要由“式部省”负责,但不管是尚书省还是式部省,它们均属三省六部之“省”,因此平安时代的试律诗也多以“省试诗”命名。

《经国集》所收平安初期省试诗,诗题均以“奉试……”命名,如卷十三纪长江《奉试赋得秋》,丰前王、小野篁、藤原令绪、多治比颖长等人《奉试赋得龙头秋月明》;卷十四小野岑守《奉试咏天》,伴成益《奉试得东平树》,菅原善主、菅原清冈、中臣良舟、中臣良楫、藤原关雄等人《奉试咏尘》,均属于这一类型。前引“太政官符”中“选生中稍进者,省更覆试”中“覆试”,当属“寮试”后进行的“考试”,属于毛奇龄所言进士试后“又有试”的情况。这种“覆试”也是“正试”后的一种审核性的考试,目的在于检验考生的真才实学。它所采用的试诗类型,“官符”中虽未明确指出,但据毛奇龄说,应当是“奉试诗”无疑。

“奉试诗”诗题均有关于韵字、句数的限制,即所谓“限韵”,如《奉试咏尘》云“六韵为限”,纪虎继《奉试赋得治荆璞》云“以天为韵,限六十字”,皆是证明。《桂林遗芳抄》“诗事”条载:“其作必五言也,句之数大略六对十二句也,或八对十六句也。韵字之置处又不定也,旧草分一之句、二之句、四之句、第六之句、第十之句等也。”(17)菅原和长:《桂林遗芳抄》,塙保己一:《群书类从:卷496》,经济新闻社,1893年,第32-33页。虽然《桂林遗芳抄》成书于室町时代(1336-1573),但它所举例子基本以平安时代的试律诗为主。据此分析,平安时代的试律诗存在五言六韵、八韵等多种形式,尚未定型为五言六韵的排律体。

现存平安时代的奉试诗大多已经散佚,除前述《经国集》所收平安初期作品外,滨田宽从《本朝文粹》《菅家文草·菅家后集》《田氏家集》《日本记略》《公卿补任》等书中辑出四十二首平安时代的试律诗,但这些省试诗大多只有诗题,却无诗作(诗仅三首)(18)浜田宽:《平安朝日本汉文学的基底》,武藏野书店,2006年,第317页。。另外,日本现存文献中并无试赋作品存世。《菅家文草·菅家后集》收录菅原道真贞观四年(862)《省试当时瑞物赞六首》,这是现存平安时代试诗中试“杂文”的唯一例证。

二、初唐咏尘诗赋对《奉试咏尘》诗创作的影响

(一)初唐咏尘诗赋

《旧唐书》载:“偃尝为尘、影二赋甚工……时李百药工为五言诗,而偃善作赋,时人称为李诗、谢赋焉……《文集》十卷。”(19)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4989页。《新唐书》有《谢偃传》,内容与《旧唐书》所记大体一致。从两书的记载可知,谢偃以工赋闻名于世,有《尘赋》《影赋》等作品流传后世。《全唐文》收谢偃《文赋》十二篇,收谢偃诗四首。

《尘赋·序》云:“兹读老子,至和光同尘,窃有慕焉。”(20)董诰,等:《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第1590页。正文开篇化用《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一句,引出随风起舞的“尘”的形象,以此统领全篇。接下来描写晨出夜归之“尘”、思妇深闺之“尘”,以及象征清贫雅士之“尘”等。《尘赋》通过对“尘”之动与静的形态描写,既体现了老子“和光同尘”思想,又契合了老庄“无为自然”的处世哲学。结尾以“未齐物于庄生,庶同尘于老氏”作结,抒发了对《老子》“和光同尘”思想的仰慕之情。《尘赋》以巧妙的对偶和丰富的历史典故,把“尘”与老庄哲学“无为自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咏物赋中的佳作。《尘赋》在追求语言新奇华美的同时,大量使用成语典故,并赋予这些典故以新的内涵。要言之,《尘赋》不仅开创了新的诗赋创作题材,而且为这类诗赋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张说(667-730)《咏尘》是继《尘赋》之后咏尘类诗赋的另一佳作。《咏尘》不仅在用典上与《尘赋》有诸多相照之处,而且在有些地方直接化用了《尘赋》的语句和意境。《咏尘》云:“仙蒲生罗袜,神京染素衣。裨山期益峻,照日幸增辉。夕伴龙媒合,朝游凤辇归。独怜范甑下,思绕书梁飞。”(21)彭定求,等:《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第958页。《咏尘》首句“仙蒲生罗袜”与《尘赋》之“拂珠履,生罗袜”同用典故“罗袜生尘”;《咏尘》第二句“神京染素衣”与《尘赋》之“化衣京洛”同用典故“京洛尘”;《咏尘》第七句“独怜范甑下”与《尘赋》之“屡空范丹之甑”同用典故“甑生尘”;《咏尘》第八句“思绕书梁飞”与《尘赋》之“下雕梁而歌发”共同用典“动梁尘”。《咏尘》所用五个典故中有四个同出《尘赋》(第三句“裨山期益峻”用典“山不让尘”,不见于《尘赋》)。这些典故又见于《艺文类聚》《白氏六帖》等唐代类书中,说明这些典故应是咏尘诗赋创作的固有用典。另外,《咏尘》化用《尘赋》语句和意境的特征也很明显,例如《咏尘》诗第五、六句“夕伴龙媒合,朝游凤辇归”,化用《尘赋》“将晨轩而并出,与暮盖而同归”“蒙凤辇于铜衢,翳龙媒于金埒”等句。可以说,《尘赋》为咏尘诗赋树立了创作的典范,包括《咏尘》在内的后世关于“咏尘”的诗赋,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它的影响。

(二)《奉试咏尘》对初唐咏尘诗赋的借鉴

如前所述,《奉试咏尘》是日本最早以“尘”为题的五言试律诗。小岛宪之指出,平安初期的这组《奉试咏尘》,无论是诗题的拟定还是应试者的创作,都借鉴了谢偃《尘赋》,深受《尘赋》的影响(22)小岛宪之:《国风暗黑时代的文学(下Ⅲ)》,塙书房,1998年,第3839页。。对于谢偃诗赋作品在日本的接受情况,可参见平安时代官修书目《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谢偃集》七卷”(23)孙猛:《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1页。。《和汉朗咏集》卷下收谢偃《杂言诗》片断:“佳辰令月欢无极,万岁千秋乐未央。”(24)大曾根章介,堀内秀晃:《和汉朗咏集》,《新潮日本古典集成:第65回》,新潮社,1983年,第289页。小岛宪之认为,至迟在淳和天皇天长年间(824-834),谢偃的诗赋作品就已经传入日本,并为当时的士子们所喜爱、模拟(25)小岛宪之:《国风暗黑时代的文学(下Ⅲ)》,塙书房,1998年,第3839页。。下面对此作具体分析。先看菅原善主诗:“大噫笼群物,惟尘在细微。遇霖时聚敛,承吹乍雰霏。洛浦生神袜,都城染客衣。朝随行盖起,暮逐去轩归。动息常无定,徘徊何处非。冀持老聃旨,长守时闲机。”(26)与谢野宽,正宗敦夫,等:《日本古典全集:第1回》,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1926年,第167页。菅原善主诗首二句笼起全题,分别化用《尘赋》“伊大噫之煽物”“惟兹尘之宜昧”等句。三、四句描写“尘”在风雨中的状态。五、六句引“罗袜生尘”“京洛尘”等典故。七、八句化用《尘赋》“将晨轩而并出,与暮盖而同归”一句,此二句以“朝”“暮”作比,对偶整密。九、十句描写“尘”飘忽不定的状态,同样化用《尘赋》“何动息之顺常,乍徘徊以上腾”一句。末二句以老子“和光同尘”作结,同时化用《尘赋》“似识变而知机”一句,抒发对老子“和光同尘”思想的仰慕,与谢偃《尘赋》“庶同尘于老氏”有相同的旨趣。

从用典方面看,菅原善主诗第五、六句分别用典“罗袜生尘”和“京洛尘”。“罗袜生尘”典出曹子建《洛神赋》“陵波微步,罗袜生尘”(27)萧统,李善:《文选: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第899页。。“京洛尘”,典出陆士衡《为顾彦先赠夫》:“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28)萧统,李善:《文选:第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49页。考虑到张说《咏尘》“仙蒲生罗袜,神京染素衣”句也引用“罗袜生尘”“京洛尘”二典,同时,这两个典故又见于《艺文类聚》《白氏六帖》等唐代类书中的事实,说明这两个典故不仅是唐代咏尘诗赋的固有用典,而且在平安时代的日本士人中也很流行。接下来分析菅原清冈诗的用典与化用《尘赋》《咏尘》的情况。菅原清冈诗云:“微尘浮大道,霭霭隐垂杨。色暗龙媒埒,形飞凤辇场。徘徊宁有定,动息固无常。逐舞生罗袜,惊歌起画梁。因风流细影,似雪散轻光。无由逢汉主,空此转康庄。”(29)与谢野宽,正宗敦夫,等:《日本古典全集:第1回》,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1926年,第167页。菅原清冈诗首二句描写“尘”的存在状态。三、四句以“色”与“形”作比,其中第三句出自《尘赋》“翳龙媒于金埒”一句,并与《咏尘》第五句“夕伴龙媒合”有异曲同工之效。五、六句化用《尘赋》“乍徘徊以上腾”“何动息之顺常”二句,描写动态之“尘”。七、八句用典“罗袜生尘”“动梁尘”,继写“尘”之动作。九、十句化用《尘赋》“流细影于回裾”“布玉阶而似雪”二句,描摹“尘”的动作和形态。末二句引用光武帝故事,寄托干进之意。除“二菅”作品外,其他三首也都不程度地化用了《尘赋》中的语句,中臣良楫诗化用得最多,共有八句,化用最少的是藤原关雄,只有一句。

综合以上分析,《奉试咏尘》诗主要在以下方面继承了《尘赋》《咏尘》等初唐咏尘诗赋的创作特色。首先,《奉试咏尘》诗与初唐咏尘诗赋的“闺怨诗手法”一脉相承。如《尘赋》对“尘”的描写:“若夫拂珠履,生罗袜。积菱镜而鸾沈,下雕梁而歌发。散琼台而类粉,布玉阶而似雪。蒙凤辇于铜衢,翳龙媒于金埒。有动必随,无空不遍。出入青琐,游扬紫殿。流细影于回裾,乱浮香于举扇,隐洞房而难睹,因隙光而可见。”其中“珠履”“鸾沈”“类粉”“玉阶”“浮香”等对“尘”的形态具体的描摹,与班婕妤《怨歌行》、司马长卿《长门赋》等闺怨题材作品的手法非常相似。《奉试咏尘》诗通过语句和意境的化用继承了这一手法,例如中臣良舟诗“镜沉疑雾月,衣染似粉粧。带曲生珠履,临歌绕画梁”四句中“镜沉”“似粉粧”“珠履”“歌画梁”等对“尘”的形态描写,再如菅原清冈诗“因风流细影,似雪散轻光。无由逢汉主,空此转康庄”等句对“尘”的形态描写,都继承了初唐咏尘诗赋的闺怨诗创作手法。其次,《奉试咏尘》诗与初唐咏尘诗赋中老庄“无为自然”的哲学思想高度契合。谢偃以对老氏“和光同尘”思想“窃有慕焉”表明其创作动机,以“未齐物于庄生,庶同尘于老氏”结束全篇,结合正文中诸如“似达人之推理,任逍遥以自肆”“随时无竞,应物不违”“任动静而无累,似识变而知机”等对“尘”的形态描写,无不透露出该赋与老庄“无为自然”思想的契合。《奉试咏尘》诗中菅原善主诗“大噫笼群物,惟尘在细微”“动息常无定,徘徊何处非”“冀持老聃旨,长守时闲机”,中臣良楫诗“晨影带轩出,暮光将盖归。随时独不竞,与物是无违”等句,尤其是“不竞”“无违”“动息”“推理”“逍遥”“知机”等诗语的运用,无不折射出老庄“无为自然”的哲学思想,与初唐咏尘诗赋的创作思想一脉相承。要言之,以谢偃《尘赋》、张说《咏尘》为代表的初唐咏尘诗赋作品传播到了日本之后,逐渐成为日本士人写作诗赋时模仿的对象,尤其是《奉试咏尘》诗,无论是诗题、诗语,还是意境,都明显地受到了它们的影响。

三、《文选》《艺文类聚》与平安时代的试律诗创作

接下来对《文选》《艺文类聚》等在平安时代试律诗创作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先看用典最多的藤原关雄省试诗,诗云:“紫陌暮风发,红尘霭霭生。床中随电影,梁上洗歌声。老氏和光训,范生守俭情。拂林疑雾薄,飘沼似雨轻。战路从柴曳,粧楼含镜冥。未期裨峻岳,飞飏徒自惊。”(30)与谢野宽,正宗敦夫,等:《日本古典全集:第1回》,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1926年,第167页。藤原关雄诗共有八句使用了典故。第三句“床中随电影”,用典“棲若草”,典出三国魏李康《游山九吟序》。《艺文类聚·地部·尘》引三国魏李康《游山九吟序》曰:“盖人生天地之间也,若流电之过户牗,轻尘之棲若草。”(31)欧阳询,汪绍楹:《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10页。第四句“梁上洗歌声”,用典“动梁尘”,典出刘向《别录》。《文选·成公子安〈啸赋〉》:“虞公辍声而止歌。”李善注引刘向《别录》曰:“有人歌赋楚,汉兴以来,善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远动梁尘。其世学者莫能及。”(32)萧统,李善:《文选: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70页。第五句“老氏和光训”,用典“和光同尘”,典出《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33)河上公,唐子恒:《老子道德经》,凤凰出版社,2017年,第19页。第六句“范生守俭情”,用典“甑生尘”,典出《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范冉,亦称范丹,字史云,东汉陈留人。曾师事马融,通五经。桓帝时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就。性狷急,常佩韦以自缓。罹党锢之祸,遁迹梁沛间,卖卜为生,清贫自守,时或粮绝,穷居自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34)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第2689页。第九句“战路从柴曳”,用典“曳柴生尘”,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杜预注:“曳柴起尘,诈为众走。”(35)李梦生:《左传译注(上)》,《十三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04页。第十句“粧楼含镜冥”,用典“惟尘冥冥”,典出《诗经·小雅·北山之什·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维尘冥冥。”(36)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第646页。第十一句“未期裨峻岳”,用典“山不让尘”,典出张华《励志》诗。《文选·张华〈励志〉》诗:“山不让尘,川不辞盈。”李善注引《管子》曰:“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37)萧统,李善:《文选: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923页。第十二句“飞飏徒自惊”,用典“尘污人”,典出郭澄之《郭子》。《艺文类聚·地部·尘》:“《郭子》曰:‘庚公名位渐重,足倾王公。时庚亮在石头,王公在城。忽风起扬尘,王公以扇拂之曰:元规尘污人。’”(38)欧阳询,汪绍楹:《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10页。

在《奉试咏尘》诗中,藤原关雄诗用典最多,读来难免有堆砌典故之嫌。江村北海评价五人作品认为:“较其优劣,二菅(菅原善主、菅原清冈)最超绝矣”(39)清水茂,揖斐高,大谷雅夫:《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第65卷》,岩波书店,1991年,第470页。,而对排在五人之首的藤原关雄诗却未予评价。不过作为“敕撰三集”之一的《经国集》却把藤原关雄诗列为五人之首,也恰恰说明了律令社会早期日本汉文化发展状况和当时律令官人的汉诗嗜好。有学者指出,日本早期汉诗“诗艺稚拙”(40)吴雨平:《试论日本早期汉诗与其创作主体的关系》,《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藤原关雄省试诗堆砌典故正是日本早期汉诗诗艺的重要特征之一。藤原关雄省试诗用典均见于《艺文类聚·地部·尘》《白孔六帖·尘部》等唐代类书之中,这说明在唐代已经定型的关于“尘”的典故,已为平安时代的日本士人所接受。中臣良舟《奉试咏尘》云:“桂宫飞细质,柳陌泛轻光。影逐龙媒乱,形随凤辖扬。镜沉疑雾月,衣染似粉粧。带曲生珠履,临歌绕画梁。雨来收不发,风至聚还张。峻岳如无让,微功庶莫亡”(41)与谢野宽,正宗敦夫,等:《日本古典全集:第1回》,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1926年,第167页。。中臣良舟诗共有五句使用了典故。第六句“衣染似粉粧”,用典“京洛尘”,典出陆士衡《为顾彦先赠夫》诗;第七句“带曲生珠履”,用典“罗袜生尘”,典出曹子建《洛神赋》;第八句“临歌绕画梁”,用典“动梁尘”,典出刘向《别录》;第十一句“峻岳如无让”,用典“山不让尘”,典出张华《励志》诗;第十二句“微功庶莫亡”,用典“和光同尘”,典出《老子·第四章》。中臣良舟省试诗共使用了五个典故,仅次于藤原关雄省试诗,居第二位,所用典故亦见于藤原关雄、菅原善主省试诗。中臣良楫省试诗的出典情况如下:“康庄飚气起,搏击细尘飞。晨影带轩出,暮光将盖归。随时独不竞,与物是无违。动息如推理,逍遥似知机。形生范丹甑,色化士衡衣。欲助高山极,还羞真质微”(42)与谢野宽,正宗敦夫,等:《日本古典全集:第1回》,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1926年,第167页。。中臣良楫省试诗共有三句使用了典故,分别为第九句“形生范丹甑”,用典“甑生尘”;第十句“色化士衡衣”,用典“京洛尘”;第十一句“欲助高山极”,用典“山不让尘”。

从藤原关雄、中臣良舟、中臣良楫三人省试诗中的用典情况看,《文选》和《艺文类聚》在平安时代日本士人的试律诗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文选》成为平安时代重要的科举教科书。《奉试咏尘》诗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山不让尘”“罗袜生尘”和“京洛尘”三个典故,分别出自张华、曹子建和陆士衡的作品,虽然这三个典故亦为《白氏六帖·尘部》所收,但《白氏六帖》并未在平安时代流传。据此判断,平安时代的士人主要通过《文选》来学习和使用这些典故。进一步考察可知,《文选》是平安时代试律诗用典的重要典源文献之一。除了《奉试咏尘》诗外,《经国集》所收试律诗题中有四题源出《文选》,滨田宽辑录出的平安时代奉试诗诗题中亦有四例直接出自《文选》。除了诗题用典外,试律诗正文用典中也不乏出自《文选》的例子,例如《经国集》所收奉试诗,正文用典源自《文选》者就有八例,可见《文选》在平安时代试律诗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唐人重视《文选》学,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创作诗文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景献力指出,早在玄宗开元时期,《文选》已经成为科举教科书(43)景献力:《关于〈文选〉一书成为科举教科书的时间问题》,《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可见《文选》在唐代科举中的重要作用。《文选》在很早的时候便传入日本。那波里贞氏指出,对于那些在唐代极其普及的学习教材,在唐的日本留学生极为熟悉,他们会在归国之际带回,作为私学的教科书而被传抄诵读(44)那波里贞:《唐代社会文化史研究》,创文社,1974年,第217页。。颁行于元正天皇养老二年(718)的《养老令·选叙令》载:“进士,取明闲事务,并读《文选》《尔雅》者。”(45)黑板胜美:《改订增补国史大系:第23卷》,吉川弘文馆,1966年,第505页。由此可知,当时士子对《文选》应该是相当熟悉的。

其次,《艺文类聚》成为平安时代试律诗用典的主要典源文献之一。《奉试咏尘》诗所用典故中,“尘污人”出自郭澄之《郭子》,《隋书·经籍志》著录“《郭子》三卷,东晋中郎郭澄之撰”,该书在唐代犹存,贾全曾为之作注,可惜后来佚失了。日本官修汉籍总目《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未见著录,表明该书当时并未传入日本。《艺文类聚·地部·尘》收录该典,并引《郭子》故事作注。又典故“动梁尘”出自刘向《别录》,《别录》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群书提要目录,在古代文献学史及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惜该书在唐代就已经失传了。《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刘向撰述作品七部,独不见《别录》,说明该书也没有传入日本。“尘污人”“动梁尘”两典又见于《艺文类聚》《白氏六帖》等唐代类书之中。由于现存文献不能证明《白氏六帖》在平安时代是否传入日本,所以基本可以断定,律令时代的士子主要是通过《艺文类聚》来学习和引用这些典故的。小岛宪之通过对《日本书纪》与《艺文类聚》相关内容的比勘,发现《日本书纪》所引中国典籍部分内容,有相当部分直接出自《艺文类聚》(46)小岛宪之:《上代日本文学与日本文学——以出典论为中心的比较文学考察:(上)》,塙书房,1962年,第152页。。水口干记通过对《延喜治部省式》和《艺文类聚》的比勘,指出《延喜治部省式》之“祥瑞条”中的双行说明文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内容直接源自《艺文类聚》卷九十八、九十九所收“祥瑞部”(47)水口干记:《日本古代汉籍受容史研究》,汲古书院,2005年,第356页。。这说明至少在公元七世纪中后期《艺文类聚》已经在日本广为传播,并成为律令士人们汉诗文创作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综上所述,《经国集》所收五首五言试律诗《奉试咏尘》,从命题角度看,是对传统试律诗命题范式的拓展和突破,表现出平安时代试律诗在模仿和创新上的新尝试。这组《奉试咏尘》诗,在创作中大量化用谢偃《尘赋》、张说《咏尘》等初唐咏尘诗赋语句,在用典上亦表现出与初唐咏尘诗赋的相似特征。《文选》《艺文类聚》传入日本以后,成为平安时代士人们试律诗用典用事的宝库,在日本古代的试律诗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诗赋艺文律诗
律诗的开合结构
艺文活动早知道
艺文活动早知道
工而能变方有味——浅谈律诗的对仗
熊亨瀚:用忠诚血写信仰的诗赋
新时代“弄潮儿精神”全国诗赋征集大赛启事
小陈老师来上课
论江淹作品所体现的儒家倾向
律诗园地
律诗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