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干部治理能力发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以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为例

2021-01-16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基层干部应急

童 珊

(中共绩溪县委党校,安徽 绩溪 245300)

一、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与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顺利实现、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硬性指标,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职责。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往往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是社会治理过程中需要着重防范化解的重大风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彰显了治理能力对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与广泛探讨。基层干部是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排头兵”,其治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件发展的方向、强度和可能引发的社会舆论后果。这对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新时代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中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基层干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能力构成

1.政治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能力建设》中提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要提高风险处置能力,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转换通道,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演变为政治风险”[1]。在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基层干部干好工作、履行好职责的首要能力。政治能力是党性修养的集中体现。只有政治能力提高了,基层干部才能在面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各种风险挑战前,始终把人民利益、社会公义摆在决策判断的首要位置,才能不因自身利益的得失而摇摆、错判。

2.群众工作能力

群众工作一直以来是我党领导人民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法宝。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变,基层干部也要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增强群众工作能力,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制订方针、作出决策的出发点和重要参考,并适时根据群众的需求变化做出调整。特别是在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基层干部绝不能无视群众的感受和情绪,要讲求工作方式方法的灵活性,用群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平息过激的情绪,善于运用群众的力量来做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工作。

3.依法执政能力

良法善治是社会良性有序、健康发展的制度保证。基层干部权力小责任大,工作涉及对象复杂。在处理问题时会面临个人情感与法律规定、工作权限与法律要求的纠结。以往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掌握,一般都是边干边学,边学边用,业务内法律知识的掌握是零碎化、不系统的。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基层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要求更高、更严格。基层干部需要熟练掌握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法律法规,在面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才能够积极应对,确保执政程序在法律规定的轨道内,避免暴力执法为后续工作埋下隐患。

4.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基层干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民众需求多样化,顺利开展工作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创新能力对其推进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和治理,是对基层干部处理问题方式方法的现实考验,是对他们创新精神的磨练。因人施策、因事施策、创新举措才能协调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各方关系,推动问题解决。基层干部要自觉培养创新能力,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主动向群众学习,广泛收集民意民策,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我创新能力。

5.心理调适能力

基层干部处于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第一线,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条件艰苦,又是事件中各方情绪的直接面对者,承担着超乎常人的工作压力。良好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能够舒缓工作压力,对基层干部的身心发展和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基层干部只有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稳定的情绪状态、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以充沛的精力和活力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2]。因此,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基层干部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对于其治理能力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影响基层干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治理能力发挥的因素

1.自我角色定位失调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群众首先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个人利益是否会遭到影响。而面对群众关心的核心利益、关注的焦点问题,代表政府立场的基层干部的态度极为关键[3]。基层干部是一种规范性角色,其角色定位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然而,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以初级群体关系为代表的社会关系日趋松散、等价交换关系渗透到人际交往互动中。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之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甚至部分基层干部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首先思考的是自身利益的得失,而非“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自我角色定位的失调,必然导致履职尽职能力的降低。

2.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存在

解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基层干部的反应速度是关键。但在实际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中,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工作存在着等通知、频开会、填报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是对地方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检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为存在着贻误工作、疏离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等危害[4]。其实质是一些基层干部不敢担责、不愿作为的表现,寄希望于通过责任外推的方式来完成工作任务。基层干部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更是拉低了人民群众对于公权力所寄予的期望,使得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的矛盾激化,抵触情绪更大。

3.应急管理体制不完善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是对地方应急管理体制完善与否的一次真实考验。应急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社会影响程度和解决的难易程度。当前地方应急管理体制主要存在反应滞后、信息传递不通畅、信息公开不够透明、偏重事后处理忽视事前防范、事后监督与评估缺乏力度等问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有待提高[5]。应急管理体制的优化是当前防范化解包括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在内的各类社会风险的重要工作,相关部门应当抓紧落实好有关工作。

4.群众情绪的复杂与不理性

群众情绪的安抚是基层干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但现实中部分基层干部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没有高度重视群众情绪的安抚工作,安抚措施不到位。群众情绪的安抚不当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更大范围的非理性情绪高涨,后续加入的群众有些可能会夹带一些与事件本身无关而有破坏性的情绪与行动。参与动机的多样化、群众情绪的复杂性及从众行为带来情绪的不理性,使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局势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5.基层干部负荷过重

基层干部本身工作内容繁杂、身兼数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更是对其抗压能力提出了挑战。工作时间被无限制延长,工作量陡增,同时,还要理性面对各方面的不理解情绪。超负荷的工作很容意导致身体、心理问题的出现。此外,超负荷的工作可能会降低实际的工作效率,进而导致基层干部质疑自身工作价值。群众对工作的不认可及自身对付出价值的质疑会成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过程中其他矛盾产生的导火索,使得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难度加大。

四、提升基层干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治理能力的对策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新时代打造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三者有机结合,关键是要做好群众工作。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治理中了解、满足民众的合理需求是基层干部首要和关键性的工作内容。基层干部应自觉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坚定自身的意志品质,自觉抵制转型时期带来的错误思想。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基层干部要以人民利益为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杜绝少数领导干部因片面追求政绩,隐瞒危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发生,时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摆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全过程中。

2.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

当前,部分基层干部的社会治理理念相对较为落后,在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仍以单向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不愿同民众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使治理方式僵硬、机械、不灵活,甚至采取暴力执法的方式来解决发生的问题[6]。基层工作直接与现实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最新、最快反映汇集地,同时,基层工作面临的情况复杂多样。所以,基层干部要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树立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新观念,积极争取多方面力量的协助,实现共同治理,善于借助外力化解工作压力;其次,要对面临的问题有清楚的了解、准确的把握,敢于创新,不断在工作中总结好办法、好经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更是要求基层干部能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以应对事件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7]。

3.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能很大程度地降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8]。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首先,要坚持和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把党中央关于优化应急管理的各项决策贯彻落实好;其次,应急管理工作既要覆盖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管理中,更要将工作着力点前移,及时化解可能诱发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各类矛盾;最后,要完善应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减少应急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和不规范性,用制度管好人、办好事。使基层干部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有法可依,自身的行为也在法律的约束范围内[9]。

4.借助科技支撑

科技水平的进步,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实现了社会治理能力跨区域、跨时空的延展。大数据的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让当前的社会治理变得精细化、时时化。基层干部要善于借助科技力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特别是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在现代科技水平下,基层干部完全可以做到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完善,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大科技投入资金,为基层干部提供实现有效治理的硬件设备,同时,要对基层干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进行模拟演练,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设备使用技术;另一方面,基层干部自身也要努力学习、潜心研究,提高智能化治理技术,更好地服务工作。

5.自我心理调适与外在的关心关爱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带来的各种复杂的矛盾、问题和情绪,挑战着基层干部的身心承受能力。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外在给予的理解与关爱对基层干部走出困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自我价值认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层干部个体应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在面对压力时要学会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负面情绪的宣泄;其次,组织上要给予基层干部关心和帮助,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再次,社会应当营建包容、理解基层工作不易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社会大众给予的包容、理解和信任对基层干部来说是最好的解压剂。

五、结语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中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发挥至关重要。当前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给基层干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基层干部个人、社会大众还是应急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都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基层干部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淮安市加强安全事件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