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及智能化运作逻辑

2021-01-16傅畅梅孙程程

关键词:文化产业深度科技

陈 思,傅畅梅,孙程程

(1.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3.沈阳建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8)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双重协同旨在通过科技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开发,并不断培育壮大新兴文化产业。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文化竞争日益凸显,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文化的大舞台,就必须努力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双重协同,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拓展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多次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2019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又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彰显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双重协同的重要性。因此,厘清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双重协同的本质及其智能化运作逻辑,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国家战略的本质要求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双重协同的本质是全面提升文化科技的创新能力,它阐释了当代文化与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根本性质,即战略性、深刻性与全面性。

(一)深度融合的本质体现:战略性、深刻性与全面性

文化与科技融合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即两者的融合不能只是浅尝辄止,而是要实现科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智能科学、体验科学等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加强对听觉技术、视觉技术等文化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深入探讨,同时还要加强对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专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和转化,并进一步提高文化装备技术水平。要求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面,形成完善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文化大数据体系和规范的文化技术标准,加快文化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无缝对接,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向纵深发展。

诚然,科技对于文化的支撑不是片面的,而是对文化发展所涉及领域的全面支撑,具体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科技创新水平的全面提高。全面性还体现在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支撑,随着文化发展需求的变化,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还具有时代性特征,要求与时俱进地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总之,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全面性意味着全领域、全过程的深度融合。

(二)深度融合的三维证成:系统、文化与科技

1.系统的维度。坚持系统观念,进行系统谋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的重要原则,科技部等六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基本形成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体系。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包括文化科技的基础科学体系、基础技术体系和专业技术体系,文化科技的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包括生命科学、认知科学、材料科学、声学、艺术学等,主要是在认知的层面对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发挥着最为根本的奠基性作用;文化科技的基础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听觉技术、视觉技术、文化数字化技术等,这是顺应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所必需的高技术支撑;文化科技专业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音乐科技、美术科技、舞台科技、电影技术、工艺品技术、博物馆技术、图书馆技术等跟文化直接关联的技术,是直接对文化的科技呈现。为了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必需建构科学的文化科技基础体系、技术体系和专业技术体系。为此,必须从科技创新平台、企业主体建设等方面入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的文化产学研联盟,真正使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成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2.文化的维度。“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2)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 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0-09/22/c_1126527338.htm.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兴、国运兴。落实文化强国离不开科技,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和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并在“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中,文化安全尤其重要,文化领域的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其他人占领。

3.科技的维度。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充分运用科技创新的支撑,文化网络强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都需要发挥科技的支撑,充分释放智能化的技术趋势。文化科技创新是通过文化与科技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从静态结构上考察,文化科技创新包括基础性创新、应用型创新、开发型创新和协同创新等几个方面。从动态过程分析,文化科技创新表现为文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激发文化科技创新的自主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通过文化科技创新,可以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为文化创造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素材,促进新型文化业态的形成和发展,提升文化产品的表现力、传播力和感染力,使文化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进而营造出更强的听觉、视觉效果,具有更强的文化冲击力,最终实现“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市场”(3)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共产党员》,2021年第8期。。

二、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本质的合规律性逻辑

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4)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第1440页。。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及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在事物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过程中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那么,文化与科技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什么?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规律是什么?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规律的表现是什么?如何在尊重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一个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规律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本质规定性的维度阐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的有机统一,但侧重点和目标在文化;二是从过程的维度来看,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这是软实力与硬实力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样态;三是从结果的维度来看,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目标和趋势是为了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本质规定性: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的统一

文化与科技深度的融合强调了文化与科技两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稳定的关系。在双向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共享共生。文化科技创新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文化是软实力,科技是硬实力,实现文化科技化和科技文化化是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一体两面。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必须同时注重文化软力量和科技硬实力两个方面的创新,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扩大市场空间。其中科技硬实力方面主要包括平台方面的建设,具体指共享服务平台、电商平台等,通过文化科技型企业提供的多种视听服务平台增强对用户的渗透力和吸引力。而新视听技术是文化与科技软硬实力融合创新的典范场景,该技术创造的沉浸式体验,拓展了文化的新消费形态。“各类视听电影的内容是支点,最新的科学技术是杠杆……两者的结合,能给当代电影带来无穷的想象和生命力。”(5)颜维琦:中国首部8K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斩获“卢米埃尔奖”,https://m.gmw.cn/baijia/2020-02/02/33517184.html.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双重协同的过程中,文化与科技两大要素可互为主次,文化因素一般占据主导地位,技术因素起支撑作用。当然技术因素有时也会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最终的成果都是借助科技创新对文化的一种完美呈现,是更好的文化体验。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创新并不能代替文化创意,科技创新需要服务于文化发展,“内容为王”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同时也要指出的是,科技创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的空间,科技创新对文化的区域拓展功不可没,体现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科技创新为辅助的表达形式。

文化发展关乎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关乎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文化发展的思想创意和内容资源都有重要的影响,为其提供先进的技术和发展手段,提高了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了文化的鲜活力和生命力。可以认为,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除了对营销领域中感官隐喻的研究成果进行直接利用外,目的地感官营销研究需要积极发掘旅游情境中和不同旅游体验场景下的感官隐喻问题,发现其中蕴含的“感官—心理”连接及具体表现。回顾感官营销已有研究,其中很多是结合餐饮、酒店和航空等行业的具体服务场景进行的探讨。实际上,在旅游者决策过程及游览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感官接触和感官体验控制的机会,目的地感官营销需要结合旅游活动场景进行探寻,实现借助感官体验对旅游者行为进行潜在引导的目的。

认识和把握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规律,有助于文化科技发展环境的完善、文化科技创新活力的培育、文化科技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有助于找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软肋,补齐支撑文化发展核心技术的短板,助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为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双重协同明确方向。

(二)社会建构性: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的现实表现样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打破已有的思维观念,从而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步入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就要求文化产业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的发展。具体来看,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表现为现实的社会建构过程。首先,社会建构的过程不是单一主体的实现,而是由多个主体、多个行动者共同实现的过程,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具有社会过程性,是由多个主体构成的“行动者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由系统中的文化要素、知识要素、科技要素等按照一定的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再次,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具有社会整合性,主要是指随着文化和科技的共同演化,社会整合将会依据市场的需求,对文化科技企业的相关要素与生产条件进行整合,进而实现文化产业升级转型。

(三)必然趋势性: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其实质是推动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文化科技创新的实质是用科技武装文化产业,利用科技创新推进文化创新”(6)程强,顾新,周全:《国外文化科技创新研究评述与展望》,《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科技创新对文化艺术的繁荣兴盛,对文化的短期快速发展和长期稳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不论是通过文化与科技的历史考察,还是通过现实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都可以看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效果,即从文化产品的角度看,可以通过增加文化产品的科技要素改造传统文化产品或者培育新的文化产品,还可以加速文化产品的传播;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可以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促进文化产业走向产业链的高端,并进一步培育出新的文化产业,形成文化产品的新业态,形成更大的产业规模效应,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三、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合目的性逻辑

“作为哲学范畴,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86页。,价值性是指客观事物所呈现的本质属性,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价值性主要是指二者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实现文化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即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所体现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一)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意义呈现

对文化科技创新的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合规律的方面,还体现在合目的的方面,文化科技创新具有负荷价值,文化本身也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1页。。文化发展是应该符合科技“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是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服务的,因此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需要考虑其意识形态属性,关注如何能够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方向,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当今世界,面对思想文化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探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价值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2页。。在思想舆论领域存在着三个地带:一是红色地带。这是由我国文化建设的主流媒体和文化科技正面力量所构成的,需要通过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实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发声,以利于巩固和拓展正能量,扩大我国文化的正面影响,捍卫我国的意识形态的文化安全。二是黑色地带。主要是由社会上和网络上的负面言论构成,其影响也不可低估,也需要采取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以积极应对,进而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文化安全。通过采取先进的文化科技创新手段,积极去发现问题,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抵制黑色地带文化的负面影响。三是灰色地带。界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也要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创新工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创造条件,吸引灰色地带的文化力量向红色地带转化。

2.提升了民众获得感的价值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我国强国建设的落脚点,同时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也是我国新发展理念的“根”与“魂”。在我国,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化领域与其他领域不同的地方在于,文化领域更为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基于此,我们要把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和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文化科技创新和人民的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3.成为了重要区域和关键领域的抓手。互联网等新媒体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重要区域,网络新媒体的文化建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域,我们要加强数字文化建设,占领网络新媒体高地,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共性技术,保障文化安全,不断增加话语权。没有网络新媒体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互联网是意识形态交锋的最前沿”(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24页。。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问题上,需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注意网络内容建设,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新媒体技术治理水平,在科学认识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加强文化的风险研判和管控,健全应急管控体系,提升网络新媒体技术治理的研判力、控制力和处置力。

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智能化运作逻辑

“文化与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11)《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http://china.cnr.cn/news/20200919/t20200919_525267788.shtml。创新是指人的创造性实践行为,人类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对物质世界的再创造,形成新的物质形态。“文化和科技是衡量世界各国文明的两大共同尺度。”(12)吴钊:《如何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刍议一个“六位一体”的行动框架》,《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7年第2期。“以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深刻改变着文化生产、消费和传播等领域。”(13)范周,李渊:《科技创新助推“十四五”文化发展新格局》,《中国国情国力》,2020年,第12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1页。依托“互联网+文化+”的科技创新必将产生新型文化业态,产生大量的数字化新媒体企业,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通过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补链,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一)顺应智能化发展趋势

当今时代是数字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加速推进的时代,以数字化方式对文化生产力要素的组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的新视听技术揭开了文化的创造与表达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培育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具有重要作用。数字经济也推动着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并在跨界合作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文化新业态,由此文化产业出现了大量数字物,“数字物不同于自然物而属于技术人工物,可以被称为‘数字人工物’”(15)李三虎:《从物性视角看数字世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6日。。随着5G、MR技术、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数字物已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思维,在文化层面,人们已经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去体验和感受数字客体的存在,数字客体作为符号化的非物质形态体系,具有“五全信息特征”——全空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和全价值(16)黄奇帆:《互联网数字化平台的“五全”基因及其颠覆性作用》,http://www.china-cer.com.cn/jinrongkeji/202007136619.html.。

科技硬实力的提升,有助于数字内容创作的提升和用户体验的升级,未来的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新需要数字内容与现实场景的深度融合,没有数字化的技术基础,符号化的文化创意将难以呈现。“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领域,5G已经开始推动数字内容和文化装备运用新技术,探索新的文化业态和商业模式”(17)李凤亮:《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2页。。这一方面表达了文化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文化与人工智能融合也有诸多的挑战。“未来的人工智能,将是从理性到感性,从有限到无限,从专门到综合。这样的过程更具有挑战性,所以人工智能发展之路还很漫长。”(18)张煜,徐蒙:《AI权威眼中 上海魅力独特》,《解放日报》,2020年7月10日。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能够有力推进传统文化产业升级,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并促进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并带动文化产业不断实现智能化,实现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发展。

(二)搭建有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化平台

科技创新能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原有的一些发展势头比较好的文化产业进一步精细化、规模化、高级化。通过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的“新”字号,促进文化产业的结构、模式与形态的创新。目前以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实现文化新产业和新业态,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发挥平台的基础功能。通过构建平台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需求,进而可以凝聚科技创新力量。第二,瞄准市场目标的产学研联盟。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实质性的文化产业企业联盟。第三,培养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培养既懂得文化产业又掌握科技创新的复合型文化科技优秀人才,也可以实施“带土移植”的人才引进模式,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

五、结语

“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19)学习小组:《习近平的“第四个自信”》,http://cpc.people.com.cn/n/2014/1226/c64094-26280109.html。,文化艺术与新兴科技的深度融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与发展的前提性和支撑性条件。随着数字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和渗透日益深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也逐渐增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成果将形成对文化全产业链创新链的渗透,甚至于重塑文化产业,对文化消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要研究文化共性关键技术,加大智能科学、体验科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力度,加大对数字技术的研发,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双重协同,不断实现规模效应。同时,开发新的文化产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实现制作技术数字化、展示技术立体化、传播技术网络化(20)王安琪:《科技创新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与战略路径》,《青海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支持发展文化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不断持续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加速实现文化强国目标,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今的智能化时代,可通过AR、VR、MR、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和传承,让文物、遗产、文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现生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存,还可以创新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显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这些都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因此,用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创新,实现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的深度融合,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顺应创新发展趋势,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培养文化科技创新复合型人才,进而实现文化产业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的突破,以顺应时代潮流,建设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双重协同的新产业和新业态,不断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深度科技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