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化策略研究

2021-01-16杨俊威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高校学生体育锻炼

杨俊威

(蚌埠医学院 体育部,安徽 蚌埠 233030)

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影响着家庭、民族和祖国的未来与昌盛。教育部颁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文件,希望以此推动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提升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战略目标。但标准实施以来,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未见明显改善,初衷未能实现。分析发现,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提升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落实时出现了问题,包括测试主体主动性问题、测试内容问题、测试结果反馈问题及贯穿整个测试过程的健康管理机制问题等。

一、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现状

目前,全国高校均按照2014版《标准》开展高校学生体制健康测试工作。体质健康测试于每年秋季进行,主要包含长跑、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项目,通常在一天内完成测试。按要求,所有高校、所有学生都必须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只有经过医生诊断,身体患病且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才可以不参加体质健康测试,如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和骨折等外伤疾病等[1]。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体质健康测试,部分高校将体测结果作为入党或评优的先决条件,希望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测试的覆盖率以及确保测试结果的真实性。由此可见,高校从体质健康测试中收集到的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数据是全面的,并且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然而,高校完成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上报给专业人士进行分析和评价之后,就不再就测试结果进行后续更加深入的研究,也不结合测试评价结果调整体育教学等相关工作,从而让体质健康测试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二、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现存问题

1.学生测试积极性低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积极性低的原因主要来自高校体育课程、高校体育考核以及学生课外活动三个方面。高校体育课程时长较短,频率较低,因此,高校学生并未形成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身体素质也就难以提高。现有的高校体育课程频率均为一周两次,而且,大三之后体育课转入选修环节,以培养学生在篮球、乒乓球等某类运动方面的兴趣为主,因此,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投入不断减少,学生的运动习惯也不断丧失。大学阶段以学分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体育课程总学分为4分,相比于其他专业课而言,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得分高低对学分绩评价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学生都抱着及格不重修的态度参加体育课程学习,从而导致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不断下滑。除此之外,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较少也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2.体测项目种类单一

人体身体健康或者身体素质的评价指标是多样的,而且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运动天赋和身体素质倾向,因此,高校现有的体质健康测试项目难以全面评价每一位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高校现行的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与高中、初中时期的测试项目没有明显区别,因此,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部分不擅长某些项目的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厌恶情绪更加严重,心里只想着通过测试,而不是想着增强体质。部分高校学生在测试前一个月开始突击式锻炼,等到测试结束就不再进行锻炼,因此,高校希望通过体质健康测试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目标并未实现。还有部分学生,擅长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某一项,但其他成绩处于及格边缘。由此可见,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种类单一是制约体质健康测试发展、影响学生测试积极性的主要原因[2]。

3.体测过程缺乏监督

实行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现有的身体健康水平,并作为指导方向对后续体育教学进行改进与优化,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真实性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的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测试主考官难以对学生实行有效的测试监督,从而让部分学生采用偷奸耍滑的方式蒙混过关,从而影响成绩的真实性。比如,部分学生在进行长跑测试时,趁监测教师不注意,进入跑道内侧,甚至在跑道半圆处直接横穿,以此减少运动距离,提升运动成绩。

4.体测结果反馈滞后

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并不能及时告知学生,甚至有部分高校学生从始至终都不知道自身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与所处层次,这就导致学生无法针对性地进行锻炼,从而使体质健康测试失去原有的价值。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时间短,任务重,测试结束后体育教师直接收走数据记录表,因此,学生难以准确知道自身的测试成绩。部分学生可能会记住自身的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成绩,对于长跑等严重消耗体能的测试,学生虽然听到监测教师报出的成绩,但身体的虚弱会让学生只能分辨出是否及格,这对学生定位自身身体素质的层次极为不利[3]。

5.测后工作严重不足

一个完整的体质健康测试过程应该包含测试前准备、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成绩上报、测试数据分析、分析结果下达、体育及相关教学工作调整等内容,然而现有的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只重视了前半部分工作,即测试前准备、测试以及成绩上报,而忽视了测试数据分析、分析结果下达以及教学内容调整等测试后的工作。首先,测试数据经过专业人士的分析之后,只有高校管理层及体育教师知晓分析结果。其次,测试结果对学生个人的分析较少,并不能指导学生个人进行体育锻炼的加强或者改进。再次,部分学校在体质健康测试结束之后,就不再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而是按部就班的继续进行体育教学,未能将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应用于后续的体育教学当中,并不能给高校的体育教学带来改变,从而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最后,因为上述三个步骤的缺乏,高校学生在完成体质健康测试之后,就不再进行体育锻炼,从而逐渐丧失体育锻炼习惯,身体健康水平也不断下降。

三、高校体质健康测试优化策略

1.充分调动高校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在现有的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模式中,学生只是接受测试的样本,并不具备很高的测试积极性和锻炼积极性,因此,要想改变现有的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困境,就必须以学生为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确保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稳步提升。高校可以积极主动支持羽毛球、篮球等体育运动社团的活动,为社团活动提供场地等多方面的支持,让体育社团同大学心理协会、中国马术协会等重点协会一样,成为吸引高校学生的大型社团[4]。高校还可以在日常的课外活动中组织体育活动,比如,晨跑和晚跑等,以锻炼氛围的营造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日常锻炼,久而久之,养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

2.尝试增加高校体测项目的多样性

身体健康素质是一个综合性评价,包含形体、运动能力、生理功能、环境适应性等多个方面,因此,丰富健康测试项目,才能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评价。在现有的测试项目基础上,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可以增加90s跳箱测试、深蹲与卧推测试、六边形跳测试。90s跳箱测试是对一个人的速度进行测试,学生反复跳跃60cm高跳箱的过程,体现出学生的耐力水平与爆发力水平,从而可以有效评价学生的速度素质。深蹲和卧推测试是对学生上下肢的力量进行检验,高校学生可以从5RM值开始进行锻炼与适应,从而提升身体四肢的力量,让身体根据爆发力和灵敏性[5]。六边形跳是对学生的灵敏度进行测试,是目前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应用较少的测试项目,但学生在由香蕉栏围成的正六边形中反复跳进跳出的过程,是对学生灵敏素、爆发力、耐力等素质最好的考察。上述三种方式又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引入现有的体侧评价体系,既能有效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激发学生的测试兴趣,有利于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开展与进步。

3.提高高校体测评价过程的完整性

由于高校学生对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的不重视,部分学生会在体质健康测试中偷奸耍滑,提供虚假数据,因此,完善体测评价体系,加强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对提升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的效果具有实践意义。首先,高校必须让学生明确知晓进行体测的目的与意义,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体质健康测试的规则与运动规律,以便于学生克服对于体质健康测试的恐惧。其次,高校必须加强对测试过程的监督。高校可以抽调部分其他专业的教师帮助体育教师维护现场秩序和记录测试数据,如此体育教师就可以有精力对测试过程进行监督。最后,高校的体质健康测试评价体系还需要更加细化。现有的体质健康测试评价以高校、专业或者班级为单位进行整体分析与评价,虽然有助于高校领导层和体育教师认识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水平,但这种评价体系并不利于学生知晓自身的身体素质情况,因此,还应该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4.增强高校体测结果反馈的时效性

高校体质健康测试难以发挥出理想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测试结果反馈,或者说测试结果反馈不及时,未能有效指导高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获取测试数据,而是为了分析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水平,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和引导高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现如今的信息通信技术极为发达,高校可以通过校内App等软件公布专业人士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的分析结果,并且联合相关学者开发自主分析软件,帮助学生记录和分析其身体素质变化情况,同时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参考意见[6]。比如说,每个学校都有专属于该校的成绩查询软件,需要学生使用专属的账号和密码才能登陆,这样既可以保护每个学生的隐私,还能让每个学生及时知晓自身的测试结果,从而切实发挥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的作用,促进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与进步。

5.高度重视高校测后工作的重要性

测试只是第一步,利用测试结果指导教学才是体测的根本目标。在完成高校体质健康测试之后,高校要及时将测试成绩反馈给上一级部门,并且结合相关政策和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评估。然后,高校要根据评估结果与政府政策制定的体测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该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虽然将耐力跑从1 000米增加到4 000米,让不少学生心生抱怨,但是,这项改动引发的学生自主晨跑和晚跑体现出体质健康测试引导学生体育锻炼的终极目标。当然,在应用体质健康测试分析结果的同时,需要注重体育锻炼氛围的营造,比如说,虽然4 000米长跑让高校学生自主进行晨跑等锻炼,但体测结束之后,学生的锻炼就终止了,这就是因为高校体育锻炼氛围不浓厚,难以引导学生进行长期的自主锻炼。庆幸的是疫情的出现,让不少学生认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让高校的锻炼氛围得到提升。高校可以利用这一次机会,推动晨跑、晚跑、太极拳、五禽戏等日常体育锻炼方式的流行,让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好习惯。

四、结语

强健的体魄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而日益下滑的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让高校学生身体素质问题暴露无遗。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是学生个人的目标,也是高校和国家的教育目标。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讨论,可以针砭时弊,帮助高校改进体育教学内容,指明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的发展方向,激发高校学生的身体潜能,最终实现增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高校学生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