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融入黑龙江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与方式
2021-01-16吴昊闫晶
吴 昊 闫 晶
(黑河学院 远东研究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关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部分提出了要不断赋予龙江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为黑龙江省的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省树立弘扬的重要精神旗帜之一。老一辈北大荒开拓者为黑龙江省的基础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其在艰苦环境下凝练出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为后人所称颂,是独有的宝贵精神财富[1]。
北大荒精神是由传统的闯关东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奉献精神、下乡知青的奋斗精神、普通百姓的坚韧精神所构成。从清末民初“闯关东”的民众融入东北黑土地开疆拓土、奋勇拼搏,到20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指挥的十几万铁道兵、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平原发起“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垦荒壮举[1],再到全国各地先后涌现出近百万的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地方干部及普通民众加入北大荒屯垦戍边的大军中,在艰苦卓绝的恶劣条件下,为开发建设北大荒贡献着青春与热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辉煌贡献。经过几代拓荒者的共同努力,北大荒早已发展成为了如今的“北大仓”。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巨变,正是北大荒精神驱动的现实体现,这一精神理应被继承与发扬;而这种精神财富在当下的青少年群体中却被忽视淡忘。新时期应唤醒优良的民族精神,为构建有精神内涵的文化强省而奋斗。
北大荒精神是情怀也是时代的感召,更是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教育呼唤。北大荒精神的价值在于,既是龙江地域独特的文化,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精神的最佳结合。因此,将北大荒精神深度融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充分利用北大荒精神的正向教育作用,对推动黑龙江省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构建有精神内涵的文化强省,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一、将北大荒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
1.为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使青少年在优渥的社会环境下,逐渐弱化了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2],导致部分青少年精神世界匮乏,理想信念缺失,精神鸦片悄然腐蚀着青少年身心。追求享乐、崇拜明星、沉迷网络、不懂感恩等系列问题在青少年一代普现。只知蔡徐坤,不知屠呦呦,“抖音”刷一天,不想刷一题,“拼爹”“啃老”的年轻人屡见不鲜。
笔者认为,导致部分青少年的思想慵懒、精神萎靡、缺乏志向追求的原因,与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发展上升期内,侧重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社会环境有关;与物质生活改善后,家长自身穷困的成长背景反衬下滋生出的不良补偿式育儿操作有关;也与学校教育探索期内,高考体制下的短期“分数至上”“素质教育偏离”的发展失衡有关;还与安定环境下青少年的精神信仰缺失及信息时代网络的负面诱惑等有关。
在世界新一轮历史性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科技强国的战略指导,青少年作为人才建设的储备群体,未来定要肩负起创新强国的重任。培养一批有抱负、有担当、有理想的接班人也是当下最紧迫的任务,“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只有燃起青少年的精神篝火,使之意识觉醒,才能处优而不养尊,在挫折中仍存有奋斗的意识,成就不凡人生。而北大荒文化倡导的精神内涵正是部分青少年所缺,在青少年的思想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北大荒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青少年心中唤起爱国主义火焰,激发奉献、担当的精神,从而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中国梦的实现,民族的复兴,需要大批有正向精神指引的优秀人才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北大荒精神的正向精神价值可以作为当代青少年的精神指引。中国梦的实现,绝非一代人的努力,需要更多的新一代有志青年承接这一艰巨任务。北大荒开拓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艰难历史时期,发扬着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迎难而上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大业中,为今日强大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若缺乏这种精神,很难想象历史的发展会如何变化。中国梦的美好蓝图,需要具备正向精神的优秀青年接力绘制,北大荒开拓者所体现的奉献拼搏的精神价值内核,正是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承接北大荒精神的文化价值,担负起现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动力与原始动机,服务于社会主体和现代文明,才能真正实现隶属于中华民族的中国梦[2]。北大荒精神在“两个一百年”开启新征程的重要历史交汇期,理应继续延承正向引导作用,充分利用自身影响力和感召力发挥社会价值,与现代教育文化接轨,将凝练的龙江精神注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培养一大批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为青年,使其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承千斤万担,在最危险的地方,笑面艰难险阻,这正是时代感召下中国梦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呼唤,是当代学校教育的本质目的。
3.展示地方特色校园文化主题,营造龙江精神旗帜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3],学生在校园里除了汲取知识,更通过校园文化的精神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激发校园人拼搏进取的精神,所以,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搭载优秀精神内涵的文化内容。目前,黑龙江省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虽内容丰富多样,但展示黑龙江省特有的北大荒文化主题内容并不多见。在倡导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下,北大荒精神应被纳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宣传内容中来。其注入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在弘扬老一辈开拓者艰苦奋斗精神、学习地方历史文化、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展现富有龙江精神内涵的特色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荣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教育源头抓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
二、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及教育职能部门重视及规划程度不够,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发展,轻精神文化建设
目前,多数校园文化建设未充分得到政府及教育职能部门的相关重视,给予科学的指引和合理规划,多属于学校自建自创行为。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多停留在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却重视不够的情况。大量资金投入到建设、装修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餐厅等硬件设施以及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中,学校在建筑规模、基础设施、现代教学设备上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学校的文化、政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建设投入不足,对精神文化建设重视度不够[4]。校园文化核心是精神文化的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应将精神文化作为主要建设方向,脱离了精神文化建设,无疑如空中楼阁,脱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目的。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与地方特色结合不够,互联互动活动不足
校园文化作为文化传承、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渠道,应深入挖掘文化积淀厚重、旗帜鲜明、地域特色、影响广泛、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精神文化题材。近年来,虽逐渐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但因学校往往教学在先,缺乏深入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多流于表面,形式大于内容。这就造成了建设的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文化底蕴不足,特色不鲜明、与地方互联互动活动开展不够等问题。如笔者所在城市,是一座有丰厚人文历史文化背景的城市,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垦荒活动集中所在地,文博展馆及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遍布,爱国人物事迹及各类历史事件题材素材众多,但各学校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仅有个别学校建立红色长廊,选取个别样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形成建设体系和机制,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结合不够,与各地方教育场馆互联互动不足,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塑造具有本地特色、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加快北大荒文化校园建设的对策
黑龙江北大荒文化享誉全国,相关主题展馆、场所众多,诸如“黑龙江省密山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黑龙江省北大荒博物馆”“黑龙江省知青博物馆”“黑龙江省萝北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黑龙江佳木斯市知青广场”“黑龙江857农场《耕耘》雕塑”等有几十处;北大荒的史料书籍、档案资料详实,名人精英比比皆是,宣传素材丰富广泛。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将北大荒精神融入龙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高度重视,发挥政府、教育部门职能作用,赋予北大荒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积极推动北大荒精神融入龙江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北大荒精神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首先,政府部门应予以政策主导,科学引领,下达相关文件将北大荒精神纳入龙江校园文化建设范畴。赋予北大荒精神与新时代接轨的重要内涵——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新一代具有优秀民族精神、能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有为青年的精神引导,这种精神的具备正是当下我党对青年人的殷殷期盼;其次,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方案的具体规划与实施者,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收集素材,结合省内各地方北大荒历史文化背景设计不同的实施方案,布置、监督好相关工作;各学校予以高度重视,凝练北大荒精神,正确认识其社会价值,发挥好正面教育功能。各层级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北大荒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2.正确解读、宣导北大荒精神,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百万知识青年作为北大荒垦荒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不应被历史所遗忘,北大荒知青精神是北大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北大荒精神的一种延续,在宣导北大荒精神的同时,不应忽略与放弃对知青精神的解读,任何个体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表现都会略有不同,对于知青群体中不同的声音应求同存异,剔除一些非主流文化的消极影响,学校对于北大荒知青精神应予以正向的解读,不能因个别的现象抹杀正面的教育价值。北大荒精神精神没有过时,仍应作为时代的主旋律加以宣传,客观审视其时代引导价值,重塑北大荒精神,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将北大荒精神纳入教学,挖掘展现北大荒精神的优秀题材、文献资料,讲好北大荒故事,将之作为青少年群体弘扬龙江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开展思政教书育人的重要课程内容
在校开设北大荒文化校本课程,以北大荒精神为教学重点,引导青少年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生入学时,将北大荒文化作为一项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引入到校本课程中来,挖掘优秀北大荒教育题材,把北大荒精神根植于学生心中,树立北大荒精神的文化导向;邀请北大荒知青代表到校做报告、讲座。通过真实事件的讲述,让学生感受老一辈开拓者的奉献与进取精神,为学生提供基于正向价值观的北大荒精神引导力;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课,深入体会北大荒精神。各院校可以通过设置一定量的劳动技能课安排学生具体的实践任务,作为一项必修学分课程。让学生参与乡间劳作,与辛苦的农民接触,学生间组建互助劳动小组,接受拼搏与挫折教育。
4.拓展多元的北大荒精神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对北大荒历史、文化、精神的研究
第一,开展北大荒精神主题文化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主题征文、歌曲比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在校学生参加、关注这一主题,更好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第二,成立北大荒文化爱国主义宣讲团或社团,校内设立文化宣传展板。通过学生讲解员的宣讲,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会到活动的乐趣,既能让学生锻炼讲解技能,又能了解历史文化,弘扬北大荒精神。
第三,采用丰富的表现形式,如主题班会、文化广播,视频短片和公众号等形式宣传弘扬北大荒精神。多媒体、自媒体是较为前沿传播速度广泛的一种形式。
第四,开展馆、校研学活动。黑龙江省多地建有北大荒文化主题馆,通过馆际间的研学活动,学习北大荒历史文化,做好爱国主义文化教育。
第五,将北大荒知青精神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可组织相关教师深入开展北大荒知青历史、文化的研究,做好北大荒知青科学研究工作。
北大荒几代开拓者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在新阶段被赋予了崭新的历史使命和文化内涵,是呼唤民族崛起的社会价值文明象征。现代教育是否能够承接这样的艰巨任务,取决于对北大荒精神的正确解读。北大荒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引导青年学生构建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梦时代的感召下,重塑北大荒精神内涵,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其教育引导力,是北大荒精神的教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