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三维考察
2021-01-16沈秀芳史张丽
杨 斌,沈秀芳,史张丽
(1.长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64;2.西安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6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思政课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思政课学习需要。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与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还不匹配,与其高校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定位还不符合,与青年学生思想成长发展的受教需求还不合拍[1]。这使得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成为新媒体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主题。基于此,本文从教学主体、教学方法与教学机制等维度,探讨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为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维度
第一,从教学主体的维度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是基础。教师队伍是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技术应用及更新的核心参与者。新媒体时代,无论网络技术多么发达、思想政治理论的感染力多么强大,要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离不开教师主体的参与。教师是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索者,是思政课教学机制完善的参与人。
第二,从教学方法的维度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是重点。教学方法的更新是实现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点。新媒体时代的教学方法、手段与传统媒体时代有较大差异,如何用好新媒体技术,是思政课教师教学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同时,教学方法的转变,正是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思路转变的重点与核心。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教师创新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方法提供了新载体[2]。
第三,从教学机制的维度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是补充。教学机制是否优化关系到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关系到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关系到合理运用教学技术的效果。为了促使思政课教学方法更好实施,提升思政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力,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的“入脑入心”,需要进行教学机制的创新与优化。
二、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基于“人才”维度的分析
(一)树立科学的思政课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由“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转变的理念。传统的思政课教学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输方式,这种方式是典型的单向沟通,引发了课堂抬头率、听课率双低的问题,且容易造成大学生因被动接收知识带来思想政治理论获得感降低等问题。调查发现,在950名学习思政课的大学生中,有95.1%的大学生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列为最不喜欢的教学方式,有85.5%的大学生希望思政课教师能创新教学方式,87.2%的大学生希望教师能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需要。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互动性特点促使思政课教学由“单向沟通”向“双向沟通”转变,应在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寻求思想理论知识供求的“交集”,促使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及时的沟通、互动成为可能,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听课率,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
第二,树立“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的理念。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3]。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论述精神,在思政课教学方面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程度,掌握大学生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价值实现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发展的愿望和要求,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调查,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需要为目标,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努力寻找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需要的“契合点”,合理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及手段,使思政课教学融入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二)提高思政课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第一,提高思政课教师利用新媒体的学习能力。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及时把握思想政治理论的发展方向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思政课教师应合理运用各种学习平台,如“学习强国”APP,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时代、新思想的内容,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熟练地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如网页制作、视频拍摄与剪辑、图片处理等,实现教育形式多样化。
第二,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培养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这是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创新的基础;其次要对前人研究的成果加以批判和质疑,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科学解读;再次应掌握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创新能力,将创新后的思想政治理论成果与新媒体技术加以结合,创新思想政治理论传播的载体、方式与手段,实现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
三、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基于“方法”维度的分析
(一)充分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技术
传统媒体受到时间和地域的影响,有较大的限制条件,如存在知识更新速度慢、互动性差等问题。新媒体则能够克服传统媒体的缺陷,但却面临信息传播失真、权威性不高的问题。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出发,可严格把关信息来源和渠道,加强对错误信息的屏蔽,以提高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可信度,同时可通过将报纸、期刊、讲座、领导人的讲话等书面形式的资料网络化,建立专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网络平台,建立以思想政治理论为主题的信息库等,把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以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机结合,促使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围更广、影响更深、效果更明显。
(二)在教学中牢牢占领网络阵地
应深入调查大学生对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价值实现的看法和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讲述中运用新媒体技术的需求,并根据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要求,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牢牢占领网络阵地。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圈是大学生掌握信息的集散地,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平台,是大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舆论场。当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要牢牢占领网络阵地,借助专门的网络平台,针对思想政治理论,通过专门的网站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和讲解,要紧紧抓住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契机,努力把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性与大学生的的日常网络生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在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入眼入心入脑”。
(三)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
充分利用网络意见领袖的优势,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中培养专业的网络教师,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内涵进行加工处理,形成通俗易懂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微博、微信以及各种论坛上发布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接受。网络意见领袖具有极强的辩论能力,在互动过程中与大学生就思想政治理论的时代内涵进行深入的讨论,在加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师的影响力。网络教师通过发布信息以及与大学生的互动、辩论来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引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深层次的思考,促进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深刻反省。
四、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基于“机制”维度的分析
(一)完善思政课教学的沟通协调机制
一方面,完善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内部”沟通机制。应在使用传统媒体的教师和使用新媒体技术教学的教师之间实现良好沟通。新媒体时代,使用传统媒体的教师与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典型差异。实现两种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提升大学生思政课满意度与获得感,是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向。这要求通过举办教学研讨会、座谈会、讲座等形式加强使用传统媒体技术的教师和使用新媒体技术教师之间的沟通,增强使用传统媒体的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掌握能力,提高新媒体运用的素质与能力;提升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促使其对思想政治理论有更深刻的了解。
另一方面,完善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外部”沟通机制。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应该从现实世界扩展到网络世界,思政课教学的任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部门,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完善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一是完善高校与网络信息监管部门的沟通机制。在思政课在线教学工作中,要把握住思政课教学工作的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环境,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规范思政课网络教学活动。二是完善高校与其他思政课教学主体之间的沟通机制。扩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影响力,需要发挥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等不同主体的作用,完善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机制。思想政治理论的成功案例、典型事迹孕育在全社会中,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代表和典型人物,也是思政课的重要案例,部分模范代表也是思政课的教学主体。应通过加强高校与其他主体之间的沟通,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鼓励其他主体进入高校讲思政课,也要鼓励高校教师走出校门讲思政课,从而塑造“大思政”的环境。如在疫情防控中,各行各业涌现出很多的抗疫英雄和模范人物,他们亲自参与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救治工作,是疫情防控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对疫情防控中的中国精神、中国制度的理解更加深刻。思政课的教学可以通过加强高校与其他主体间的沟通,将先进模范请入课堂,为大学生上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促使思想政治理论与鲜活的案例、先进的事迹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进头脑、进生活。
(二)优化虚拟教学团队管理机制
第一,明确思政课虚拟教学团队的目标和愿景。思政课虚拟教学团队的建立,跨越了单个学校的边界和单一地区的边界,实现了聚集优势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团队的目标,并有助于教学资源的互通有无,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在更广范围的传播。在思政课虚拟教学团队中,应明确思政课虚拟教学团队的目标和愿景是弘扬思想政治理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的时代价值。在团队成员内部实现信息、资源、成果的分享与共享,并在实现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的个人目标和共同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组织目标之间进行协调。
第二,选择有效的沟通技术和渠道。在思政课虚拟教学团队中,思政课教师以网上交流代替网下交流,有效的沟通是虚拟教学团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助于减少思政课教师因价值认同、文化差异、人生经历的不同而产生冲突的可能性,有利于实现群策群力。在虚拟团队中,应选择实用的、可靠性强的沟通渠道,同时通过完善信息技术设施、保证技术手段更新,来跨越沟通技术障碍。
(三)开创思政课教学工作“全媒体”范式
在思政课教学工作中,在整合各种媒体团队的基础上,通过全媒体建立一个大的网络虚拟团队。在这个大的虚拟团队里,各种媒体之间要统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发布的计划,共同策划重点选题,遵循“一次生成,多方发布”的模式。统一的教育内容使得思想政治理论的内涵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泛的传播。在整个全媒体团队里,明确不同媒体的定位,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在思政课教学工作中,不同的教育者掌握不同的媒体技术,应通过统一的教育平台,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网络虚拟传播团队,在机构设置、人员匹配、任务分工三个方面实现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在全媒体框架下,首先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根据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不同方面以及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时间、条件和手段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媒体形式。对学生来说,手机、电脑是最常用的媒体,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应优先借助手机、电脑等移动媒体,在教学内容上应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以及大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瞄准满足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需要,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其次,协调传播时间。根据各种媒体集中使用时间段的不同,利用好时间差,把重要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发出并及时更新信息。再次,整合传播途径。根据各种媒体的形式和特点,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