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彝族服饰中拼布艺术的区域研究
2021-01-16邬红芳王京浩
张 冰,邬红芳,王京浩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自古以来服饰都是一面镜子,反射出每个地区的文化与特色,以及一个民族的生活与魅力。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彝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服饰文化,其服饰异彩纷呈、种类繁多,包含了极为广阔的文化内涵。随着近年来拼布艺术的发展,发掘更有特色的拼布艺术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云南彝族服饰中的拼布种类多样、色彩丰富、工艺手法精细,有极高的传承和研究价值。而目前对于云南彝族服饰的研究多是从刺绣、纹样或是文化来探究,本文主要从拼布的角度来探究彝族服饰的区域特征,让更多人从不一样的视角来了解彝族的服饰文化。
一、云南彝族不同区域拼布服饰的代表支系
根据云南彝族拼布服饰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为滇东南型、滇中型、滇西型、滇东北型和小凉山型。五个区域的拼布服饰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彝族服饰的魅力。
(一)滇东南型
滇东南的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鲜艳,多用腰带、围腰和银饰装饰整体服装,主要代表有尼苏支系和阿哲支系。
1.彝族尼苏支系
又称花腰彝,位于红河州石屏县,因电影《花腰新娘》而广为人知。尼苏支系的服装可谓是“穿在身上的历史”,运用在服装上的精致图案和设计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拜。花腰彝服饰色彩鲜艳,以红绿配色为主,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性强。与其他服饰文化相比,花腰彝族的服饰文化彰显出不同的文化魅力,这些文化源于生活的积淀,也源于彝族人对生活的热爱。
虽然彝族有尚黑的传统,但是花腰彝用热烈的红几乎填满了黑色的底色。拼布技法在花腰彝族服饰的装饰上随处可见,主要体现在儿童上衣上。[1]由于彝族住在高寒山区,所以对火非常崇敬,火镰的纹样在彝族服饰中十分常见。由此可见,花腰彝族在拼布艺术上的独特应用和自己的审美情趣。
2.彝族阿哲支系
位于红河州弥勒县的巡检司镇和五山乡一带,由于便利的交通环境使得阿哲支系受外来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与外界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己,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但又不乏朴素优雅的阿哲支系文化。
彝族阿哲支系服饰以蓝色调为主,立领、右衽,衣身镶嵌好多银泡作为装饰,托肩绣缠枝花卉图案,托肩外围拼贴两道白底碎花布条,袖口拼接缠枝花卉和喜字纹样的布条。围腰是布贴和刺绣精致结合的亮点,围腰的两个角的拼布花纹较为细腻,多用剪布贴花边缘加锁边绣的形式。阿哲支彝族喜欢用黑绒布来剪贴花纹,图案纹样主要是彝族特有的云纹、羊角弯钩纹、蝴蝶花(本民族叫殴花或扣花)。由此可见,阿哲支彝族对布贴画的精雕细琢。
(二)滇中型
滇中型的服饰特点主要是明快大方,工艺简洁,用色大胆,色彩对比强烈。拼布服饰的主要代表支系为俚颜支系。
彝族俚颜支系,位于楚埠州大姚县桂花乡,服装又称“虎纹衣”或“虎皮衣”。俚颜支系的女服后摆长是“衣着尾”习俗在民间的遗存。“衣着尾”是对臀部的一种装饰,一般称为尾饰,这种尾饰是彝族较常用的一种服装装饰,一般在尾巴上有一个腰带,或者臀部有璎珞等装饰。“衣着尾”的由来,是因为彝族源于远古氐羌民族,他们住在高寒山区,喜欢将整头羊从头到尾剥下来的羊皮穿在身上,这张羊皮无论怎么完整,只要尾巴受损就觉得不吉利。
(三)滇西型
滇西型服饰受白族文化影响较大,历史上是南诏国的发源地,有尚黑的习俗,制作工艺比较精细,服装的实用性强。拼布服饰的代表支系为俐侎支系。
彝族俐侎支系,位于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俐侎人有尚黑的习俗,其尚黑的传统来源于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服饰以黑色和深蓝色调为主色调。在族群中黑色被看作是吉祥色和生命色,厚实宽大的黑衣吸热快散热快,再加上更耐脏适宜劳作,十分适合山区的生活。
俐侎人服饰的布贴以黑色为主,主要分布在衣服、领巾、围腰及绑腿下角部分,用细黑布条和白色细布条点缀交错有序的叠压而成,图案含蓄、沉着,若隐若现。
(四)滇东北型
滇东北的服饰主要是大包头,长衣长裙,不重刺绣,在衣襟裙摆处用彩色布条做拼接装饰,代表支系是白彝支系。
彝族白彝支系,位于昆明市东川区法者乡,其古老的传统服饰多为上衣阴丹蓝布地,立领对襟,裙子较有特色,用自制麻布条和彩色布条拼接而成,裙角坠以白色麻布条。而经过改良版的较为现代的服饰多为白布底立领对襟布纽扣上衣,袖口用阴丹蓝布、黑布及花布条拼接,裙子用阴丹蓝布拼接以彩布,裙角下坠彩色布条。
由于现在的彝族支系已经不再种麻纺麻,因此现在的裙子大多用棉布条进行改良。年轻人的服装与周边的服饰有交流,较老的服饰与现在已经渐行渐远。
(五)小凉山型
小凉山型服饰主要是厚重、古朴、尚黑,多用黑黄红三色和几何纹样,文化渊源久远,主要代表支系是诺苏支系。
彝族诺苏支系,位于楚雄元谋县凉山乡。诺苏支系由于生活在高寒山区、峡谷中,因而在其服饰图案中保存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的图案,如山、河、波浪纹、云彩纹、涡纹、火焰纹等。[2]帽子为黑布筒状,外衣为黑布地、圆领、右衽,全身拼贴黄色涡纹图案;袖子和裙摆拼贴红蓝布条;腰间配有三角包配饰,镶有涡纹图案,包边坠有彩色布条。
二、云南彝族不同区域拼布服饰的共性
1.服饰中拼布的应用位置
彝族女服上衣多是圆领、右衽、布纽扣,下装为百褶裙居多,也有立领,对襟上衣和裤子。拼布主要应用在袖口、衣身裙摆、领口、围腰上,以及三角包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配饰上。
袖口拼接彩色布条加以装饰;在领口,多用剪布贴花的形式来装饰领子或者拼贴彩色花布;裙子上多以百褶裙为主,拼接各种花布或彩布条,裙子特色较为鲜明;三角包用多种布拼接而成,包面用剪布贴画加以纹样装饰,包底坠有各色彩布条,颜色鲜艳。拼布大多是作为点缀,也有少许大面积拼接,增强了服装的层次感。
2.服饰中拼布的色彩表达
色彩是一个民族性格的表达,饱满的服饰色彩也诠释了彝族人民对美的定义。彝族服饰有尚黑的传统,但是大多颜色较为丰富,如花腰彝族,用刺绣、剪布贴画或者彩布拼接的方式,来达到色彩丰富的目的。
在彝族服饰中,多数用来点缀的都是花布或者颜色鲜艳的彩布,这样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让服装变得多样。而且,颜色简练精致,多样却不冗杂,用拼布展现不同色彩的同时也独具民族魅力。
3.服饰中纹样的多样化
彝族的服饰图案均来自于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这其中有古老的宗教图案,有异化了的植物、动物图案,还有天上的太阳、身后的水、脚下的路等纹样。[3]几何纹样是彝族服饰中数量最多、流行最广的纹样,是对自然与生活的模拟,用粗细、长短、曲折的线条按照审美法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生活气息的不同几何纹样。
彝族的图案纹样来源于生活,具有美好的寓意,例如:火镰纹,象征着希望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虎纹图案,是受远古图腾观念的影响;石榴图案寓意多子多福,牡丹寓意聪明美丽。总之,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些纹样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是对客观事物形态的缩写和再现,体现了彝族人民生活的智慧,诉说着灿烂的彝族文化。
4.服饰中善用配饰加以装饰
云南彝族服饰的配饰不仅有挎包、围腰、帽子,还有不同的银饰,种类较为繁多,这些配饰与服装相呼应,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效果。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身份在彝族头饰上也有不同的表达。例如,已婚和未婚的妇女无论是发髻还是帽子的戴法在不同区域都有明确的规定;女性腰间的围腰,通常围在衣裙的前后,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也保持着衣服的干净、整洁,并将富有美感的女性腰部曲线完美的展现出来;其他一些小饰品,如钏、耳环等,皆是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4]
三、云南彝族服饰中拼布艺术的应用
1.利用拼布艺术装饰服装整体造型
我国传统的民族服装多采用手工制作,运用刺绣、纺纱、手工印染等原始的方式来制作服装,这就决定了服装的颜色、款式、图案较单一,制作周期较长。因此,为丰富颜色和款式,通常采用刺绣、蜡染等方法来改变单调的手染面料;通过坠以银饰、帽子、包包来增强服装整体造型的表达。同时,还通过拼接缝制不同的面料来达到面料改造的目的。[5]
彝族服饰用拼布来达到面料改造大多体现在裙子、袖子、领口、三角包等装饰品上。大面积用彩色布块或者花布条增强了服装的整体冲击力,尤其是彝族女服的长裙,大多用不同颜色的彩色布条拼接而成,改变了单调的服饰色彩,让服装在色彩设计上极具个性的同时,也丰富了服饰的整体造型。
2.利用拼布艺术实现不同材质的拼接
在拼布艺术中,布在整个作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南民间,由于气候的不同,在布料的选择上也多种多样,不管是随处可见的棉麻布料,抵御寒冷的毛呢面料,还是富有质感的丝绸面料,无不体现着该地区的风土人情、气候特征和文化特色。[6]
从前的彝族大多自己种麻纺麻,所以服饰面料主要以麻为主,用麻进行装饰。随着生产的发展,彝族已经很少种麻,服饰也多以棉为主。彝族女服的三角包,底部多拼接花布条局部加以少量的麻布条进行装饰;彝族女裙也用少量的绸缎或者羊毛质地的布料进行拼接,材质的不同,面料肌理的不同,使服饰的质感对比增强,从形式和表现上更为活泼,打破了单一面料拼接带来的视觉感受,展现出不同拼布的艺术效果,从而改善了服饰面料的整体表达。
3.利用拼布艺术制作服饰图案
彝族的服饰工艺多用刺绣、蜡染、挑花等传统工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刺绣工艺,彝族服饰上图案的设计多用刺绣来表现。拼布艺术的运用丰富了彝族服饰的图案表现形式,服饰图案大多是用剪布贴加以锁边的形式来表现。
常见的布贴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以浅色为底,用深色布剪花装饰,用线在四周以锁边的技法把位置固定下来;另一种则是以深色为底,浅色剪花装饰,同样在图案的四周用锁边的技法固定位置,这种拼布方式是最常见也是最便捷。这种用拼布来表现图案的方式有三个优点:一是可以节约时间,丰富图案的表现形式;二是可以与千篇一律的刺绣工艺区别出来;三是色彩款式变化多样,可以根据需求自由变换花色、图案大小。
4.将自然崇拜应用于服装中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且神秘多样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信仰和文化特色,并展现在服饰中。
彝族有尚黑遗风,这种风俗源于对黑土地的崇拜,也源于对黑虎祖先的敬仰。这种尚黑的风俗在服饰色彩中有着明显的表达。彝族服饰大多是黑布地,即使没有黑布地,在服装颜色表达上也将黑色置于其中,就算是服装颜色鲜艳的花腰彝也是在黑布地的底色中用鲜艳的红遮盖了黑色。由此可见,黑色在彝族服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虎图腾”源于彝族认为虎是他们的祖先,是权力与强壮的象征,因此在服饰表达上有大量的虎纹图案。在虎图案中,老虎与人形图案、花卉共存,形成共欢的局面,但老虎所占面积最大,体现了对祖先的敬畏与崇拜。从古至今,彝族人民一直保持敬畏之心安逸生活,与世无争。[4]“衣着尾”是对一种远古图腾的反映,在彝族服饰中存在着很普遍的尾饰,彝族妇女大多将围腰系在腰间,飘带在腰后打结垂下,像一条尾巴一样。[7](P13-15)
由于存在着“火崇拜”,所以彝族有火把节。彝族人认为,火是光明正义的象征,能驱散黑暗与邪恶。火在服饰上的表达是火镰纹样,火镰纹样是彝族服饰中常见的刺绣纹样。
四、结语
彝族不同区域的拼布艺术虽然各具特色但也存在共性。彝族服饰早已超出了传统的避寒遮羞功能,成为彝族文化的一个活的载体。对彝族服饰的研究,宗教审美特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彝族服饰无论从地域特征、设计、工艺等方面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民族服饰要随时代需要而发展变化,对于彝族服饰的传承不是对传统服饰的全盘肯定或否定,也不是简单地把传统款式、纹样等复制、粘贴于现代服饰中,[8]而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将传统现代化。
彝族的拼布服饰艺术为现代服饰民族化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创新点。虽然现在我国拼布艺术已得到重视,但与国外相比,还没有美国那么丰富的拼布服饰文化,也没有日本那么严谨的拼布服饰工艺,在拼布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上仍有所欠缺。因此,要重视细节与工艺,将拼布艺术与我国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紧密相连,展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拼布服饰文化。拼布艺术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在现代时装设计中不仅要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技术,同时还要融入国外的艺术精华,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服装设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