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1-01-16马文迪
马文迪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475000)
1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所独有的教育形式,西方国家虽有类似的教育形式,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名称上与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有区别外,更在内容上彰显我国的社会主义属性、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同向性发展导致科学技术的相似性,但是却无法取代历史的独特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虽然我们在历史上不断地经历变迁,但这些变迁并没有斩断我们文化的延续性,这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厚沃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在时代的变迁中,我们也不断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出我们时代的最强音,这是我们保持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在要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自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我国的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深深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便捷的生活,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网络的不良影响也备受社会关注,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影响成为社会主流观点。在互联网时代,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先,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递摆脱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洞悉天下事。信息是人们认识的来源,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从认知、情感、意志,直至行为,是人们将接收的信息转变为观念从而形成实践的过程,人们通过对外界的认识,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在观念的影响下进行情感选择和意志支持,最终将观念转变为实践。网民在接受网络信息伊始便会根据自身的认知条件自觉地产生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价值选择,通过评论、转发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可能形成一个个相似观点的集聚效应,从而影响他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要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然,这些精神的宣传与传播绝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通过我国的历史与建设成就来增强网民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自信,并潜移默化地培养网民的价值观。此外,我们一个应该认识到,一些西方所谓民主自由化的思潮影响了一些网民,使他们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需要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去揭开西方意识形态的面纱,让网民真正了解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计划,以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思想防线。
其次,我国的网民数量众多、结构复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3月,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9.0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4.5%,其中,小学学历及以下的网民占到全体网民的17.2%;初中学历的占41.1%;高中、中专及技校学历的占22.2%;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9.5%。网民的学历结构决定了我们“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复杂程度。一半以上的网民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而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网民学历是大学专科及以上的,虽然学历不代表能力,但是学历能反映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学习能力,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针对不同学历水平的网民群体,所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对于较低学历的网民群体来说,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以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为核心,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以及道德意识,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维,以让他们辩证地理解和看待国内以及国际的新闻热点,从而避免被“西方意识形态家们”所蛊惑。民族和国家立场的确立至关重要,无论学历高低,这是广大网民应该坚守的思想底线。较高学历的网民群体,更应该树立推进国家建设的雄心壮志,而不是默默地接受西方“物化”社会的影响,在享受中消磨个人意志。此外,我国的网民涵盖了学生、教师、企业工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无业游民以及下岗退休职工等群体,面对不同的网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因人而异”,而不能一刀切。以手机新媒体为例,共青团中央通过“青年大学习”这一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但是对于法学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来说,“青年大学习”存在着内容浅、少等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线应是实事求是的路线,应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路线。
最后,在互联网时代,思想表达的便捷性和网络信息的直接性导致我们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后真相时代。所谓的后真相时代,就是人们更愿意去相信那些他们所认为的“真相”而不是真正的真相。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有可能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并在持后真相观念的网民拥簇下,形成“雪崩效应”,即任何一片“雪花”都会在有意或者无意中引发“雪崩”,从而对当事人或是涉事者产生巨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内容的教育外,更要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网民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意识形态的灌输,那么新时代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便是“铸魂育人”。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没有感情的政治机器,而是培养新时代的有思想的网民群体。
3 国际大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1]随着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经济水平的稳固提升,中国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央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国际环境对我们来说却越来越不乐观,尤其是近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对正常的国际贸易强加干涉,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香港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国安法的颁布横加指责,对新疆的治理极尽污蔑、造谣之能事,并试图利用“台独”干扰我国的发展;在已经平静的南海大搞所谓“航行自由”,想掀起新的“恶浪”;新冠疫情暴发后,西方的一些国家防疫失败,一些政客却不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企图把疫情政治化。这些国际社会与中国相关的热点事件让我们的群众自觉、自发地产生了爱国主义情感,无疑为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在西方人眼中,“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公认的历史事实,新生强国的崛起必然要挑战现存强国的利益,而现存强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如此一来,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从美苏争霸的历史经验来看,意识形态上的斗争是成本最低的斗争形式,武器热战需要消耗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存在着极多的不确定性,而通过“颜色革命”的手段诱导目标国家的舆论导向,促使其民众对国家制度和国家工作人员产生敌对情绪,让目标国家从内部产生分裂,从而以极低的成本消灭一个可以与之对抗的大国。而这也就是当前国际大环境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颜色革命”现在已然成为西方国家主要的“入侵”方式。西方国家利用所谓自由平等的美好遐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用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攻击我们的思想防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教会民众在幻想和现实之间科学地选择社会主义的信仰,在红色的土地上建立我们自己的思想根据地。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向往和平的民族,但我们也绝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国家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和港湾,我们须时刻准备着,一旦战争发生,我们战之能胜;对西方保持警戒的同时,我们也要引导群众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当前的和平,绝不能鼓动群众的战争狂热情绪。
4 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实践结果导向为基础的学科,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为了实践结果。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机遇和挑战中持续发展,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互联网的虚拟阵地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大旗,在国际环境中学会“与狼共舞”,不仅要让群众在一些国际事件中自觉、自发地形成爱国主义情怀,更要让群众去主动地了解国际的环境,辩证地看待国际社会热点问题。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新时代,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民族复兴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2],这些都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和新的国际环境下,不仅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要与时代发展进程相结合,在新时代的大潮中,要讲好中国故事,要真正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体中华儿女中大力弘扬、精彩绽放。而在新时代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未来的建设者,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