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2021-01-16葛广天褚远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导言马克思哲学

葛广天,褚远辉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以“人”为核心,把人的解放作为最终目标,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了宗教、德国政治和德国法哲学等,探讨了如何实现社会及全人类的解放。《导言》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有借鉴价值。

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在《导言》中,从宗教、政治制度和哲学三个方面展开批判,其批判思维的逻辑进程通过批判对象的顺序得以展现。

1.对宗教的批判

宗教是虚幻的假象,它带给人们所谓的幸福是虚幻的。马克思把宗教作为一个历史现象和一种禁锢人的思想观念进行了批判。他指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1]从而强调了人的作用。同时,他认为,“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宗教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产生的,宗教产生的问题应从社会关系中去思考和寻找。马克思在对宗教批判过程中,剖析了宗教与国家、社会之间的深层次联系,指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打破宗教幻想以及宗教对于人的思想的抑制和封锁,使人们认清自身所经受压制的根源,真正解放出来,创造自身的生活。

2.对当时德国政治制度的批判

马克思一开始就指出了德国的制度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并且低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他通过对德国现行制度的分析,深刻认识到德国政治制度的落后性,提出必须对德国现行制度进行批判,与德国现行制度进行斗争,以期改变德国现行制度,让受德国制度现实压迫的人民意识到压迫,感受到现实压迫的沉重。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激起人民的奋起反抗,真正实现自由,使人民从被压迫、被统治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同时,马克思通过政治批判揭示了人的解放的现实途径——在无产阶级革命下,推翻旧的世界,建立新的世界,实现人的解放。

3.对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对哲学的批判,是对旧哲学的批判。他认为,对哲学进行改造必须要打破枷锁,投身到实践中,这是改造的根本方向。马克思认为,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人这个批判的主体,经过人的实践,促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发展,从而使得革命在理论的指导和具体实践中得以进行。而对于实现革命的阶级问题,马克思经过论证后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承担起这个艰巨而伟大的任务。马克思通过对哲学的批判,进一步揭示了颠倒的意识与颠倒的社会存在之间的本质关联,提出只有将“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人和社会的双重解放。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

1.揭露了宗教的本质、根源和社会作用

马克思指出:“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2]每个人都处于相应的社会关系中,没有人可以离开他人和社会而独立存在。“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3]基于此,宗教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根基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马克思还清晰的揭示了宗教的社会根源和本质:由于人民在私有制社会中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生存状况堪忧,且处于社会最底层,缺乏社会地位,所以才会依靠宗教,企图通过对宗教的幻想改变生活现状。可见,《导言》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著作。

2.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思想的转变

(1)思想的转变。马克思批判思想的进程表明,马克思正在挣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迈进。黑格尔对于人的本质的认同是唯心的,马克思在此直接进行了批判,同时表明了其对自己过去所拥有的唯心主义错误思想的摒弃。马克思通过一系列批判,尤其是对现实国家制度和法哲学的批判,认识到革命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由此,马克思逐渐摆脱历史上的唯心主义而转向唯物主义。

(2)哲学方面的转变。马克思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能创造世界,但能够反映世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臆测的;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立法权并不创立法律,它只揭示和表述法律。[4]因此,革命必须要有物质基础来支撑,物质的东西要靠物质力量来摧毁。在哲学方面,马克思更加注重物质的力量,同时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3)经济方面的转变。马克思从市民社会角度进行分析,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表明市民社会决定了国家制度、法律。他认为要想彻底改变落后的德国,解放德国人民,就要改变经济基础,即德国落后的生产关系。可见,马克思开始将视角转向社会现实中。

3.由革命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

(1)随着马克思对现实的思考,他逐渐认识到英法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的弊端,不再将革命的希望寄托在资产阶级身上。马克思承认资产阶级革命有其先进性,但它本身带有剥削性、掠夺性和私有性,因此不能作为全社会的普遍代表。而人数众多,无权无钱但最坚定的无产阶级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解放。他们可以通过联合斗争消灭剥削和压迫,从而实现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5]可见,马克思的思想已经开始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虽然其思想发生了转变,但仍停留在对德国现实制度的批判,要求推翻封建旧体制,这并非科学社会主义,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思想。

(2)马克思立足于德国实际,从推翻封建旧制入手,通过革命使德国人民获得解放,从而逐步升华为使全人类得以解放。从部分人入手直至解放全人类,逐渐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转变了对社会革命性质的认识,这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转变的重要源头之一。这种思想转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解放全人类从而进行科学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之一。

综上,《导言》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准确定位《导言》,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借鉴。

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当代价值

《导言》虽然问世已久,但其思想和理论,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社会转型的中国来说,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指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6]这种颠倒的世界观不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认识到苦难命运的根源。但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仍有存在的意义。因此,我国要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使宗教顺应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发展。首先,注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传承文化、凝聚人心的功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阶级社会,宗教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但在社会主义中国,可利用宗教中的传承文化、凝聚人心等功能,促进人们积极继承宗教中优秀文化,提升个人素质;宗教作为文化、艺术等的载体,有助于保存民族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海峡两岸民心、促进交往、推动和平统一。其次,发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伦理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上成熟的宗教中的许多道义和道德戒律有助于修身养性,提升人格和道德品质。因此,可借助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批判性思维的当代价值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处于同其他错误思想的斗争中。近代,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抨击其他不遵循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扬。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观念、文化、思想等不断渗透,我们必须注重理论的学习,保持自觉的理论批判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非马克思主义者作斗争。

3.“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当代价值

首先,在《导言》中,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7]先进的理论需要得到人民的认同,使人民群众得以学习和运用到对实践的指导,从而使理论由精神力量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能带给人民美好生活的理论,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重要精神支撑,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生活为目的,这样才能更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更好地从精神力量转变为物质力量。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与各国实际状况相结合,以便于更好地追随时代发展,服务于各国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绝不是简单的理论与教条,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富有新的内涵,从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活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而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国家实际状况的结合,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因此,必须把“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相结合,自觉进行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在理论解放的基础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四、结语

马克思通过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哲学批判,使民众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宗教的本质、德国政治的弊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人的解放的问题。《导言》内容深刻、内涵丰富,认真研读,能提升自身思想境界,并认识到认知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重要性,利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实践能够更加深入透彻的进行。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对彻底的批判精神进行学习,在批判中转变错误思想,树立正确观念,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猜你喜欢

导言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像
专题导言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更 正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菱的哲学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小包哲学
“导言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分析
略论湖湘诗歌史上的近现代女诗人—— 《湖南女士诗钞》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