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策略

2021-01-16贾健鹏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育观立德价值观

贾健鹏,段 媛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山西 晋中 030006)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大会议上对我国青年的成长提出独到的见解,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时代特点,从理想追求、实践品格等多个维度对青年的成长进行了审视,形成了系统的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2]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基础之上,是对历届领导人对于青年工作思想的继承与升华,可谓是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中明确指出了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要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根本规律,将青年教育提高到新高度,做好青年教育工作,培育“四有”新时代青年。[3]

一、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内涵

1.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首次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4]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成效如何是检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的根本标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本质。因此,立德树人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

2.理想信念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养料

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的精神养料,也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基础。没有理想信念的青年就会找不到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大是大非面前容易摇摆不定,找不准自己的立场。而青年时代是人生成长期,思想观念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期,易受到外界的引导和影响。因此,这一时期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帮其把好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人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为精神目标,鼓励其努力发展自身思想水平,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来,实现人生理想,践行人生信念,获得人生价值。[5]

3.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价值体系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对青年人正在形成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舆论优势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且越来越隐蔽。而青年人是互联网主要参与主体,成长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尽管他们拥有国际化的开阔视野和挑战权威的勇气,但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面对西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难以抵抗,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重要意义,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出发,高度重视青年的价值观教育,他多次强调青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要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要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6]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4.爱国主义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价值

当前,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处于变革之中。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主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起到一定的弱化作用,部分公民对自己国家的感情逐渐淡化,失去了精神家园,难以对自己的国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甚至失去对国家的忠诚,成为他国别有用心势力的棋子,走上背叛国家的道路。除此之外,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和合作越来越深入,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泛,国家之间的利益摩擦加剧,对国家安全产生了不小的威胁。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攻关与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我国经济获得了发展,但是我国的国际地位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作为国家接班人的中国青年始终热爱自己的国家,对国家抱有充分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为中华民族建设好共有的精神家园。[7]要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年种下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辅以文化自信作为甘霖予以浇灌,使之成长为根植于青年心中的参天大树,才能帮助我国把握时代机遇,赢得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实践策略

1.根植传统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承载者,更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青年需要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立德修身,爱国敬业。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植传统优秀文化,让青年沐浴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之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自信。[8]如:高校可以建造“优秀传统文化长廊”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还可以举办“校园成语大会”“校园古诗词大会”等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优秀文化引导青年坚定理想、提升道德素质与文化素养,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同时,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夯实其价值根基。

2.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快渗透融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关键在于融入第一课堂,这就需要创新教学内容,打造特色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增强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对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全面涵盖道德修养、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用马克思方法论辩证思考与解决问题,激扬青春梦。同时,要与时俱进,紧跟新思想、新论述,开展专题活动对重要讲话的内容和精神进行解读,让学生掌握最新思想动态与政策,了解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开拓与创新,摒弃单向灌输,实现双向交流互动,可采用电影评价、时事热点解读、话题讨论、慕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如:通过对《流浪地球》进行鉴赏,对故事里呈现的爱国精神、民族大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宣教,培育青年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

3.注重实践创新环节,加快知行转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通过实践来切实增强青年的责任感。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指出“实践就是提高本领的途径”,[9]强调广大青年需“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10]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开展“三下乡”活动、志愿公益服务、参观红色革命景点以及社会调查等系列实践活动,使青年深入了解祖国之发展、革命之艰辛,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知行转化,不断提升自我的实践力与创造力,开拓青春新篇章。

4.坚守网络宣传制高点,占领教育阵地

当今时代,青年人作为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对于网络有着相当的依赖性,他们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因此,在互联网容易遭到西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当下,牢牢守住网络这块宣传教育阵地,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各级部门和主流宣传媒体应利用互联网作为深入宣传的工具,在青年人经常浏览的各大网络平台上开辟官方账号,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栏目,紧跟时事及时推送宣传引导信息,吸引青年人的注意力,引导其进行互动和讨论,把控青年人的思想风向。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紧跟网络发展潮流,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创新运用,利用互联网流行用语紧贴时事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效率。最后,网监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治理,利用法律手段净化互联网环境,把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的宣传话语权。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青年的特点以及对马克思青年教育观的再发展,开创性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上升至战略高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强调了青年的道德、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巩固。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内涵涵盖了立德树人、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等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根植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实践环节,并通过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占领互联网宣传阵地,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的内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培育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青年人才,夯实“追梦”之旅。

猜你喜欢

教育观立德价值观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我的价值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