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存视角下《小王子》对现代人的精神折射与灵魂救赎

2021-01-16孙婷婷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游历功利现代人

孙婷婷

(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突破了年龄界限,不仅为儿童所喜爱,在成年人中也经久不衰。儿童对《小王子》的喜爱,更多地是被它简明有趣的叙述吸引,跌宕起伏的游历震撼,生动明艳的画面着迷。而成人对《小王子》的念念不忘,更多地源于在小王子的游历中看到了自己作为现代社会人的精神折射,而对《小王子》的沉迷与思考是对自己的灵魂救赎。

《小王子》创作于1942年,出版于1943年。当时正值二战最关键时期,作者圣埃克苏佩里也已过不惑之年,经历战争洗礼和几次人生起伏后的作者,对人生有更透彻的理解,《小王子》正是他对人生的思考结果。《小王子》虽然是一部儿童童话作品,但并非纯粹的乌托邦虚构作品。鉴于作者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现实世界的精神折射与灵魂救赎创作的《小王子》,那么基于存在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生存视角对其进行解读便水到渠成了。也只有基于生存视角解读《小王子》,才能解释其游历的意义和游历的动机:与更多的有意义的生命体接触,了解生命与存在的本质内涵和意义。下文中,笔者将从生存视角对《小王子》中映射的现代人的精神品质及灵魂救赎进行深入的解读。

一、精神折射:《小王子》中的“现代人”

基于创作者的年代背景与生活认知,小王子在地球上遇见的人既有战乱氛围下的紧张惶恐,又有工业时代财富等级分化的倾轧彷徨,这些即使在当下也仍然刻画在每个人的骨髓与人性中。[1]可以说,《小王子》中的每个人,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现代人”,都是你我他。

(一)无法释怀的焦虑

一方面,焦虑来自与可触及群体的比较。[2]《小王子》中,小女孩的母亲是成绩至上论的拥护者,在她看来,读书是底层百姓唯一的出路。为此,她不惜牺牲小女孩的快乐乃至完善积极的人格,机械强硬的命令小女孩严格遵照学习计划,完成成绩目标。而在这位母亲的思考逻辑下,好成绩和出人头地之间隔着许多层推断,且每一层都不具有绝对的充分必要性,那么,她为什么忽视其中的例外?在她没有说出来的理由中,恐怕大多数是来自于与周围同阶层的比较。她将走出生活泥沼的希望寄托于女儿,迫切希望女儿能摆脱庸碌,不重蹈自己的覆辙。另一方面,焦虑的另一个极端就是逃避。故事中的酒鬼为了忘记醉酒这件难为情的事情而沉溺于酗酒,自欺欺人。事实上,他更多是害怕别人的嘲笑,害怕曾经树立起的无所不能的形象崩塌而无立足之地,本质上是对未知事件的过分担忧。[3]当下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现代人焦虑的内容已发生变化,但本质与内核仍然来自于恒久不变的无法释怀的执着,以至于焦虑成为了现代人重要的主题,落脚于无法触及的未来,却忽略了触手可及的快乐。

(二)无从下手的庸碌

在《小王子》中,工业化城市里的人们像提线木偶般地机械地完成着每一个指令,像螺丝钉一样的存在着,鲜有听见他们的发声和思考,更多的是疲于奔命的庸碌。虽然《小王子》中也有许多铺垫暗喻着人们力图摆脱庸碌,但最终都无从下手。归根结底,一是人们对工作效率持有的认知和追求。如:面对寻找和试图开解自己的小女孩的倾诉,已经沉浸于机械社会中的小王子粗暴地告诫她不要打扰自己工作。工作效率的降低让他感到愤怒,此刻他一心追求更快更好地完成目标,以至于无心分神倾听小女孩的心声。[4]很显然,小王子最终并不会因为连续“高效率”工作而获得突破,因为他仅仅是高效的“螺丝钉”。这就是现代社会人对庸碌的摆脱求而不得的原因,即重视战术而忽略了战略。二是人们对权威默认的主流价值观的讨好。小女孩在名校入学面试时竭力回忆妈妈准备好的“标准答案”,力图表现优异以切中评委的心思,这一行为映射出机械工业社会中的人认为只有获得主流社会权威的认可,才有可能进入上升通道,从被管理被安排的“螺丝钉”成为可以安排别人的“齿轮”。由于小女孩和母亲都不曾跳出过工业社会压迫下的底层,也未曾见识过上层的根本,自我阶层的局限注定了她们无法成功。最后,小女孩答非所问,在自知无法挽回的情况下晕倒在地,这更是印证了小女孩和母亲对于上层社会的在意和摆脱庸碌进入上升通道的渴望。现代社会中莫不如是,底层越是想摆脱庸碌,越是在倾轧中无从下手。社会资源被少数人掌握,“螺丝钉”们日复一日完成着机械的、重复的且可替代性极强的工作,在停下来思考驻足乃至提升的时间空隙里,原有的位置已经岌岌可危。

(三)无可奈何的功利

对焦虑的无法摆脱和庸碌的无从下手,在仅有的生存空间里,个体就会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功利。小王子遇见的人无一不展现出其功利性的一面。[5]如果不是老飞行员启动飞机时不小心碰撞到小女孩家的房屋而引来警察查看询问,老飞行员的邻居们可能根本注意不到他的存在。而老飞行员邻居们唯恐受牵连而避之不及的态度和冷眼旁观抱着唯恐天下不乱的看笑话的心态,不禁让旁观的小王子等人对人性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怀疑。

拜高踩低是对低级功利主义最生动的阐释,喜怒不形于色的两面三刀则是高级功利主义的体现。小狐狸向小王子倾吐了毕生的哲学体会:用心。小狐狸认为肉眼所见并不一定为真,可能并不是事实的全貌,是经过精心粉饰的预谋。只有建立心的连接,才能破除障眼法。然而,在功利社会中,没有多少人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去建立心的连接,更多的是会因为急于求成而编织谎言,粉饰太平。[6]

人们之间的互相剥离,没有彼此需要,更没有合作共赢的信任、依赖与共存,让功利主义日趋明显。究其原因,在于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争夺的必然性与功利主义的无可奈何。在《小王子》中的现代社会结构体系下,金字塔顶端位置稀缺,非此即彼的争夺让功利主义无处可遁,这不是多与少的拉锯,而是有与无、现在与永不的争夺。正如小狐狸与小王子那样,驯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物质投入乃至心力心血,却不一定有确定的高回报,也正因为此,彼此间才会有独一无二的信赖与连接。如果仅仅天下熙熙因利而聚,则必然因利而散。

二、灵魂救赎:《小王子》中不同角色的治愈性

《小王子》的治愈性在于,它以润物细无声的儿童的纯真叙事视角,试图为每一位身在其中产生精神折射的现代人谋求灵魂的救赎。每一位现代人在主人公遍历各种角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才是造梦者,也只有自己可以放下执念,自省者清,叫醒自己,完成自己的灵魂救赎。[7]

(一)给出预言的先行者

《小王子》中有几个关键人物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如:得益于地理学家的指引,小王子探访了地球;得益于小狐狸心灵感悟的启发,小王子和老飞行员最终在沙漠中找到了宝贵的水源……这些带来故事进展转折的指引线索,并非是随机降临的。地理学家的指引源自于其地理专业知识和行业判断,且与他自身的思维局限密不可分。因为地球闻名遐迩,在行业信息中颇有分量,地理学家心生好奇与向往,但其因循守旧,不愿亲力亲为,所以他选择说服小王子去探索地球。小狐狸的心灵感悟则在于,经历孤独与不信任打磨且一直在寻找豢养者的小狐狸,从小王子身上感受到了信任与依赖,故将自己的心灵感悟全盘托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于别人给出的关于局势的判断、关于人生选择的建议,或是觉得无关自己,或是觉得应保守求稳,只有时过境迁、尘埃落定后回望时才后知后觉。《小王子》的治愈性在于,通过这些先行的预言者给了读者再次回顾反思人生节点的机会,使其站在更成熟的视角下客观认识现实中的错过与失误,从而完成自我救赎。只有认识到自我认知局限带来的选择必然性,才能够放下对过去失误选择的耿耿于怀,放下执念,完成自我的灵魂救赎。

(二)小王子仅是旁观者

在《小王子》故事的展开过程中,既有旁观者的叙述视角,又有沉溺其中不见庐山真面目的经验探索视角。虽然两者是交叉进行的,但呈现出的叙事不混乱冗余,而是层层递进、回味无穷,这也正是《小王子》吸引成年读者的地方。在叙述视角上,作者更多的是站在小王子的角度。小王子一路游历,对于经历的回顾更像是日记式的叙述和回忆,小王子更多的时候是其中的一个旁观者,和无数读者一起见证自己从未预见的世界的发展。

纵观整部作品,小王子作为主角,更多的时候起到线索串联的作用。作者借助小王子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了其对世界的反思,这些触发思考的点滴没有一个是小王子独自作为一个割裂的个体完成的。换言之,如果小王子没有游历,就不可能有这样深刻的思考和体会。《小王子》能给读者带来治愈性,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使读者借助于小王子的旁观者视角,能够更清醒深刻地认识客观事件,把握现代生存的运行规律。[8]

(三)跳出藩篱的救赎者

《小王子》中也有各种人物的经验探索视角。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即时事件时,无法立即对事件的发展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能基于以往的经验对事态的发展进行预判、探索与经验处理,为旁观者小王子阐释了世界运行的规律。每位在《小王子》中得到精神投射的现代人,更多是在各个人物形象中看到自己焦虑、庸碌和功利的影子:对子女发展与成才的焦虑与小女孩的母亲一样;每天机械地完成工作指标和任务,与工业社会中机械的“螺丝钉”别无二致;担心不争气的远方亲戚连累自己、害怕别人的示好别有用心,与老飞行员邻居们的做法如出一辙……《小王子》中每个人物在经验探索的视角下并没有于当时找到出路,如小女孩的妈妈没有一刻放下焦虑,也没有认识到孩子的快乐成长和健全人格更为重要;沦为“螺丝钉”的小王子没有自发地停下工作;老飞行员冷漠的邻居们没有对他关怀备至……此时的读者很容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觉得如果自己处于这一状况,会作出不一样的选择。这说明,人只有跳出自我设置的藩篱,才能打破枷锁,完成自我救赎。从故事角色的角度来讲,《小王子》的治愈性在于,通过故事投射带来的启发给了现实社会中的现代人放下执念、作出自我改变的机会。

三、精神折射与灵魂救赎的归属:生命和爱

《小王子》通过不同角色的独特视角,为现代人无法释怀的焦虑、无从下手的庸碌、无可奈何的功利等精神投射找到了灵魂的救赎。在生存视角下,生命和爱才是其精神折射和灵魂救赎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属。

一方面,有质量的生命是成立精神折射和完成灵魂救赎的必要前提。《小王子》生动地阐释了对有质量生命的追求。无论是小王子一路前行见识人间百态,还是老飞行员试图冲破约束遨游世界,抑或是读者意识到需要打破藩篱完成灵魂的自我救赎,无不体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诗意的力量。《小王子》中的生命并不在于其载体,而是生存视角下活力精神的象征。生命的载体无论是玫瑰还是狐狸,都因其独特性和思想性获得了生命,也成为了作品的关键线索。另一方面,爱是精神折射和灵魂救赎的基石。小王子此番游历让他体会到了爱的意义,比起游历前的孤独彷徨,此时的他获得了人格的升华,即使回到自己的星球也并不是回到孤独的起点。作为故事中的主角,小王子明白了:陪伴他的玫瑰因为获得他的关注和爱而不同于玫瑰园里的芸芸玫瑰,用心和有爱能够在沙漠中找到水源。而作为在其中获得精神投射和灵魂救赎的读者,从中也获得了爱的启发:爱不是功利狭隘的付出,而是心怀天下的大爱。小女孩的母亲之所以无法跳出焦虑,是因为她对小女孩的爱是功利狭隘的,她仅仅希望小女孩出人头地,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参透命运上升的本质逻辑,不敢为社会机制的改变和进步而发声。读者如若能够在其中获得灵魂救赎,需要打破自身的局限与藩篱,站在社会大爱的角度,让新一代们人格健全、互助共赢。此外,爱是放手,是舍得。小王子舍得放下过去,离开旅途中的每一站奔赴下一个目的地,让所爱寻找更合适的归属。给予读者的启示是:认识到人生的错失有认知的局限,从而放下执念,更好地拥抱未来的生活。爱不是与过去捆绑,不是对别人的要求,而是自身能够与过去勇敢告别,与自己和解。

生命与爱是息息相关、交织共存的。生命正是因为有爱而有温度和质量,爱让个体生命连接成为共同体,也因为生命而得到沟通和传递的载体,进而得以延续。在生存视角下,生命和爱是《小王子》的主题,作者借助其中的人物投射和明喻暗喻,完成了对复杂抽象的哲学命题的论述,让读者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完成精神升华和灵魂救赎,感知生命和爱的力量。

四、结语

剖析解读经久不衰的《小王子》有着许多积极意义。工业时代中二战下的创作背景为《小王子》赋予了现实性,印证了基于生存视角解读《小王子》的合理性。小王子游历过程中见证了无法释怀的焦虑、无从下手的庸碌、无可奈何的功利,这些所见所闻在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中都能找到清晰的投射。同时,《小王子》也试图通过先行者、旁观者、救赎者等不同角色的独特视角为这些精神投射找到灵魂救赎。最终“生命和爱”作为《小王子》在生存视角下的主题,为现代人在其中的精神折射和灵魂救赎找到了归属。

猜你喜欢

游历功利现代人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现代人的避难所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斑斓纵横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开学相见时的问答
智珠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游历阳光西班牙
神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