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沙精神对农村生态治理的启示
2021-01-16刘继
刘继 华 许 周 菲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八步沙林场时提出:“要弘扬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1]以“六老汉”为代表的三代治沙群体几十年如一日,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形成了以“不畏艰难、实干苦干,勇于探索、唯实创新,矢志坚守、接续奋斗,勇挑重任、护卫家园”为基本内涵的八步沙精神。这种精神形成于八步沙人民治沙造林的绿色发展实践中、美丽乡村建设的绿色发展行动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成效中,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体现。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2]。八步沙精神及其绿色发展经验为我国实现农村生态治理良性发展、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一、八步沙绿色发展的实践与成效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治沙群体扎根沙漠,勇挑重任,当初接过父辈铁锹的年轻人也在时光的磨砺下成了老汉。八步沙的绿色发展实践经历了千难万苦,最终实现了绿化沙漠、脱贫致富、长远发展、代代传承的梦想。
(一)治沙造林,保障了生存安全
八步沙林场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腾格里沙漠的南缘。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到春季寒潮南下,八步沙便风沙漫天,沙丘以平均每年七八米的速度向前滚动,不仅侵蚀周围的村庄和农田,而且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是沙进人退?还是人进沙退?摆在八步沙面前的是艰难的决策。以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为代表的6位村民,为了保护家园,与风沙展开了一场较量。他们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沙生植物,捍卫生存家园。为了提高沙生植物的成活率,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为寻找水源,徒步走到几公里外的水源地取水。为了防止村民放牧,轮流值班,半夜不敢入睡,对种下的沙生植物用心守护,细心呵护,万分珍惜。三代人放弃走出沙漠的机会,留在条件艰苦的家园,不断努力探索治沙造林的方法,矢志不渝、持之以恒地推进治沙造林事业的发展。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理封沙育林面积37.6万亩,为八步沙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保障了生存家园的安全,筑牢了八步沙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
(二)方法创新,实现了沙漠绿化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不断改进治沙方法,变不毛之地的沙漠为郁郁葱葱的绿色家园。他们首先是用“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的土办法栽种树苗,后来,建立试验区,用草压在树苗上阻挡风沙,但是成活率仅4成。他们并不满足,请教县林业局技术员,改进治沙办法,在固定沙丘周围构筑立体固沙体系,在活动沙丘上种植饲草灌木,1984年经过数次的检验他们所种树苗成活率达78%。用这样不断探索的方式,八步沙的绿色发展开启了良性循环之路,形成了“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农林牧副多业并举”的发展方向。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六老汉”们主动承包了治沙工程,并向专业的技术员学习“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治理好沙漠之后,他们开始寻找“生金”的方式,办理养殖场,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产品推销出去。第三代治沙人中,第一个大学生利用“蚂蚁森林”为林场争取了1000万的基金,并利用“互联网+治沙”模式,打破时空和地域界限,为林场带来新的效益。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尊重科学不断实现沙漠绿化,为其他沙漠地区的绿化提供了借鉴,增强了我国发展绿色沙漠的信心。
(三)不懈奋斗,带动了持续发展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代代相传,纵使困难重重,仍坚持不懈,在坚持绿化沙漠的过程中带动经济发展。“六老汉”三代人接续奋斗,郭朝明劝说自己做生意的儿子郭万刚留在八步沙,“人不能只看眼前的那一点点,要往长远的看。”[3]在他看来既然决定治沙就要代代传承下去,不能一时兴起。第一代治沙人立下共同承诺,无论啥时候,每家都得出一个人,谁要是干不动了,就让后人来接班。这一承诺,便是三十年。三代人接续奋斗,在治沙的岗位上勤恳奋斗,始终坚守“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治沙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事业,要有恒心和耐心,同时也要肯吃苦,会吃苦。正是他们的持之以恒和不畏艰险,八步沙林场甩掉了贫穷的帽子。2018年,在县政府的帮助下,八步沙开始将治沙与产业富民、精准扶贫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了致富的目标。“六老汉”三代人不断坚持植树造林,绿化沙漠,郁郁葱葱的绿色沙漠给八步沙人民带来生态效益,在实现绿水青山中带来了金山银山,深刻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四)党员示范,发挥了带头作用
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大批共产党员,身体力行,吸引一批批青年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中,为建设美丽家园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1973年,第一代治沙人郭朝明,在八步沙种植榆树、沙枣、花棒,公社干部见到后,要为他树碑立传,他使劲摇头说:“我是共产党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将来给我戴大红花,树碑立传可要不得,万万要不得!”[4]治沙之初,他们也曾受到嘲笑、质疑、挖苦,甚至家人的不满。即便受到所有人的质疑,他们仍保持初心,毅然决然卷起铺盖,住进沙漠里。第一代治沙人中石满老人因病倒下,临终前他向子女提出要求,把自己葬在八步沙,要替后代人看守着八步沙。正是因为郭朝明、石满等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八步沙才实现了今天的发展。时至今日,八步沙林场三代人已经坚持了40年,共同努力守护着这片绿色宝藏。在八步沙林场正是党员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才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人义无反顾地参与到植树造林的伟大事业中,创造了八步沙林场抵抗沙漠化的奇迹,吸引了一代代人的前赴后继、不息奋斗。
二、八步沙精神的基本内涵
八步沙“六老汉”及其后代通过自身的努力,艰苦奋斗,敢于同肆虐的风沙作斗争。他们因地制宜钻研治沙方法,向当地林业局请教科学的治沙方法。三代人辈辈相守,坚持不懈,子承父业,矢志不渝。尤其是党员干部勇挑重任,发挥带头作用,率先参与到治沙工作中,给村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一)不畏艰难、实干苦干的拼搏精神
八步沙林场的成功实践离不开“六老汉”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努力。1981年,“六老汉”以“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死”的决心,毅然联户承包组建了八步沙林场,开启了一段“誓把沙漠变绿洲”的征程。1993年的一场黑风暴突袭而来,带走了古浪二十几个孩子的性命,使“六老汉”更加坚定了治沙信念,他们主动想方设法治沙造林,建设自己的家园。八步沙林场广植沙生苗木,形成了一条防风固沙绿色长廊,收获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在绿色长廊保护和涵养下的十多万亩农田实现了增产10%。同时,八步沙林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将防沙治沙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承包实施了国家各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带动了周边农民共同治沙造林,并发展了肉苁蓉、枸杞、红枣种植等特色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利益、经济利益在治沙造林中得到充分保障。正是在治沙实践中,八步沙人民形成了不畏艰难、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
(二)勇于探索、唯实创新的进取精神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是当地最大的风沙口。第一年植的树经过一场狂风所剩无几,八步沙“六老汉”不甘放弃,总结失败经验,学习治沙方法。他们经过实践逐渐琢磨出了从单一植树法到压草植树法再到乔、灌、草结合的立体固沙法,所植苗木的种类也都是适合沙漠生长、具有防风固沙能力的沙生植物,例如柠条、花棒、白榆等,使得植树的成活率不断提高,树苗抵抗风沙的能力增强,林场防风固沙成效明显。“六老汉”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科学分析、永不言弃的态度,因地制宜地总结出沙漠绿化的方法。但沙漠绿化并不是八步沙人的最终愿望,他们还积极将治沙产业化,在信息化时代与时俱进引入“互联网+治沙”模式,带动了相关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致富。八步沙治沙人一代又一代不畏艰难险阻,不断探索科学的治理、管理、发展方法,最终实现了人进沙退。在实践中,八步沙人民形成了勇于探索、唯实创新的进取精神。
(三)矢志坚守、接续奋斗的愚公精神
八步沙的成功离不开三代人的代代相守,他们坚信生态环境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正是八步沙人的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才换来今日的绿色发展与幸福生活。三代人不移愚公之志,谋求八步沙林场长远发展,以治沙造林为始,与风沙为伴、与天地同眠,不懈奋斗、艰苦创业,一代人接过上一代人的铁锹,献身荒漠化治理事业,世代相传。经过长远坚守,历经沧桑更迭,八步沙从沙漠变绿洲,但他们的治沙造林的步伐从未止步。治理好八步沙后,“六老汉”们主动请缨,向腾格里沙漠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发起挑战,在腾格里沙漠构筑了一条稳固的绿色防护带,保护了铁路、公路、油气输送线路,保卫了人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份坚守不懈、真实朴素的精神,为他们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新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新一代治沙人继续为八步沙的发展摸索前进,促进了治沙产业化、治理科学化、管理现代化,深刻践行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矢志坚守、持续奋斗精神的引领下,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四)勇挑重任、护卫家园的奉献精神
共产党员的身先士卒、勇于奉献是八步沙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始终坚守治沙守护家园的初心,为八步沙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他们在家园面临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勇敢地同沙尘暴作斗争,全心全意为自己的家乡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奉献自己。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民心追随在后;共产党员吃苦受难在前、享乐在后。六老汉以党旗为引领,矢志不渝、拼搏奋斗的事迹感人至深,一代代治沙人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建造起了腾格里沙漠里的绿色长城。八步沙治沙人以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纯洁的信仰充实自身、先进的方法治理沙漠,不断学习、善于总结,使党旗在荒漠之中高高飘扬,使民心在党旗的周围紧紧凝聚,在荒漠中绽放了绚丽之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八步沙取得今日的成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更离不开共产党员为之努力的坚持与拼搏。共产党员以最具担当、最讲奉献、最能坚持的魄力带领八步沙人民不断取得了更大胜利。
三、八步沙精神对农村生态治理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加强农村生态治理,对实现农村生态权益平等,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中央一号文件把生态振兴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把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来抓。“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有效方式。”[6]259八步沙的绿色发展正是实现生态治理的一种模式,吸收借鉴八步沙精神能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启示。
(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价值遵循
八步沙林场共产党员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无所畏惧,吃苦耐劳,踏实努力,始终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应当借鉴八步沙以人民为中心的经验,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广大农村拥有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宜人的气候,实现农村生态美丽、人居环境和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7]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关乎乡村生态振兴,关乎美丽中国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刻体现,所以农村生态治理不能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做到真正为民谋福利。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要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首先,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不具备城市生态治理的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等优势,因此党和政府要给予农村政策倾斜,更好地保护村民的生态权益,实现公平公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其次,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考虑各方因素。如污水防治、耕地保护、生活垃圾处理、农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处理等,尤其要科学规划古村镇,系统治理田园风光,坚决打好农村生态治理综合防治攻坚战,真正保障人民的权益。最后,构建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分布着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湿地等众多生态功能区,承担着重要生态任务。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农村资源,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因此,政府要切实考虑村民的经济效益,加大对村民的补偿力度,调动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8]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在治理中要最大限度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二)推进发展思路创新,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多重选择
八步沙林场的发展做到了科学治理生态环境。通过向当地林业局请教治沙方法,创新了治理生态环境的方式,运用互联网等大数据等治理风沙,提高了生态治理的效率。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也要创新发展思路,因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治理过程中要综合把握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不能因循守旧,要推进发展思路的创新。推进农村生态治理发展思路创新能够促进农村生态治理的高效率、高收益。在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的过程中要发挥科技的作用,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农村不同的绿色发展模式,要积极开展农村生态治理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不同的发展模式。
首先,要发挥科技的作用。在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促进科技与农业的深度结合,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依托科技的力量,实现农村生活与资源的消费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地区清洁能源的发展,提升农村生活的宜居性。”[9]其次,生态治理要因地制宜。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应遵循绿色发展这条主线,在着力构建绿色化发展模式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例如,甘肃民勤县因地制宜在沙漠地区种植沙葱,把小沙葱发展成大产业,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定西地区农业用水缺乏,农业种植成本较高,当地人民利用自身靠近乳业基地的优势,发展草产业,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这些都是因地制宜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典范。最后,要开展生态治理的信息交流。农民生态环保意识较弱,信息交流较为闭塞,加强农村生态治理的信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生态治理的信息交流需要基层政府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引导村民学习生态治理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核心理念,从思想上提高对生态治理的重视程度。
(三)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持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10]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也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把握大局,着眼长远,同时也不可忽视生态治理的长期复杂性、艰巨性。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定生态环境保护的信念,不断抓生态环境治理。
首先,要坚定生态环境保护的信念。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而复杂,治理过程漫长,必须直面困难,坚定信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做好。其次,发挥好人民群众的力量。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村民是生态环境治理不可缺少的主体。政府要发挥好村民的治理主体作用,动员村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促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在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上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只有村民积极参与,从思想上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从行动上自觉培育良好生态行为,才能真正改善家乡环境。最后,在治理中要着眼大局、放眼长远,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既不要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也不要导致经济停滞的生态保护,要找到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11]一个人、一代人坚持生态环境的治理并不难,难的是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坚持下去,生态环境的治理要做到坚持不懈,世代把治理工作做好,保护好人类的生存家园。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坚强保障
基层党组织在八步沙生态治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村生态治理工作关键在党,要靠基层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治理的成败在于党员干部的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的作用,要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好。”[6]261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基层组织的领导,基层党员干部要自觉承担农村生态治理的责任、加大对基层组织治理环境的监督力度。
首先,坚持党对基层组织的领导。加强农村生态治理工作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2021年1月4日,中央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因此,基层组织要坚持党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其次,基层党员干部要自觉承担农村生态治理的责任。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动担当与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为国家的绿色发展着想,时刻服务于农村生态治理,把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为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八步沙林场时强调:“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要共产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就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打开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12]最后,加大对基层组织治理环境的监督力度,把农村的绿色发展作为评价基层组织政绩的重要标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要提高其在农村生态治理中的比重。要充分发挥广大村民的监督权、知情权,倡导广大村民对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与成果的监督,促进农村基层组织改进工作方式,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组织保障。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八步沙人民始终为人民利益考虑,顽强拼搏,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在治理生态环境时坚持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着眼长远生态利益,并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的经验,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和思路。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要做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这既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治理之路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努力,发扬八步沙精神,一定能够取得农村生态治理的良好效果,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和谐,建成美丽乡村,最终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