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产业: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1-01-16

关键词:老年人产品

陈 贞

(湖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我国是老年人口众多、老龄化程度严重且有快速发展趋势的国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占总人口的18.7%,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5.44%[1]。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减少、消费降低、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特别是我国老龄化的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问题尤为严重[2]。

任何危局中都隐含着机会。人口老龄化既带来了经济问题,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会。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学者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发展老年经济已成为共识。有广泛代表性的是夏威夷大学人口红利专家安德鲁·梅森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口与经济学教授罗纳德·李的“人口红利”理论:人口老龄化是第二次人口红利,如果处理得当就能形成巨大的老年经济。他们认为,第二次人口红利在第一次人口红利之后发生,假设政府的政策到位,第二次人口红利将是无限期的,并且其规模远远大于第一次[3]。

老年产业是老年经济的主体,它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早已存在,只是人口老龄化严重后才被明确提出来,形成了新的经济理论,出现了相关的产业群和专业的从业人员。相对于其他产业,老年产业确实是一种全新的产业:一是新在它的领域的综合性(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二是新在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其他年龄段的人也可以使用老年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三是新在实体的多样性(包括生产行业以及福利慈善性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因此,老年产业就是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商品、服务和信息的产业,是从第二、三、四产业(信息产业)派生出来的特殊产业[4]。

一、我国老年产业市场前景

根据全国老龄办2018年做出的预测,我国养老产业的规模2030年将达到22万亿元,对GDP拉动系数为8%,养老产业将成为当之无愧的新的支柱产业之一[5]。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量老年人特殊的消费需求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果我们能顺应这种形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老年产业,就能转危为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老年产业具有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经济贡献率高、行业跨度大等特点,发展优势明显。

(一)消费需求巨大

1)老年队伍庞大且有较强的支付能力。2014—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预计将从4万亿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而且,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在逐年增加。因此,中国是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6]。

2)老年人有较强的消费欲望。新的消费观念使老年人把大笔的钱花在出行、娱乐、食品上(例如,老年人成为了高端旅游市场80%的客户群体[7])。有些老年人只有一个子女,经济负担较轻,他们的消费因很少受到限制而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3)老年人的消费习惯比较稳定,消费行为较为理智,刚性需求(传统的消费品)有巨大、稳定的市场。

4)老年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大。以保健、医疗为例,按照国际通行的5%的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的标准,我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仅床位建设就有3 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康复设施、培训基地建设等,还可拉动至少1 500亿元的投资;从就业角度来看,我国现有3 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至少需要1 000万个专兼职护理员,而目前全国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才2万人,就业空间很大[8]。

(二)发展资源丰富

一是发展资金容易筹集。由于国内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一些普通产品和非必须的老年产品(如保健品等)过度开发,致使产能过剩,资金很容易转向老年产业。

二是潜在的人才资源丰富。中老年人中有许多脑力劳动者和能工巧匠,他们是老年产品企业员工的最佳人选。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求职者进入了再就业市场,2020年2—9月,提交简历的50岁及以上的求职者同比增长32.4%,是35岁以下求职者的4倍多。而且,不少老年网红还有很强的带货能力,比如“秦巴奶奶”,拍摄的内容主要是陕西省安康市枣园村一个老人的生活,简陋的灶台是出现最多的场景,如今她的粉丝已经超过270万,每一条视频都能获得几万的点赞[9]。

三是存在着许多未被重视的老年消费领域。例如老年人的家庭照顾需求,除了少量的在保姆市场、慈善机构、志愿者等处获得满足外,大多数都由家庭成员提供,这个市场还有巨大潜力。

(三)发展难度不高

首先,现在的老年产业多数是小规模、分散性地存在,很容易规模化和集约化。以银发品牌足力健老人鞋为例,2015年成立,2019年已经在全国拥有5 000多家专卖店,通过广告代言、电视投放带来了第一波流量,其后大量开放加盟,用密集的线下渠道触达其目标消费群[6]。

其次,老年人消费偏好重线下、重服务,不需要过多的高端设备投资。对传统企业进行适老化改造,成本相对较低且见效较快。

最后,老年人的消费逐步转向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投资更低。

二、我国老年产业存在的问题

与老年市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产业的发展明显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存在着发展水平低、开发投资少、利润不高等问题。中国养老服务需求的满足率仅为16%,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状态[10]。原因如下。

(一)认识不足导致市场疲软

从企业方面来说,认识不足表现在:一是将老年产业与普通产业相混淆,没有认识到老年产业的特殊性,导致老年产业基本停留在原有的范围,只是商品数量的增加,即使有开发,也是小规模、低水平的;二是认为老年产业就是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适销不对路;三是部分商家认为,目前老年产品利润太薄,因而不愿大规模地投资和开发。

老年人自身的消费观念(如节俭、防老等)限制了他们的消费水平,也使企业无利可图,老年产品市场疲软。

(二)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产业结构调整乏力

1)宏观管理不统一。产业政策很明确,但配套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

2)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老年产业的资源捉襟见肘,其它产业则产能过剩。在老年产业内部,基本的产品和服务(例如食品和医疗)相对较多,而高端产品和服务(例如旅游、文化等)供给则不足。

3)对老年产业扶持不够,高成本、低收益影响了商家的投资热情。表现在:对老年产业的前景认识不到位,许多地方不愿发展老年产业,在土地使用、规划等方面不愿给老年产业开绿灯;政策滞后,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涉及老年经济和老年人需求的调研不够,政府不了解老年人的需求、生活状况、老年市场的潜力和老年经济的困难之所在,造成在一定程度上政策制定、老年事业的规划脱离现实[11]。

(三)缺少职业化、专业化的从业人才

国内外学者都认为,老年人才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激发老年人才的创业意愿,变压力为动力,不仅有利于解决老龄化的问题,还能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因此,开发老年人才资源、推动银色创业是当代中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必由之路[2]。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都在消极养老,浪费了大量高素质、特别适合发展老年产业的人才(因为老年人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专门为发展老年产业培养人才在短期内是做不到的。

三、我国老年产业发展对策

从经济角度看,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消费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老年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具有赢利和福利双重性质),应该受到特别关注。从宏观层面,政府要将老年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借鉴国际经验,统筹规划,合理利用民间组织、私营公司和慈善人士等社会资源,使老年产业积极、稳健、持续地发展。从微观层面,老年产品企业要认真调查老年市场的现状,研究老年人的消费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一)宏观方面的管理战略

总的原则是:政府宏观管理并提供福利性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按市场经济的原则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慈善组织及个人提供非营利性产品和服务。具体要做好如下工作:

1)建立健全老年产业管理体系: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完善老年经济管理体制;健全老年产业法规制度,制订相关的政策文件,解决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和伦理问题(如医院、养老院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资金方面加大投入(或补贴),实行信贷优先、减免税收等优惠措施,运用金融工具推动老年产业的发展;对发展老年产业有特殊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2)充分利用、着力培养适应老年产业发展的人才。老年人才是推动老年产业发展的天然的主力军。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600多万离退休科技人员,占全部科技人才总数的1/5,其中70岁以下具有中高级职称、身体健康、有能力继续发挥作用的约有200多万人[11]。我国历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25名获奖人中,年龄最高的95岁,最低的64岁,平均年龄为82.72岁,全部是老年高科技人才[12]。可见,老年人才是最主要的“人口红利”(即老年人不仅是老年产品的消费者,也是创新者、生产者)。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老年人才是发展老年产业的重要措施。老年大学是培养老年人才的主要机构,政府应给予老年大学资金、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

3)重点放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主要内容是:提高基本养老产品的质量和层次;重视精神产品的生产,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大力发展与老年人有关的信息化技术,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化的新生活;全面发展老年文化娱乐产业(包括老年休闲娱乐产业、老年旅游产业和老年文化教育产业);创新养老、养生、医疗等传统老年产业。

(二)微观方面的具体措施

同其他消费群体相比,老年群体对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消费都有特殊的要求。老年产品企业要“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充分利用已经出现的巨大商机,谋求自身的发展。

1.针对方便实用的要求,以因人制宜取胜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退化,因而要求产品和服务务必方便实用,这是老年人消费需求的最大特点。老年产业实体要学习老年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如,欧美国家一些厂商细致入微,开发出家居防盗安全系统、适合老人假牙咀嚼的口香糖、自动配药服药定时器等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产品[13]),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上更多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诉求。产品方面,生活用品要实用方便、操作和维修简单;食品加工要熟、烂、热,便于消化;服装和床上用品要宽松合体、美观大方、柔软舒适。服务方面,要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主要指服务态度)、便利化(包括住房、交通以及联系方式等),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针对价格便宜的要求,以适老化改造取胜

节俭是中国老年人的传统美德,表现在消费上就是注重价廉物美,这是从事老年产业的商家必须注意的。要在老年市场站稳脚跟,只能以适老化改造(而不是扩大规模)取胜。

首先是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方面的产品进行改造,使其既体现数字化的先进性又符合老年人的操作能力和支付能力,使老年人过上数字化的生活,也使老年产业扩大市场。在这方面,抖音走在了前面,他们推出了“老友计划”,以吸引更多的老年用户。他们将招募10位老年用户代表,作为产品智囊团,参与抖音适老化升级、视频特效、模板研发等事项[9]。

其次是在传统老年产品改造上下功夫,提高性价比,达到投资不多而利润可观的目的。例如电动轮椅,它只是变换了动力系统(从手推变成电机驱动),使产品的性能大幅度提高,价格却高不了多少[14]。又如鞋子生产厂商在产品内置价格较低的定位芯片,既能帮助客户随时掌握老年人所处位置,又能进一步开拓市场。

3.针对追求时尚和美的要求,以因地制宜取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也有对健康、社交、学习、时尚和美的追求。据统计,中国城市老年人在保健品消费、外出旅游的支出大多已占到总消费支出的40%以上[4]。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实体有责任去创造条件,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在有限的条件下过上时尚和美的生活需要有创意,其中,人文创新不需要更多的投资,是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域。文娱休闲也可提高到产业的高度,例如,对持续风靡的广场舞,私营业主可组织专业化的教师对老年人进行培训,使我国的老年人过上高雅、时尚的新生活。

健康方面,医疗和保健相结合是方兴未艾的行业(例如,按摩足浴保守估计也有一千万以上的从业者[15]),虽然有一些不谐音(有的保健品打着治病的名义,通过虚假广告来忽悠消费者,失去了正常的市场营销底线[16]),但如果能够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医保结合的市场也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4.针对综合、多样的要求,以市场细分取胜

企业将整个市场按照消费者需求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群类,这就是市场细分,其实质是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只不过这种个性化针对的是群类而不是个人。市场细分可以使传统的小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消费市场每一个细分品类都有可能是百亿的市场规模,比如丝巾[17]。企业应从消费需求的层次、结构及支付能力来分析老年消费群类的个性化,向他们提供各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从产业的角度看,服装、旅游、休闲、健身、运动、陪伴、交友、医养、信息、手机支付、手机导航、打车服务等领域,老年消费细分市场都有广阔的前景,而被忽视的继续教育细分市场,其规模则不可限量。

首先,对老年人开展数字化教育的市场进行细分,加大对老年人继续教育的投入。2020年10月23日发布的《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融入了互联网之中,6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达到64.8分钟,比40岁以上的用户多16.2分钟,也高于平台用户平均水平[9]。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接入方面(包括设备、基础设施、技能等)的差异在逐渐缩小,形成了区别于年轻人的互联网文化[18]。企业(部门)要扩大老年消费市场,就要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远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提高老年人享受数字化生活的能力。

其次,老年大学应该成为投资机构关注的重点。2019年,我国已有7.6万余所老年学校,其中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老龄学员共有1 300万余人,但这仅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左右,供需矛盾可见一斑[19]。企业要用消费的观念去理解老年大学:在教育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形成社交、休闲、娱乐的氛围;在教育内容上,要注重先进性和实用性,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为扩大办学规模,在著名的授课教师资源全市共享的前提下,老年大学可办到街道或社区,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学员的入学愿望。还可以借鉴普通教育的做法,根据学员的基础进行分层教育,以提高学习效果。在教育内容方面,应设立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才进行培训。老年人的不足之处是理论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相对较弱,所以培训重点应该是帮助老年人才总结经验和提升他们熟练运用互联网的能力[2]。

5.针对传统、习俗的要求,以因时制宜取胜

传统的老年消费品历久不衰,有极大的开发创新价值。这些消费具有明显的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和习俗(如,年糕、粽子、月饼、特色饮料等食品)特征。企业可认真分析传统市场,使经济伦理和社会伦理相融洽,赢得新的商机。

对传统的老年消费品(主要指时令食品),也可以进行“适老化改造”。比如,可以根据科学配方,让食品少糖、少油、少盐,适应老年人的胃口,保证老年人的健康,使老年人在品尝传统美食的时候感受到时代、科技进步的温暖。

在传统的服务方面,市场也要不断创新。以往的年轻人在传统节日可以常回家看看、表表孝心,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工作繁忙可以付费请人给父母读书报、做卫生、当父母的文化教师,甚至陪老人逛街、旅游等,既表达了子女的孝心,又满足了老人精神方面的要求。

总而言之,老年产业是我国新的热门经济增长点,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老年产业实体要抓住难得的商机,大胆地进行投资,增加创新的力度,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老年人产品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从灵感出发,邂逅好产品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拒绝平凡,如何让你的产品变“有趣”?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