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心理学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实施路径

2021-01-16张静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资助

张静 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高校资助育人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要“扶困”,更要注重“扶智”“扶志”。建立四位一体的长效资助育人机制,把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在一起。

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9年印发了《2019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质量体系,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党的十九大以后,高校学生资助育人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全面资助转向精准资助;因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点也向育人方向转变,更加注重育人这一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强调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强调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

一、在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中引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意义

探究高校精准资助、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模式,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把资助育人和心理育人相结合,关注心理解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有罗杰斯和马斯洛。罗杰斯强调无条件的积极肯定,强调发展自我意识,并且认为个体有实现不断成长的倾向。马斯洛强调潜能,强调学生的内在价值。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更倾向从学生本身的角度,从学生的视角和需要出发,肯定学生自身的内在价值和需要,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困难学生进行“心理脱贫”“思维脱贫”。

1.就困难学生个体而言,有助于提高困难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出正确的自我观念

部分困难学生经常会有自我否定的倾向,会感到有些自卑,对自己的家庭经济原因很敏感,很多同学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人本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因此,在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中,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感和价值感,培养学生正向的心理发展。

2.就资助工作内容而言,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资助育人功能

精准、精细化、个性化资助理念已经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导向标,尤其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灵活多变的资助方案,提高学生的自助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尊感和价值感,始终以正面的引导和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3.就资助工作模式而言,形成扶困、扶智与扶志三位一体的资助模式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除了要解决经济困难这一实际问题之外,还要从心理上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不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处境从而改变家庭的处境,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鼓励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

1.实现自我价值:在进行资助育人的工作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较重,害怕受到歧视从而形成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家庭经济情况等进行正确归因。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创造力和自我实现,鼓励困难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努力学习,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2.强化人文关怀:在精准资助育人的同时创造正向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困难学生感到“热乎乎”的情感关怀。除了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之外,要结合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等,为贫困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情况,不定期或定期的与困难学生进行谈话,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国家、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增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和动力。

3.关注学生需求:根据年级不同,分层次分类别对困难学生进行帮助。比如大一的学生定期宣传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大大三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等进行指导;大四的学生指导简历的撰写、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真诚地帮助困难学生,倾听困难学生的真实需要,并表达自己的尊重和支持。

三、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索

1.利用大数据,建立并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档案

大数据时代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的同时,有意识地整理数据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数据库。除了关注学生原生家庭对其产生的心理影响之外,还要关注入学后困难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

2.重视高校资助工作团队建设,提升资助工作团队的专业化

高校负责资助工作的老师除了要宣传国家、地方及学校的资助政策之外,在精准资助工作中更要严格规范工作流程,时刻注重公开、透明、公平。同时,要始终不忘立德树人的使命,注重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如与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努力实现学生的个人成长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主动关心,引导困难学生积极正向思考问题

针对困难学生,要主动关心、主动干预,困难学生群体中也要分层次,分类别,制定灵活个性化的资助方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提升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和实效。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心理学资助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