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问题探究

2021-01-16韦小勇成都市青白江区文物保护中心

环球市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有效性

韦小勇 成都市青白江区文物保护中心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愈发突出。只有将内控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才能从根本上消减风险因素,合理保证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有序推进,才能使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职能相得益彰,同步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继而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理念模糊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对内控的认知出现偏差,内控理念过于模糊,未能充分掌握有关部门下达的政策文件中对内控的要求,内控基础极为薄弱,实践经验更是匮乏。甚至有的管理人员并没有从思想层面真正地重视内部控制,只是将其简单的与财务控制工作等同,内控范围过于下狭窄,各项制度针对性不强,根本无法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

(二)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由于单位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风险管理强调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与协同配合,只有形成全员风险意识,才能准确预估、合理规避风险。然而绝大多数单位将风险管理工作交由财务人员,且只重视财务层面的风险因素,预测评估风险的过程中也习惯以经验为主,难以把控关键的风险控制点,只能在事后采取措施,直接影响到预期效益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三)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控监督主要是通过对内控机制建立,以及执行情况展开全过程监控,评价内控的有效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第一时间加以解决并完善。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可以说是提升内控有效性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单位内部员工的责任意识与工作积极性[1]。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内控制度,但这一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约束、规范等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内审机构独立性缺失,审计工作的开展难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难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与公正性;第二,“一支笔”审批现象层出不穷,对大额支付的集体决策审批与监督不到位,现有机制缺乏严谨性与时效性,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势头源头。

(四)经济业务活动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与内控相关的经济业务活动各种各样,包括收支业务、预算业务、资产控制等等,因内控环境薄弱、制度不完善,活动开展仍不规范。如部分管理人员对成本效益认知不足,收支业务活动中单据审核粗放、未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预算资金等问题频发时有发生;预算管理制度缺失,导致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差距较大、预算分析调整不足等;在资产控制方面,即使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仍旧会出现资产闲置、账实不相符、资产处置不合理等现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使用效率不高,以及资产数据信息库不够完整等问题。

(五)信息沟通不顺畅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也不断与时俱进,相继引入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由电算化转向信息化,为信息的传递搭建共享平台,确保其传递效率与准确性。但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组织链条长、内部层级划分明确,各部门信息化系统相对独立,未能将内控流程嵌入整个系统当中,信息沟通与传递不顺畅,容易陷入“信息孤岛”的困境。这种情况下,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内控专业人员不能快速地获取到所需数据信息,继而对内控工作质量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也无法为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翔实的参考依据。

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有效性的策略

(一)强化内控意识,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

内控工作的开展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撑以及实践经验,也需要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强化单位全员的内控意识做起,夯实内控基础,督促每一位员工积极进取、尽职尽责,主动配合并参与内控工作,逐渐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局面。首先,可加大宣传力度,将与内控有关的知识作为宣传要点,增强各员工对内控的正确认知,培育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打牢专业理论基础;其次,从内控的角度出发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同时加入党性知识学习要素,同步提升全体员工的个人专业水平以及使命感;再次,应秉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重新梳理岗位职务,细分责任,实现职责分离权限明晰,促使各员工在明确岗位工作内容的同时履行相应责任,端正工作态度,继而提升内控效果以及质量。

(二)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风险评估与防范需要单位全员的直接参与或积极配合,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有效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就要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2]。第一,强化风险意识,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宣传,线上、线下宣传同步进行,定期组织学习,使单位内部员工自觉积极查阅资料、分享经验、认真学习,真正认识到风险控制的必要性;第二,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在实现全范围监督的基础上高准确度预测风险,考虑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把控关键的风险控制点,设置上限与下限。当超出这一范围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规避,避免因风险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后果。此外,还应对不同的风险进行分类、分级,增强风险防范措施的针对性与可行性,并结合实践经验预测风险趋势,实现量化处理。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尽最大可能止损。

(三)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提升内控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来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一要增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由审计部门定期展开内部监督工作,以严谨的规章制度为指导,对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发现问题、加以改进;二要注重监督评价,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做出公正的评价,将评价结果与绩效奖惩相挂钩,创新激励手段,充分运用监督评价结果,以保持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升内控的有效性。

(四)规范经济业务活动,确保内控执行效力

规范内控活动也是提升内控效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内控工作的开展不能仅仅依赖于文字性的制度手册,而是需要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经济业务活动实践中,这样才能符合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稳定运行、长远发展的实际需求。一方面,针对预决算等重要业务,应当适当将其与基础性财务工作相分离,设置关键岗位,明确划分岗位工作内容以及责任,以制度来协调内部关系;另一方面,必须结合不同经济业务的特性,界定内控的范围以及手段,规整内控管理流程,严格审批流程,保证手续完整、审批合规、记录全面等,使得内控执行效力有所提升,进一步规范内控活动。

(五)注重信息有效沟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行政事业单位要注重信息的有效沟通,依托信息技术,搭建共享平台,逐渐消除部门间的沟通壁垒,走出“信息孤岛”的困境,确保信息高效且准确地传递[3]。首先,可将内控流程嵌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当中,与信息系统的程序相结合,形成内控实施的主要载体;其次,将各个项目、业务连接到一起,设置反馈机制,通过共享平台传递信息。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障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为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最后,还应提升单位内部人员的信息素养,督促他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提升工作质量与内控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提升内控有效性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正确认知内控现存问题,从问题出发探索可行的改进策略,通过强化内控意识、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以及规范经济业务活动等,提升内控精细化管理水平与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推动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有效性
行政学人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