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化视角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分析
2021-01-16张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张丹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2020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强调“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再次引发人们对金融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增长的深度思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润滑剂,通过投融资能够快速将市场上的资源要素投入到最需要的行业中,从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金融发展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金融发展中的投机过度行为,会吸引市场中原本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向金融市场,这样既会造成实体经济发展资金不足,又会放大金融市场投机泡沫,甚至引发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让人们意识到背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发展,会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危害。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理论概述
金融经济活动与货币有着直接的关联性,而金融经济的发展又体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方方面面。新时期金融行业发展迅速、空间广阔,也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通过对金融活动信息的分析,掌握金融活动的变化规律,可以做好下一步金融活动的预测与规划,以其为指导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而通过对金融经济信息的分析,也能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从现实层面讲,实体经济中货币是主体,而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金融行业发展中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常见的影响要素如经济制度改革、市场周期性变化等。综合来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具有各自的优势,前者成本较低,后者推动力较强,要想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持续发展,应致力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以两者优势的合理发挥,相得益彰,让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
(一)实体经济是促进金融发展的基础
金融市场是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在实体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金融市场才能更好地发展,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劳动价值也在不断被重新定义,在科技的持续更新下,社会劳动生产率也随之提高,产生了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作用于货币和信用当中,就形成了金融市场的雏形。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在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为存在这些要求才能促使金融市场更好的发展。实体经济为金融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利润,但是金融市场中并没有劳动剩余价值,这就使得金融市场必须依赖于实体经济。
(二)金融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助推剂
新时期技术创新、时代进步,金融经济发展快速且成熟化,我们享受到金融经济的优异成果,结算越来越方便,货币之外,支付方面也得到了新型的电子支付方式的补充。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并不是单一的冲击作用,其也有隐性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金融经济各项功能都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其对实体经济具有切切实实的促进作用[3]。金融经济归根到底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基于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正确的思路是在金融经济的保障之下做好实体经济的调整与优化,以金融经济思想为指导,做好社会上相应的实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闲散资金的有效吸收,并将其用到需要的地方,有力地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与腾飞。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金融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大象征,其也成为综合国力的折射,正是因为金融经济的腾飞,使得实体经济充满活力,我国逐渐走上经济快速、规范发展的道路,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三)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通过上文所述可以发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是互相成就,又彼此影响的,不能将其分割进行讨论,只有两者相互作用才能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通过观察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的基础不够牢固,比如社会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实体经济的萎靡,就会使金融发展受到影响。相反,如果金融市场出现危机,例如某些企业或者个人利用金融市场从中套利,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稳定,也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有了资金的支持也能让企业更好的完善内部机制,进行技术改革,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反过来,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后,就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这样也就带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融资方式过于单一
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要依靠多种方式的融资来帮助其不断提高,现阶段实体经济的融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融资,另一种是间接融资,其中较为常见的银行等传统持牌金融机构是典型的间接融资机构,而债券、股票等融资手段则可视为直接融资方式的主要呈现。相比较银行等间接融资方式而言,直接融资方式仍然是现阶段经济发展体系中较为常见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实际上是将社会的储存资源变为长期投资手段来帮助进行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比发达国家,我国的社会融资比例并不高,相比较我国多元的实体经济发展需求而言,这样单一的融资方式,逐渐显现出了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如果不进行融资方式的创新与丰富,那么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将无法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信贷政策执行不到位
尽管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多次下发文件,重点强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信贷规模受限,造成商业银行信贷倾斜政策无法有效落实,对中小实体企业贷款审批更加严格,造成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有限,在产业转型升级期间,由于金融体系自身的功能不能够满足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这样也就造成轻资产的服务业、科技文化产业和绿色经济产业处于薄弱环节。
(三)缺乏完善的政策体系
我国已经逐渐认识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发展的必要性,也出台了一些政策,致力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融合,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影响了政策的落地与转化。企业引导不足,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政策体系的不完善也表现为部分金融机构在发展中没有很好的将自身发展置于整个经济体系中,缺乏对实体经济支持与服务方面的基层调研,推出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匹配不佳,且同质化严重,特色化、针对化支持不足。从实体经济层面看,多数企业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正轨,但金融支持方面的制度保障还有待提升。
四、经济金融化视角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策略
(一)进行融资渠道的扩充
实体经济行业应当更加充分地进行各种融资手段与工具的直接利用,争取达到最佳的融资效果。除了银行等间接融资手段的使用之外,诸如信托机构以及证券企业等能够提供直接融资的行业,应当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只有如此才能够提升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创设更加符合市场条件的融资方式,为实体经济的融资,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满足实体经济融资的必要需求。基于此,我国政府机构也应当要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金融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实现这一类企业的产业优化升级,帮助这类企业能够在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方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水平。
(二)银行要切实履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责任
在新时期金融机构需要更新自身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促使产品的系统性、技术性得到全面发展,积极鼓励引进创新型人才,让广大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到创新之中,使得企业文化实现创新发展,同时还应该突破以不动产为抵押物的限制,积极探索动产质押和无形资产的质押,对于供给结构全面优化,顺应市场和国家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资信良好的企业,需要加大支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条件下,对银行的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全面优化,促使企业诚信办理。银行业协会要加强自律,加强对银行规范化引导,树立安全意识。
(三)健全完善金融经济体系
以政府为主导,做好金融经济的重点关注。考虑到金融经济区域发展差异,走因地制宜、差异化管理之路。以政策制度为引导的完善的金融经济体系,让金融机构与企业能够面对面对话,深度融合。强化完善金融机构管理,做好各类金融产品的优化。政府宏观支持之外,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要做好金融经济市场的动态监管,对金融机构的运行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及时发现金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及时应对处理。健全完善金融经济体系,往往与金融制度的改革深化同步进行,一起助力规范化金融市场秩序的建立。金融经济体系健全与完善中,要严厉打击投机行为,让金融交易更理性、更科学。鉴于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沟通不足的情况,要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协作,以信息共享搭建金融经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桥梁,也提升金融活动监管质量和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十四五规划落地和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基本实现,建设高质量中国经济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因此,扩充融资渠道、履行实体经济责任、健全金融经济体系,有助于我国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