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及应急救护技能普及对策
2021-01-16宋懿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宋懿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体现出全面性的特点,生命教育本身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对于生命的关注以及重视,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当出现问题时,第一目击者如果能够对伤员采取及时的应急救护处理措施,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伤者的生存概率,这也是院前救援的重要环节。帮助学生对生命危急时刻的一些救助技能进行全面性的掌握,让学生遇到危急时刻及时对他人施以援手,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及思想道德品质。本文立足于学生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的角度来分析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实践性意义以及价值,探究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并对应急救护技能的普及措施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希望进一步开拓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
一、对生命教育的客观认知
生命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存在基础性的影响,通过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对生命产生更加客观、深刻的了解,掌握生命的精髓,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生命价值观念。人本身的生命就是一种复杂的生命体,可以从心理、生理以及伦理等多个方面来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从自然、社会以及人的精神三个方面来对其探究,还可以基于不同的目标来对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确定。通过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在其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中重视并珍爱每一个生命,了解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以及每一个生命体现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热爱生命。信奉生命,对他人的生命产生一种敬畏之情,并能够积极主动关心他人的生命,促进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二、实施生命教育时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是重要的内容
在20 世纪末期,我国逐渐开展了生命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在中小学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是整体上来说我国的生命教育模式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大学所开展的生命教育课程仅仅是对生命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帮助学生对理论进行掌握,但是实践中却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导致学生对于生命教育以及具体应急救护技能方面仅仅存在一知半解,无法应对实时的一些问题,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救助生命,进而导致学生面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意外伤害事故时茫然无措,错过最佳救援时间,引起生命的消亡[1]。
对应急救护技能的普及主要就是指现代救护方式,指在事故发生现场对伤员采取及时、有效的一些初步护理模式,这是院前急救环节基于第一目击者的身份来对伤员病员进行现场的一种救援方式,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基本原则,并通过一些简单的理论以及有效的操作方式来让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在最佳的时间内抢救相对应的伤员。具体的应急救护技能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相应的急救技能手册作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模式,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包括心脏复苏、创伤救护、意外事故以及突发伤害等和人们日常生活可能存在关联性的应急救灾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需要聘请专业的医疗救护人员以及相关机构的培训人员,对学校的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使相关人员都能够了解到具体理论知识的应用方式和用途,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护操作技能,并且能了解到面对一些突发性的灾害时如何在确保自我安全的条件下去救援别人。通过反复的实践以及切身的感受来让同学们对生命本身的价值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重要性。当面对一些具体的事故问题时,能够在保护自我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挽救他人的生命,这些都是生命教育过程中普遍重视的基础内容[2]。
应急救护技能的教学是基于生命教育的前提开展的,需要学生们充分了解应急救护的实际技能,对生命本身产生尊敬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以及挽救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激发学生的高尚人格,掌握更加正确的急救技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进行操作,提高伤员的生存概率,和死神作斗争。在具体的创伤救护中,通过绷带、三角巾、止血带就能够让原本密悬一线的伤员的生命得到相对应的保障,并就地取材将一些骨折伤员进行固定,控制其伤情,这种让学生们自己来进行实际感受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产生更加全面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到生命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所学习到的技能和知识对于一些危急情况的伤员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让学生们感受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三、学会应急救护是当代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些技能
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以及应急救护技能的普及过程中,应当明确这些技能的掌握会影响学生的长期性发展,也是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型技能,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人们提供了出行方面的便利条件,与此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产生一些意外灾害,进而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相对应的影响。交通事故以及火灾事故等各种突发的问题都可能会夺取人们的生命,对人们的家庭造成更加严重的威胁。学生面对这些情况时应当怎样去采取措施补救,又怎样在最良好的救援时间内争取到生命,要求通过生命教育工作以及应急救护技能的普及来让学生们对其产生更加全面的理解,掌握相应的应急救护知识。学生要承担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通过生命教育以及急救知识的普及,帮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更全面的理解,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一些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时,应当怎样去开展有效的救援,而不会通过盲目的救援而导致对他人的生命造成更大的伤害,错失最佳救援时机,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充分体现出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4]。
因此,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普及生命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应急救护技能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性的急救措施,这就需要相关方面对医护急救的课程进行重视。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普及以及教育,可以引进一些国内外的书籍以及影视资料让学生进行了解,为学生播放一些具体事故问题的现场急救措施和具体的练习视频,帮助学生掌握在事故应急救护过程中的具体方式,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安全观念以及防护认识。这种教学的重点应当体现在徒手心肺复苏术、创伤救护、简单包扎等基本的医学技巧方面,还有应对一些意外伤害的现场急救方式和注意的相关问题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引进一些专业的人员来对具体的步骤进行讲解,通过现场的示范来让学生们对其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相对应的应急救护技能,提高生命教育的实际效果[5]。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会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相对应的影响,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以及尊重之情,帮助学生面对一些危机问题时就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处理措施,体现出良好的应急救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