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都市新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1-01-16沈兴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江湾教育集团浙江杭州310000
沈兴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江湾教育集团,浙江杭州310000)
1 都市新劳动的特征
(1)目标性和导向性。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1]。
(2)体验性和实效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3)时代性与科学性。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的那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在稻田空间,田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田。同样劳动也不是简单的翻土、施肥、种地和收割。
都市里的新劳动是指在我国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来到了城市或者城镇就学,而这些新学校因为城市土地集约的影响,很少学校有空余的种地条件,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做传统意义上劳动教育。劳动不一定在地头田间,劳动不必是割稻种田。劳动具有多样性、现代性、科学性和发展性。
而从《意见》的指示精神来看,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是最终的目标[2]。
2 建构都市新劳动的课程体系
江湾教育集团以“半天学校,童年味道”的办学愿景,坚持“不能因为读书,而使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不能因为考试,而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能因为升学,而使孩子失去生活的能力。”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江湾特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3]。
一直以来,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与区域内的特色品牌企事业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开拓新型学习空间、拓展个性化教育资源、引入专业化教育团队,让学习回归到真实的生活情景,让教育进入无限的自然与未来空间。目前建有《吉利汽车体验中心》《顾客家居体验中心》《睦田生命教育中心》《九阳健康生活中心》《未来创客体验中心》五大中心。建构系统课程、组织专业教师、固定学习课时、有序开展学习、实施多元评价。
2.1 顾客家居的新家风课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新家风”即新时期、新文化背景下的“家风”,是对传统家风的传承和新时代文化的融合。学校通过建立顾家家居馆场馆式学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设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开发“新家风”场馆体验式校本课程,从“知家姓”“识家人”“知家史”三课,了解姓氏来源,家庭的变化和发展史,感知父母长辈等人对家庭发展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明白家与社会的关系,体会“仁义”的家国情怀;结合学校“五个学会”德育种子课程,开设“习家务”两课,体会中华民族勤劳的优良传统;通过“写家书”“扬家风”两课,家校共建“和”谐家风,共立诚“信”人生[4]。
(1)课程介绍。
课程依托学校“顾家家居馆”进行体验式学习。转变传统课堂教师说教的德育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开展学习活动。通过思维导图知家姓、亲子对话查家史、家务整理活动开展等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真正把家风教育做到实处,落实五育并举、学校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新时代精神,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课程实施。
图1 新家风课程
通过“新家风”体验式课程的开展,让学生主动了解认识自己的家庭和家庭变迁史,让家长、长辈回顾和教育学生;同时学校通过课程教育,系统地进行“仁义勤和信”精神的培养。校本课程以讲家风故事等活动为展示平台,以绿色评价为主。
(3)学习成果。
新家风课程是以学校德育种子课程“五个学会”为基础,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德育课程。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更好地传承家族优秀品质。
在一幅幅“四世同堂”图和一封封“家书”背后,都流淌着新时代家庭的优良传统见图2、图3。通过新家风课程的实施,学生愈发了解自己的家庭,对家族中的好家风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传承,同时也能增进亲子交流和理解,缓解日趋紧张的家庭关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5]。
表1 课程实施
图2 学生作品《四世同堂》
图3 给父亲的信
2.2 睦田生命教育课程
生命教育是最为重要的教育之一。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尊重人类、尊重自然。生命教育不仅关注个人的生命,要尊重一切生命。江湾教育集团的生命教育中心,通过真实情境体验、真实预警流程、真实操作方法,达到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增强学生防火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的目的。做到人人重视、个个参与,人人会灭火、人人会自救见图4。
2.3 九阳健康生活课程
学校通过食育课程+食育工坊空间营造,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趣味性的互动和丰富的动手操作内容,传递营养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协同合作,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见图5。
图4 消防课程
图5 食育课程
为了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通过“公益大讲堂”“给家长的一封信”“劳动建议单”等形式,与家长共同对家庭劳动项目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了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家务劳动,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评价方法,根据学生在家中的劳动等和家长评价,形成家校合作的劳动奖励机制,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独立品格见图6。
这种都市里的新劳动课程,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概念。从传统的鲁班精神到生命教育,从传统家风到现代食育,从汽车发展到人工智能。都市里的新劳动课程旨在通过现代化的设施条件科学培养面向未来的生活技能,创新能力、工匠精神、生命教育等[6]。
3 中小学开展都市新劳动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除了一定意义上的物质水平,更多的是对精神、品质的追求,对环境生态、对和谐社会及意识形态的追求。
图6 新劳动建议单
3.1 新劳动教育养成基本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我自主我劳动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为此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劳动意识、自己完成的习惯、不依赖的思想很有必要。江湾教育集团一直以来在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开展《五个学会,江湾六条》就是最好的办法。如学会吃饭一条中,就有“大人不动筷,小孩不动筷”“力所能及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等要求。还有“学会整理”,学生到教室的最一件事就是把书包里的书籍按照上课顺序依次放在抽屉中,桌面保持整洁。
(1)新劳动教育培养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基本道德价值——我劳动我光荣。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劳动不分高低与贵贱,彼此不同的劳动创造着不同的价值,不同的劳动成果满足了社会不同的需求。所以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近在眼前与远在天边的各种劳动才建构了美好的世界。我们要彼此尊重、相互珍惜,共同呵护。
(2)新劳动教育培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一方面新劳动的过程是美好的、美丽的,劳动者最美丽。另一方面劳动的成果是美好的,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提供了物质与精神需求。当物质生活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对精神与审美的需求会不断提高,而新劳动的意义就在于提高人们的艺术水准与审美情趣,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光亮。
《意见》指出,新劳动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都市里的新劳动就要充分利用都市的现代化、信息代、城市化,充分利用工厂、商业、高校及其他生态资源去合理开发课程、组织教师队伍,有序、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