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融合路径研究
2021-01-16尹露露
摘要:新时代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深远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阵地,应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协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不断完善和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二者有机融合,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创新创业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研究探讨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文化,对于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价值、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加速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是构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工匠精神”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理念
“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和实践,彰显的是踏实专注的人文气质,是对精致和完美的追求,是对事业和人生的敬畏,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创新创业则需要专注于某一领域深耕,坚持不懈的寻求突破和创新,需要较强的耐心和恒心,两者在本质内涵、价值追求、实现路径上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工匠精神”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和保证,创新创业能力则是“工匠精神”的发展与延续,它从另一个维度展现了“工匠精神”的可塑性和发展性。
二、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文化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规模上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始终不高。究其根本在于高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定位模糊,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迎合经济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就业”的教育理念,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盲目追求高就业率,强调岗位基础技能的熟练程度,为社会输送的大多是普通产业工人,他们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无法满足中高端产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
三、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实现路径
1.推动“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
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尤其是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和价值观塑造,这与“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高度契合,体现了“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
(1)突出思政课主渠道,开发“工匠精神”培育课程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和价值,是可以传承和教育的,但其培育的过程需要有实际而可靠的载体,高职院校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学设计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突显“工匠精神”这一培养目标,才能够真正培育具备工匠品格的技能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专门开设“工匠精神”养成专题,讲授中国“工匠精神”的起源与演变、“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涵养和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也可以借鉴国外“工匠精神”典范,用鲜活生动的工匠故事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2)依托“课程思政”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也赋予了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围绕“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加强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专业课教师应以培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深挖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文化内涵,提炼教材中的社会、人性、产业及技术等方面的育人价值,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呈现等各环节都有针对性的渗透“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文化内涵,打造精品特色课程,延伸知识背后的精神力量,让“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思维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到学生思想里,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职业意识。
2.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工匠精神”向“第二课堂”转换
“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需要在理论教学中渗透,更要在实践中磨砺锤炼。高职院校要深入探索和研究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情境化实训环境,开展体验式教学。一方面要紧跟行业发展潮流、把握专业前沿动态,通过校内外联合共建等形式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建好建强校内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不断完善实训场所建设;另一方面,可以依托行业建专业,不断深化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构建校外实训基地,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充分认识、理解劳动价值和“工匠精神”,进而内化为个人的职业态度及职业价值观,引导自我职业发展。
3.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要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水平,采用“内培”加“外引”相结合的方式选优配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内培”要注重建立和完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机制,促进专业课教师及时掌握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工艺、技术、产品等, 实现“三有一懂”,即有行业证书、行业经历、行业业绩,懂行业前沿,用教师自身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染和熏陶学生;“外引”则需要结合办学特色,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挖掘能工巧匠、杰出企业家以及创业成功者等,开展紧密合作并建立相互流动的制度保障机制与常态化的合作模式,使学生零距离感知并学习匠心匠气及创新创业精神,为自身今后的创新创业提供有益的指导。
4.创建崇尚“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
“工匠精神”是一種深层次的文化形态,需要在长期的文化滋养和价值激励中逐渐形成,其中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熏陶尤为重要。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之中,“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的氛围才会越发浓厚,才会进一步感染与塑造学生。高职院校除了要在教学中充分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更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和打造融入“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通过课上、课下无缝对接的经常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和熏陶。
(1)打造彰显“工匠精神”的校园景观文化
高职院校可以校园景观为载体,有效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校园景观文化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不仅是学校建筑的外部延伸、对校园文化起着美化和点缀的作用,更是一个无声的教育课堂,对所有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行为都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深入思考“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文化内涵和意蕴的基础上,精心构思与设计校园景观,实现景观特点与“工匠精神”内涵的有机结合,加深校园景观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时刻帮助学生感知和体悟“工匠精神”的内在意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2)开展涵养“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从理论上高屋建瓴的进行思想指导,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春风化雨的渗透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学生党支部、学生团支部以及学生社团等组织,结合“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文化的具体内涵开展配套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中深刻领悟“工匠精神”中所富含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搭建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平台,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能力,养成学生细致认真、谨慎负责的做事态度,将“工匠精神”的意蘊逐步浸润和内化到学生思想和行动中,营造人人追求“匠心”的自觉行动。
(3)搭建孵化“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要努力搭建利于孵化“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平台。创新创业不能纸上谈兵,“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同样需要以实践作为支撑,才能实现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化与吸收。对此,高职院校可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搭建孵化平台:一是要搭建和完善创客空间实践平台。创客活动有利于破解当前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方面存在的困境,为创新型工匠人才的培养提供变革的途径。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机遇,通过搭建和完善创客空间、厘清创客空间的运行机制,构建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创客空间可以获取更多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流程、提升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创客工匠型人才。二是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嵌入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参加“互联网+”大赛的过程就是一个“微缩版”工匠成长的历程,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专注踏实、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互联网+”大赛参与率不高、赛果不理想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日常性培养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养成教育为抓手,针对学生水平开展多层次的创新大赛,通过日常性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应建立学生“工匠养成档案”,用显性化的方式展现学生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激发学生追逐大国工匠梦想的内驱力。
总结
新时期,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本文探索如何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又具备爱国、敬业、吃苦耐劳等职业素养的创新工匠技能人才,引导学生更好的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真正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工匠精神实践路径研究”立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SJB0981)。
参考文献:
[1]张波,王安杏,袁梦媛,刘书雅.“大国工匠”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建构[J].教育教学研究,2021(03):109-112.
[2]杜刚.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文化融合路径研究-以高职院校为例[J].创新科技,2017(12):10-12.
[3]高冠男.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4):160-161.
[4]洪剑青.新时代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初探[J].职业教育发展研究,2021,03(002):5-8.
[5]张英琦.以工匠精神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可行性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3):1-2.
[6]谢光园,杨赛,曾慧婷.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经济师,2021(5):159-161.
(作者简介:尹露露,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