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舆情治理能力影响因素及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15杨洋洋谢雪梅

现代情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自媒体时代

杨洋洋 谢雪梅

收稿日期:2020-04-13

基金項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首都舆情大数据的公众对政府信任分析和精准引导研究”(项目编号:18GLB031)。

作者简介:杨洋洋(1992-),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治理,网络舆情,数据挖掘。谢雪梅(1963-),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信息经济学。

摘 要:[目的/意义]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麦克风的时代已经开启,网络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随着网络环境的复杂化,给政府舆情治理带来很大的压力,探索政府舆情治理的影响因素,寻求政府舆情治理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此,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与定性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基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维度,探究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收集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灰色关联分析算法,计算政府舆情治理能力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系统的视角,分析不同因素组合对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影响,探索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结果/结论]研究提出了分别适合我国东部省份、人口大省地区、西北地区省份的3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政府舆情治理;可持续发展路径;灰色关联分析;定性比较分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1.01.014

〔中图分类号〕C206.3;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21)01-0121-09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Government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Ability

Yang Yangyang Xie Xuem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China)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In the age of self-media,the era of everyones microphone has begun.Network is the amplifier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With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network environment,it brings great pressure to the governments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Therefor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overnment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and seek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government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which is a problem worthy of study and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dopts a hybrid method of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Method/Process]Based on the two dimensions of external factors and internal factors,it explor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overnment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ability.This paper collected the relevant data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in 2017,used MATLAB software programming to realize th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algorithm,and calcul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ability and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On the basis of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using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from a systematic perspective,this paper analys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combination on the governance ability of government public opinion,and explor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governance ability of government public opinion.[Result/Conclusion]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ree kin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s,which were suitable for the eastern provinces,the provinces with large population and the northwest provinces of China.It is helpful for local governments to adopt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self-media age;government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grey relevance analysis;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随着Twitter、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序幕悄悄拉开,截至2019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1],自媒体时代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公众可以跨越地域和国家的限制,获取信息和发表言论的方式更加便捷,人人麦克风的时代已经开启[2]。但是,网络也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有时一件很小的事件会引起很大的风波,再加上网络水军的作用,甚至牵扯出一系列的衍生舆情。网络舆情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影响网络秩序,而且给政府网络治理带来很大的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需要政府适当的引导网民情绪,规范网络环境秩序,净化网络环境,为广大网民创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3-5]。因此,在自媒体时代,探索政府舆情治理的影响因素,寻求政府舆情治理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提出政府要加强政策解读和政务舆情回应,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对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探索已经列入政府议程中,在中央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下,政府对舆情的回应速度、重视程度以及公众的满意度等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由于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客观条件差异较大,地方政府的舆情治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针对不同地区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此外,影响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因素除了政府部门的硬件设施、软件设备和人力资源等内部因素以外,还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信息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等。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国31个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维度,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以此找出影响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键因素,并从整体的视角出发,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為政府舆情治理的提升提供建议和参考。

1 文献回顾

1.1 政府舆情治理影响因素研究评述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事件频繁爆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提高舆情治理能力,然而效果并不显著,探究影响政府舆情治理的影响因素,是当前政府舆情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学者们对政府舆情治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外部影响因素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拥有网络舆情数据主权,就能够对舆情事件进行准确地监测、分析、预测,大数据技术是影响舆情治理能力的关键[6],政府舆情治理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互联网技术水平和人才队伍素质是影响政府舆情治理的因素之一[7],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对媒体平台的治理[8],在信息时代,舆情治理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还需要媒体、公众的广泛参与,他们也是影响政府舆情治理的关键因素[9],安全管理、中央精神、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行业治理是影响政府舆情治理的核心要素[10]。第二,内部影响因素研究,政府内部对舆情的重视程度、软硬件配套情况、应急处置预案、政府信息公开等内部变量对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影响程度较大[11],舆情回应机制、监测技术和问责机制是影响政府舆情治理能力提升的因素[12],政府舆情治理的关键需要确定各部门的角色定位、权利义务、职责范围[13],政府舆情治理过程中要明确治理对象、治理力度和治理向度[14],数据库资源也影响政府舆情治理的效果,丰富的数据库不仅能够为政府舆情预测提供历史数据,还能够为科研提供原始资料[15]。

尽管学者们对政府舆情治理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却很少有学者把影响政府舆情治理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放在一起研究,这就使得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缺乏对比。基于此,本研究基于单因素和组合因素的视角探讨了影响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建议和参考。

1.2 政府舆情治理路径研究评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给政府舆情治理带来诸多阻碍,各级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舆情治理的路径,学者们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依法治理路径,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构建高效完善的舆情治理体系是现阶段的刚性需求[16],舆情依法治理要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职权职责相对应、禁止权利(力)滥用、法律成长等原则[17],舆情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纳入国家治理议程中[18],在依法治理舆情的主导下,也要提升媒体的自律水平和网民的道德素质[19]。第二,政府主导治理路径,政府舆情治理的提升除了需要政府各部门自身素质的提高外,还需要媒体和网民的积极配合[20],政府需要改变舆情管理模式,由原来的压制性管控模式向协商共建模式转向,从舆情出现后的平复手段向舆情出现前和发生时的引导方式转向[21],在舆情治理过程中,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完善的政策和措施[22],网民作为舆情治理的主要对象,政府应该关注网民情绪,及时地疏通和引导,做好舆情信息普及工作[23]。第三,多元治理路径,政府舆情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部门的积极配合,构建协同联动的运作机制[24],舆情治理除了需要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以外,还需要行业自律、技术支持、公众监督等多元主体合作模式[25],在实施多元治理策略时,要简化治理层级,确定治理角色,设置优先等级,保障多元治理策略的高效运行[26]。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政府舆情治理路径的研究,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研究不断深入,政府舆情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为政府舆情治理实践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但是,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政策并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对不同地域的政府舆情治理路径进行探索,基于此,本研究以我国31个省为研究对象,研究适合不同地区的政府舆情治理可持续发展模式。

1)教育结构、城乡结构、经济发展指数、产业结构指数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处于中度关联等级。其中,教育结构和城乡结构属于人口结构系统指标,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联度分别为0.7417、0.7903,表明教育结构和城乡结构在政府舆情治理中的作用不明显。在自媒体时代,互联网的进入门槛几乎为零,对教育程度的要求很低,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小学及以下学历网民的占比达到了16.2%,初中学历网民占比为37.9%,由此可见,教育程度并不是限制网民的条件,因此,教育程度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联度不高,再次印证了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城镇化建设缩短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我国农村网民占比27%,城镇网民占比73%,城乡之间互联网应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商务金融、网络理财、网约车、外卖等方面,而在即时通讯、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基础类应用的差异较小,因此,城乡结构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联度不明显。经济发展指数和产业结构指数属于信息经济发展系统指标,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联度分别为0.7304、0.7930,表明经济发展指数和产业结构指数在政府舆情治理中的作用不明显。由收集的数据可知,北京、上海的经济发展指数为0.6633、0.6465,位于全國经济发展的第1位和第2位,而政务微博竞争力为57.77、54.52,分别位于第14位和第18位,可见,经济发展指数并不是影响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键指标。产业结构指数反映的是某一地区产业结构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程度,更多的是指企业层面,而政府舆情治理更多的是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产业结构指数对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2)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力资源指数、发展方式指数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处于高度关联等级。其中,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属于人口结构系统指标,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联度分别为0.8325、0.8341,表明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在政府舆情治理中的作用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20~59岁网民占比达到71.9%,再加上这部分群体已形成成熟的认知体系,能够在网络舆情事件中独立地发表观点,因此,劳动力群体依然是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键。在网络舆情事件中,男性和女性关注的焦点是不同的,男性更侧重于军事、金融、科技等领域的舆情事件,而女性则更多地关注娱乐、购物、品牌等领域的舆情事件,因此,政府在舆情治理中,性别结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指数和发展方式指数属于信息经济发展系统指标,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联度分别为0.8241、0.8495,表明人力资源指数和发展方式指数在政府舆情治理中的作用明显。人力资源指数反映了人力资源积累和劳动者素质提升,随着公众基本素质的提高,公众对于舆情事件的观点会更有深度,更不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和煽动,更有利于政府舆情的治理。发展方式指数主要是衡量地区研发、创新和能效发展情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带血”的GDP逐渐退出,创新和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主流,政府加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能够为公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够树立政府公信力,有助于政府社会治理的进一步推进。

3)规模结构、传播力、服务力、互动力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处于极度关联等级。其中,规模结构属于人口结构系统指标,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联度为0.9105,表明规模结构是影响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核心指标。人口规模结构是衡量某一地区人口密度的大小,政府舆情治理的对象是公众,较高的人口密度更有利于政府管理,便于线下与线上舆情治理的融合,因此,规模结构是影响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键因素。传播力、服务力、互动力属于政府舆情治理系统指标,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联度分别为0.9736、0.9526、0.9587,3个内部影响因素的关联度都超过了0.95,表明内部因素是影响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核心指标。在影响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维度的12个指标中,内部因素的3个指标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联度最高,由此可知,政府舆情治理的关键在于内部结构的调整。

3.2 定性比较分析

本研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索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政府舆情治理能力为结果变量,以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规模结构、人力资源指数、发展方式指数、传播力、服务力、互动力为条件变量,设置最大值为完全隶属阈值,均值为交叉点阈值,最小值为完全不隶属阈值。各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与校准函数如表4所示。

由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可知,规模结构、传播力、服务力、互动力是影响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核心要素,灰色关联分析仅仅考虑两个指标的数值关系,而忽视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在现实实践中,单个因素不可能独立存在,各因素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单个变量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联度较高,但是,当各因素组合在一起时,该因素未必还能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保持较高的关联度。因此,本研究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系统的视角,分析不同因素组合对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影响,探索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各路径的一致性和总体的一致性都大于0.8,表明所得到的解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发展方式指数、服务力、互动力是核心条件,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规模结构、人力资源指数、传播力是边缘条件,由5条导致高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可总结出3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下。

1)模式1:如路径1,“发展方式指数”核心条件主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该模式所覆盖的省份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重庆,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是我国东部地区省份,占比为85.71%,重庆是我国西部地区省份,占比为14.29%,可知,该模式更适合我国东部地区省份。相对来说,我国东部地区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也比较齐全,因此,内部因素

并不是影响东部地区省份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核心要素,东部地区省份的政府舆情治理的关键不在于内部因素的提高,而在于外部因素,政府需要提高外部因素水平,树立政府公信力,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满意,从而进一步推动舆情治理工作。而发展方式指数主要是衡量地区研发、创新和能效发展情况,科技创新和环保节能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政府提高发展方式指数,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能够获得公众的认可。

2)模式2:如路径2、路径3、路径5,“内部因素+人口结构”条件主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该模式所覆盖的省份有:河南、山东、四川、广东、安徽、河北、湖北、湖南、江西、辽宁、内蒙古、云南、宁夏、广西,其中,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河南、山东、四川、广东、安徽、河北、湖北、湖南、江西、辽宁、云南、广西的总人口数都在4 000万以上,占比为85.71%,可知,该模式更适合我国人口大省地区。针对人口大省地区,政府舆情治理能力发展除了需要内部因素的提升,如软硬件资源的投入、组织的内部联动性、与公众的互动程度等,还需要特别注意人口结构因素对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影响,如年龄结构、人口规模等。

3)模式3:路径4,“互动力+人力资源”条件主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该模式所覆盖的省份有:陕西、新疆、甘肃,都属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省份,可知,该模式更适合我国西北地区省份。相对来说,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技术等发展水平较低,政府舆情治理机制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舆情治理的重视。互动力是测度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力,舆情治理的对象是公众,舆情治理的有效方式是疏通引导,而不是堵塞封闭,因此,政府需要与公众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从舆情的监测、调控到预测,不仅需要技术和设备资源的支撑,还需要人力资源的供给,因此,政府需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为政府舆情治理提供优秀的人才。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与定性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基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维度,探究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收集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灰色关联分析算法,计算政府舆情治理能力与各个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系统的视角,分析不同因素组合对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影响,探索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

1)提升内部因素是前提保障,外部因素起辅助作用

由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可知,内部因素的3个指标传播力、服务力、互动力,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联度分别为0.9736、0.9526、0.9587,3个内部影响因素的关联度都超过了0.95,可知,内部因素是影响政府舆情治理的关键要素,是提高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基本前提。外部因素中,除了规模结构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联度超过0.9外,其他指标与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关联度都低于0.85。因此,外部因素在政府舆情治理过程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索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第一,建立完善的舆情治理体系,提高政府舆情重视程度。舆情萌芽期,政府应该及时准确地回应舆情事件,尽量把舆情扼杀在萌芽期,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舆情爆发期,政府内部应该构建联动机制,实时监测舆情热度,适当地引导网民情绪,避免舆情事件的进一步发展;舆情衰退期,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公众的情感变化和舆情的发展走向,保持与公众的沟通与联系,以防止舆情二次爆发。第二,做好政府本职工作,树立政府公信力。针对人口结构系统,根据地区人口结构特征,建设与之匹配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降低互联网进入壁垒,为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便利;针对信息经济发展系统,政府应该加强互联网与地区经济的结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为人民建设健康的生活环境,树立政府公信力,有助于政府社会治理的进一步推进。

2)加大对舆情治理技术的研发,构建舆情云治理模式

由定性比较分析的结果可知,模式1由发展方式指数核心条件主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所覆盖的省份中我国东部地区省份占比为85.71%,可知,该模式更适合我国东部地区省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索东部地区省份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第一,政府应加大对舆情治理技术的研发。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舆情治理技术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对于大数据时代的舆情治理而言,技术创新十分重要,技术领先就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舆情治理中运用先进的技术,准确地把握舆情的发展趋势。第二,构建政府舆情云治理模式。首先要把全国各省的舆情治理事务都上云管理,实现东西部地区资源共享,弥补经济不发达地区技术和管理上的欠缺,此外,政府在舆情云治理体系中可以加入网民、媒体、社会组织模块,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

3)人口大省地区要注重政府内部因素与人口结构因素的结合,提高舆情治理能力

由定性比较分析的结果可知,模式2由“内部因素+人口结构”条件主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总人口数都在4 000万以上的省份占比为85.71%,可知,该模式更适合我国人口大省地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索人口大省地区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第一,构建政府内部联动机制,提高政府舆情应对能力。由于网络舆情事件爆发的突发性和快速性,需要政府部门保持高效的运转,各部门之间保持密切的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应对突发舆情事件;第二,政府在制定舆情治理策略时,需要考虑到人口结构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制定针对性的治理策略,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除了要疏导线上网民的情绪,还需要做好线下公众的工作。

4)搭建公众舆情反映渠道,提高政府舆情治理人员的素养

由定性比较分析的结果可知,模式3由“互动力+人力资源”条件主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所覆盖的省份都属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省份,可知,该模式更适合我国西北地区省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索西北地区省份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第一,搭建公众舆情反映渠道。在政府公务网站上应该设置一个专门模块,或是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提供一些渠道,供公众反映政府舆情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于政府部门及时发现不足,提高舆情治理的效率和效果;第二,提高政府舆情治理人员素养。定期对政府舆情治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于网络舆情应对时的回应话语、处理技巧、媒体提问等进行系统的培训,还需要引入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做政府舆情应对的坚实后盾。

4.2 研究意义与贡献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麦克风的时代已经开启,网络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环境的复杂化给政府舆情治理带来很大的压力,探索政府舆情治理的影响因素,寻求政府舆情治理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为政府舆情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单因素和组合因素的视角探讨了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第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与定性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基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维度,探究政府舆情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政府舆情治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第三,提出了分别适合我国东部省会、人口大省地区、西北地区省份的3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2]Zhang M,Wang W.Study on Public Opinion Propagation in Self Media Age Based on Time Delay Differential Model[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7,122:486-493.

[3]E H,Hu Y,Peng H,et al.Theme and Sentiment Analysis Model of Public Opinion Dissemination Based 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J].Chaos,Solitons & Fractals,2019,121:160-167.

[4]Milagros F G,Jonathan J M,Silvia G M,et al.Differentiating Users By Language and Location Estimation in Sentiment Analisys of Informal Text During Major Public Event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9,117:15-28.

[5]Chen M Y,Chen T H.Modeling Public Mood and Emotion:Blog and News Sentiment and Socio-economic Phenomena[J].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2019,96:692-699.

[6]蔡立辉,杨欣翥.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监测与决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J].行政论坛,2015,22(2):1-10.

[7]刘伟.论转型时期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的思路与对策[J].理论与改革,2016,(3):93-101.

[8]刘怡君,蒋文静,陈思佳.中国网络舆情治理的主客体实证分析——基于1997—2016年网络舆情治理政策[J].管理评论,2017,29(11):227-239.

[9]刘楠.治理网络舆情,政府该如何着手[J].人民论坛,2018,(9):116-117.

[10]马静.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网络舆情治理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11):103-107.

[11]高航.政府舆情应对能力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2):133-138.

[12]刘泾.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12):66-70,89.

[13]张玉亮,杨英甲.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角色、功能及制度实现[J].现代情报,2018,38(12):26-31.

[14]张权.网络舆情治理象限:由总体目标到参照标准[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2(2):175-183.

[15]王润珏.信息时代的舆情特征与政府应对机制建设路径研究[J].情报杂志,2019,38(7):111-114,145.

[16]马荔.新媒体视域下网络舆情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关系及治理路径——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江淮论坛,2015,(3):106-109.

[17]赵秋雁.论社会舆情治理的法理基础和实施路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41-149.

[18]王立峰,韩建力.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应对网络舆情治理风险的有效路径[J].理论月刊,2018,(8):182-188.

[19]曹海军.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网络舆情治理困境及其消解[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8):10-16.

[20]周广艳,张亦工.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治理:国际视野与中国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6,(1):107-111.

[21]王炎龙.大数据背景下城市灾难事件舆情治理研究及路径转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12):162-166.

[22]韩永军,詹成大.网络舆情治理的政府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J].理论月刊,2017,(2):163-167.

[23]田进,张明垚.棱镜折射:网络舆情的生成逻辑与内容层次——基于“出租车罢运事件”的扎根理论分析[J].情报科学,2019,37(8):38-43,55.

[24]陈果.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治理路径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6,(4):91-100,127-128.

[25]唐惠敏,范和生.网络舆情的生态治理与政府职责[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18(2):95-103.

[26]张权,燕继荣.中国网络舆情治理的系统分析与善治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8,(9):21-29.

[27]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7:34-42.

[28]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5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65-87.

[29]梁树广,吕晓,张延辉.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演进的时空特征——基于中国时间序列与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灰色关联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9,(2):54-61.

[30]欧阳越秀,严奕杨,李夏晴.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基于内控视角及灰色关联分析法[J].保险研究,2019,(2):16-27.

猜你喜欢

灰色关联分析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时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发展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的河南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企业跨国并购财务决策
自媒体时代下广播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