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聋生“四自”精神的培养策略

2021-01-15伍广庆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自尊聋生自信

伍广庆

【摘要】聋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造成了成长过程中形成诸多心理问题,乃至造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缺失。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但严重影响着聋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加强聋生“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平等地参与学校学习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关键词】聋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策略

根据《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等精神,重视残疾人的发展,着重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那么,在生活中应如何培养聋生的“四自”精神?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谈谈培养聋生“四自”精神的几点策略。

一、以人为本,关爱聋生,用心教育

特殊教育是一份需要爱心和耐心的千秋大业,这就要求为师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提倡以人为本,关爱学生。聋生由于他们先天或者后天的因素,导致身体功能和正常人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以人为本,耐心教育。

因为聋生有听觉障碍,所以沟通起来比一般人困难,而且他们的情绪波动大,行为难以控制。这就要求教师付出百倍的耐心,给他们温暖的关怀,让他们真切地感受教师的爱。这样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接受教育。对于聋生犯下的错误,我们也不能按照正常的学生去批评他们,应用“缩小镜”来看待。我们可根据他们犯错的原因、程度,通过用讲故事、活动等方式让他们明白自己犯下的错误,从而引导他们改正。对于他们表现好的行为,我们应用放大镜来看,让聋生逐渐树立自信,对生活多了一份勇气。

二、班级管理与“四自”教育相结合

班集体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单位,也是学生群体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作为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所不可缺少的社会心理环境,班集体的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利用班长轮换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各种角色规范的形成与掌握,自尊、自信的实现等多种心理需要的满足与激发,都要在集体发展的过程中完成。因此,笔者在班干部管理上实行班长轮换制,制定班长的责任,每周一换,鼓励与要求学生主动配合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让胆子小、怕事、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也能参与班级管理,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感、义务感,潜移默化之下,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问题也能被解决,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和风气,让每个学生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积极乐观,健康成长。

2.利用班级文化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精神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班级环境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一个班级环境优美会带给残疾学生美的感受和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热爱班级,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所以,笔者根据聋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发动他们积极参与布置班容班貌,尽一切可能让教室布置得美观、高雅,让他们热爱自己的班级。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为了培养聋生自强不息精神,笔者还专门设一个版块张贴残疾人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的故事,一周一换,每天晨读时间就让学生读一遍,让他们从心里去感受别人的自强精神,引导学生把这种精神化为学习的动力。

3.重视赏识教育,在活动帮助聋生认识自己

每个人在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欣赏,聋生极为需要。赏识的本质是爱,教师应重视赏识教育,让每一个聋生在赏识中成长。通常,教师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赞扬的动作都能让学生看到曙光,信心倍增。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只要发现聋生表现好的地方,笔者都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每周还选出班级的学习之星、读书之星、进步之星等,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与进步,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学习之情。笔者还定期在班级举行朗诵、书画、唱歌、舞蹈等比赛,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树立,举办绘画比赛、手工艺品制作比赛、舞蹈比赛、手语比赛等,使学生展示和发现自己的特长。鼓励聋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比如,自己独立设计并完成黑板报,单独收集和整理班会材料等。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认识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三、帮助聋生正确认识自身残疾,悦纳自己

聋生对自己评价过低,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教师务必要引导聋生树立正确的残疾观,悦纳自我,这样自信才会有源头的活水滋润自己。

1.树立残疾人与健全人平等的观念

很多聋生往往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感觉自己身体残疾是件丢脸的事情,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失去自信,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很自卑。因此,教师首先要让聋生端正思想,认识“健康”的真正含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需要包涵四个基本要素: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我们要让每一个聋生认识到一个真正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的重要性。目前很多人即使身体健康,但心理上也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聋生要知道自己只是身体残疾,如果心理健康,并且具有良好的能力,照样可以很好地生活与工作。

2.树立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个人的自尊、情操,是一个人在家庭、社会中得到别人尊重而产生的自豪感、优越感,可稳定情绪倾向和性格形成。如果一个人自尊遇到挫折,他就会觉得自己无能或者弱小,产生自卑。所以,我们在培养聋生自尊心的时候,应让他们选择适合的比赛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给自己鼓舞,有利于增强自尊。

3.正确应对别人的歧视

教师应让聋生知道合格的公民,也是社会的一员,就应该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敬。我们每一个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管残疾人还是健全人。同时,我们还教育聋生正确对待那些歧视自己的人。因为社会上很多人对残疾人认识不够,有的甚至以偏概全,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残疾人。我们应教育聋生用乐观的心态看待那些歧视的眼光,不必放在心上,用正确的态度面对残疾,悦纳自己,真正树立自信心。

聋生“四自”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聋教工作者和社会一起努力,根据聋生的个体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以提升聋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其成长成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秋霞.聋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1(20).

[2]吳立平,王彤,刘历秦.聋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原因危害及对策[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

[3]张颖.浅谈耳聋学生特殊心理成因与教学对策[J].学周刊,2011(7).

猜你喜欢

自尊聋生自信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