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关注行为研究
2021-01-15李儒银张晓星
李儒银 张晓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 400016) (武警警官学院 成都 610213)
1 引言
微信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1],成为健康信息的重要传播平台。有研究显示微信用户普遍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健康信息[2-3]。目前微信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接受行为意愿[2]、传播行为[4]、用户感知和效用[5]、推送服务[6]、转发意愿[7]、采纳意愿[8]等方面。微信用户信息关注行为相关研究较少且侧重点集中在微信健康信息关注度[9]、微信公众号关注度影响因素等方面[10]。商丽丽对信息关注行为进行定义:在社会网络中内容生成者针对某个主题发布信息后,目标用户产生的浏览、阅读、评论、点赞、分享等信息行为[9]。本研究基于该定义对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关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类人群:一是关注健康类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二是未关注健康类微信公众平台但关注微信健康方面信息的用户,以期为健康类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过程开放性,有利于研究者发现未知变量,从而进行深入探索。半结构化访谈可以适度地将被访谈者引导在研究问题范围内,使其充分思考和发表观点,有利于研究者揭示其行为内在机理[11]。为深入分析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关注行为,选择半结构化访谈法进行数据收集,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自下而上地进行数据分析,提炼相关论点。基于主要研究问题设计提纲进行预访谈,根据受访者意见进行完善,最终形成正式访谈提纲。其主体包括:一是导入问题:受访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是否关注健康类微信公众平台等;二是关注情况: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情况、关注原因、查看推送信息情况,关注微信健康信息情况、关注原因;三是价值判断:自我评定健康信息价值、能否辨别信息真伪;四是关注态度:查看信息后的表现。
2.2 数据搜集
正式访谈采用微信、电话、面对面访谈等多种形式,共访谈22人,达到理论饱和,见表1。数据搜集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2月。
表1 样本基本信息
3 资料分析
3.1 分析方法
采用扎根理论研究策略,对微信用户在关注健康信息时所产生的信息行为展开研究。扎根理论是较科学有效的质性研究方法[12],适用于探索性或解释性研究。本研究遵循Strauss和Corbin扎根理论版本,采用1、2、3级编码方式,通过质性资料系统分析归纳概念、范畴,进而提升理论高度。
3.2 开放编码
根据原始资料进行逐句编码,形成简洁有力的初始概念,再使用规范化语言进行提炼,实现概念范畴化。在开放编码阶段形成第19个子范畴后不再有新范畴出现,即可认为达到理论饱和,不再进行访谈,至此样本数量达到22人,见表2。
表2 开放编码样稿
3.3 关联编码
通过分析开放编码所得到的不同范畴并进行反复归纳和合并,发现和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关联编码将19个子范畴进行分类整合形成5个主范畴:关注动机、信息渠道、关注表现、影响因素、关注反馈,见表3。
表3 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关注行为关联编码
3.4 核心编码
通过分析主范畴和子范畴关系挖掘核心范畴。在系统分析基础上确定以“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关注行为”作为核心范畴。
3.5 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确保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关注行为理论框架全面可靠,预留50条访谈记录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编码结果没有出现新范畴,由此认为本研究范畴编码达到理论饱和。微信用户关注动机诱导其启动关注行为,开始从不同渠道获取健康信息;继而受到某种因素刺激或者阻碍决定是否产生关注行为,确定关注后产生信息查看、甄别和采纳行为;最后根据所关注健康信息做出相应反馈,见图1。
图1 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关注行为理论模型
4 研究结果
4.1 关注类型
4.1.1 分类 拟采用《2019年健康医疗行业移动APP安全观测报告》的健康信息划分方式[13],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养生类,见表4。
表4 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关注类型
4.1.2 互联网医疗类 主要由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医疗信息服务融合提供线上医疗服务[13],如丁香医生等。这类健康信息因为贴近生活、信息全面而获得较多关注。例如样本5号表示“丁香医生里面信息很多,种类也比较全,能看病问诊,还有教学课程、育儿知识”。
4.1.3 健康养生类 主要包括健康饮食、营养搭配、膳食平衡、保养进补等,因与微信用户生活息息相关而较受欢迎。例如样本7号表示“平时在朋友圈看到高血压饮食搭配、注意事项,都会点进去看看,也会分享给父母,三高现象现在太普遍了”。样本11号表示“爱吃速食食品,但是又担心吃了对身体不好,所以会关注这方面信息,看看吃点什么水果、蔬菜能降低对身体危害”。
4.1.4 其他类别 关于其他方面健康信息,不同微信用户健康信息需求有所不同,关注情况也有差别,如样本3号家人生病,因而关注多家医疗机构微信公众号以便于挂号看病;样本9号为马拉松爱好者,关注跑步运动方面微信公众号;样本12号曾进行整形手术,关注医美方面健康信息;样本7号、18号由于购买按摩椅关注药品器械方面微信公众号。健康管理类主要用于管理健康数据,如血压、心率等;新生儿母亲为照护婴儿选择关注母婴类健康信息。
4.2 关注动机
动机是促使用户进行某种活动,引导和维持人的具体行为的一种力量,人是否执行某项活动是由动机决定的[14]。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归纳出满足生活需求、储备健康知识、追求健康生活和巩固人际交往4个范畴,形成关注动机主范畴。满足生活需求主要包括育儿、照顾老人、病人护理与挂号、节省金钱、产品维护、用药参考等,样本1表示“当妈妈之后开始关注母婴类的健康信息,比如丁香妈妈”,样本3表示“关注医院的公众号,家人生病,方便挂号”,样本8表示“关注用药助手,可以查询一些用药常识”。储备健康知识是指通过关注健康微信公众号或者浏览他人分享健康信息获取健康知识,如样本2表示“收到信息就会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追求健康生活是指运用健康信息指导自己科学锻炼、平衡膳食等,如样本13表示“健康知识可以指导每天如何进食,吃多少蔬菜、锻炼强度的安排”。巩固人际交往是通过分享健康信息联络感情,如样本1表示“宝妈们有一个交流群,经常互相分享育儿经验、交流生活,彼此之间也很信任”。
4.3 信息渠道
根据访谈对象描述,微信用户获取健康信息主要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浏览朋友圈、阅读他人分享3种方式实现。其中包括专门面向健康方面的公众号和会推送健康信息的综合类公众号,如样本1选择关注“丁香妈妈”公众号,样本8表示“人民日报”公众号经常推送健康信息。浏览朋友圈健康信息是比较被动的获取方式,如样本6表示“朋友圈看到喝奶茶的危害,自己也爱喝奶茶,会点进去看看有没有道理”。有的样本会选择阅读他人分享的健康信息,如样本11表示“小伙伴知道我喜欢美食,也关注身体健康,遇到健康饮食的信息都会分享给我”。
4.4 影响因素
根据样本访谈内容编码分析提炼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关注行为影响因素主范畴,形成个人因素、时间因素、内容呈现形式和健康信息意识4个子范畴。个人因素主要体现在健康状况、健康知识储备、性格特征等,如样本6(身体欠佳)表示“这是刚需拓展出来的需求”,样本22表示“会留心朋友圈中别人分享的健康信息”,样本11(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性格)表示“希望家人和朋友都健健康康”。时间因素主要表现在微信用户会定期查看健康信息,或者选择性地查看,或只关注与自己相关的健康信息。受访者表示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健康信息呈现方式是否图文并茂、感官友好、具有吸引力,会影响其继续观看的欲望,如样本20表示“喜欢直观易懂的分享,简单大方又不累赘,清新可爱又科学,像科普书那样的最好”。健康信息意识也影响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关注行为,如样本8表示“关注是因为本来就比较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样本14表示“因为现在空气污染、转基因食品等对身体健康不好,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关注中医养生方面的微信”。
4.5 关注表现
微信用户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包括两阶段。一是选择性查看并对健康信息真伪进行甄别,进一步决定是否采纳,如样本14表示“会定期查看几个权威的公众号,但不会完全相信,会去实践验证,好的内容会分享给朋友”。二是选择性查看后不加辨识地完全采纳健康信息,如样本2表示“只看自己关注的,不会去辨别真假”。此外不加辨识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关注之前就辨识并信任公众号,如样本6表示“特别信任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微信文章都有参考文献”,样本15表示“华西医院公众号属于权威机构,为什么不信呢”;二是盲目信任公众号内容,如样本17表示“感觉公众号推送的内容都挺好,言之有理,逻辑也很畅通”。
4.6 关注反馈
通过访谈内容分析得到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关注反馈主范畴,形成点赞、转发、评论、收藏和无所谓5个子范畴。如样本10表示“有帮助的会点赞”,样本7表示“会转发分享给家人一些健康生活方面的知识”,样本11表示遇到热点话题会参与评论,样本19表示“感觉以后有用的就收藏起来”,样本4表示“看了就看了,也不会刻意点赞”。
5 研究对比
5.1 关注动机
关注动机通常基于满足生活需求,如病人需求、用药参考、老人需求。吕亚兰[15]等指出微信用户由于健康状况而产生健康信息需求,诱发健康信息行为,且健康状态越差的用户对微信健康信息关注度越高。
5.2 时间因素
时间因素对微信用户查看健康信息影响较大,微信用户更倾向于抽出空闲时间,或者在不忙时查看健康信息。与金燕[10]提出空闲时间影响健康类微信公众号关注度的结论一致。
5. 3 信息形式
内容呈现形式一定程度影响微信用户浏览体验。黄灿[16]指出微信用户对以图、文、视频等方式呈现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更愿意关注编辑水平高的微信公众号。
5.4 信息采纳
微信用户采纳健康信息是基于对微信公众号运营机构和健康信息备注参考文献形式的信任,验证了邓胜利[17]的研究结论,即认证与链接对微信用户的信任程度产生显著影响,且认证公众号影响效应更大。
6 建议
6.1 提高微信用户信息甄别意识
微信平台充斥伪健康信息,破坏用户对微信健康信息的信任[18]。部分微信用户信息甄别能力偏弱,公共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公共图书馆等社会教育机构应强化居民健康信息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居民健康信息价值判断能力。
6.2 鼓励微信团队开发编辑软件
微信内容编辑和排版直接影响用户继续浏览、阅读的欲望。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编辑功能较为简单,不能满足运营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建议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发能实现精美图文排版、提供实用的编辑器,可尝试整合第3方编辑器功能与素材。
6.3 完善健康类微信信息发布机制
微信运营者和管理者应制定严格的审查标准和发布机制,对健康类微信公众号认证机构进行资质审查。以提供内容为核心,重视微信内容监管,加大对伪健康信息的打击力度,保证内容真实性及科学性。
7 结语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策略、半结构化访谈法,以22名微信用户为调查对象,通过3级编码分析后发现: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关注行为包括关注动机、信息渠道、影响因素、关注表现和关注反馈5个阶段,且总体属于单一线性过程。微信用户在关注表现阶段,由于个人信息意识、公众号权威性而省略信息甄别环节,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符合用户获取信息一般形态。对于微信用户关注行为,个人因素作为主观因素产生正向影响,时间因素和内容呈现方式作为客观因素产生正向影响,健康信息意识作为内在因素产生正向影响。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未兼顾到样本的男女比例、年龄分布,缺乏深入的人口统计学分析,未来研究将继续补充男性样本、增加中老年微信用户样本量,探索用户性别、年龄差异是否会影响关注行为。二是选择质性研究方法可能存在不足,后续研究可采用混合方法进行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