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1-01-15田双桂沈绍武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中医药网络安全

田双桂 沈绍武 肖 勇

(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 430065)

1 引言

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要求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建立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负责本省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托省级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高等院校、卫生信息中心等建立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将其作为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部分实施基地[1],加强基础硬件、软件、建设指南[2]、管理规范[3]等建设,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本研究基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通过系统在线填报方式收集31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现状数据,辅以电话访谈、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等方法,较全面了解我国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针对调查数据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方法

以31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系统在线填报方式,通过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线填报系统于2019年10月31日-12月15日开放,收集有效数据31份,有效率100%。

2.2 内容

针对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信息化建设现状主要从3个维度进行调查,即组织管理和人员情况、软硬件建设和应用情况(包含基础设施、本地化应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网络安全)、建设管理人员发展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组织管理和人员情况

3.1.1 组织管理 27家由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直接管理,4家依托于中医药高等院校。83.87%的省份在省级卫生健康、中医药发展等规划中纳入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立足于全省视角进行规划和建设。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主要职责为执行国家卫生健康、中医药信息化、统计标准规范和承担本地区中医药行业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见表1。30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均建立管理、运维等相关制度规范,其中26家承担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的具体项目任务,2018年度项目经费达1.26亿元,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组织管理职责逐步完善。

表1 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主要职责分布

3.1.2 人员情况 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74人,其中专职人员占比56.20%。东部省份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人员配置(平均10.09人)高于中部(平均8.13人)、西部省份(平均8.17人),但东部各省人数差异较大(SD为11.88,高于中部和西部),见图1。本科生学历占比55.11%,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分别占比36.13%和38.32%,专业占比最多的是计算机及工科类达到59.12%,见图2、图3。2018年度参加本单位之外培训1 715人次,其中参加网络安全培训70人次。发表论文84篇,获批信息化相关专利17项、信息化相关软件著作权16项。

图1 东中西部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技术团队情况

图2 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技术团队学历和职称分布情况

图3 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技术团队专业分布情况

3.2 软硬件建设和应用情况

3.2.1 基础设施 26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自建专用机房,5家采用租用云服务方式。自建机房面积最大达到1 000m2,配套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防静电、防雷、防火、防潮、防水、温度和湿度监控设备。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机房服务器CPU数量集中在10~50C(占比38.71%),机房存储设备容量在100T以上的占32.26%,西部地区机房服务器CPU数量(SD=0.89)和存储设备容量(SD=1.14)差异较小,见图4。87.09%的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外部网络出口带宽大于等于100M,最小为10M。19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通过专网链接,10家通过互联网链接,2家采用混合方式链接。

图4 东中西部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和存储容量情况

3.2.2 应用系统 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是中医药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进行集中、集成、共享、分析的场所[4],28个省份基本建成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提供统一中医电子病历、辨证论治、中医药知识库、远程会诊、远程教育、中医治未病系统等,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目前共接入中医馆1.4万余家,注册医生3.7万余人,平均接诊341人次。6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构建大数据处理系统,2家建立慢病管理系统,1家建立中医医院综合统计直报系统等。

3.2.3 互联互通 在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与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建设方面,22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已与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其中14家部分实现实时调用,8家实现无缝对接;4家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其中1家尚不具备实现对接、信息互通共享的条件;5家未建成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信息标准应用方面,主要为ICD 9/10,其次为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采用卫生信息数据元类标准频数为11,采用中医药信息元类标准频数为8,见图5。

图5 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信息标准采用情况

3.2.4 网络安全 26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已定级备案信息系统33个,其中第3级信息系统27个。各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运用防火墙、网闸、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网络安全审计、主机安全审计等网络安全技术,建立了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安全组织、信息安全审计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机房安全管理等网络安全制度。28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制定了应急预案,其中一半省份开展应急预案演练。2018年度各地区配套支持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维护经费1.41亿元,其中拨付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经费占比61.25%。83.87%的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依托单位自身进行信息化运维,部分采用外包服务。

4 问题分析和建议

4.1 存在问题

4.1.1 组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调查数据显示部分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规范,3家尚未参与制定本地区中医药信息化、统计发展规划,4家未承担本地区中医药统计相关工作,5家未承担本地区信息安全与保密相关技术保障工作,个别尚未建立管理、运维相关制度规范,尚未站在顶层和全局角度思考其建设与发展,统筹推进、建设和管理力度不足[5],未能成为省级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先锋队和践行者[1],难以独立编制、统筹本省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

4.1.2 专业人才配备不足 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管理规范规定,各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应配备不少于4名专职业务人员,其中医疗(或者医学信息专业)业务人员不少于1名,信息技术人员不少于3名。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度信息技术团队建设中,6家无专职人员,5家专职人员数量在4名以下,4家无医疗(或者医学信息专业)专职业务人员,9家专职信息技术人员数量少于3名。兼职人员总数达43.80%,存在工作时间、精力、专业技术能力有限等问题,无法保障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工作进度和质量。同时针对数据中心技术人员的培训相对较少,网络安全培训不足。

4.1.3 经费投入不足 2018年度各地区配套支持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维护经费中依托单位自筹占比38.75%,后续运行维护经费尚不明确,导致数据中心日常工作开展较困难,不能统筹考虑、制定未来发展计划。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信息化运行维护主要以依托单位运维为主,无法明确经费投入则会给依托单位带来一定困难。

4.1.4 互联互通接口开放程度不高 调查显示各省现有开放接口和代码有限,无法进行部分本地化功能新增及维护,增加与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层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等对接的经费投入和实施难度,互联互通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采用中医药信息元类标准少,在标准规范化应用和管理方面有所欠缺,尚未成为中医药信息标准制度建设与执行的保障基地。

4.2 相关建议

4.2.1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建立并完善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管理体制和有效机制,编制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职能和人员职责,提升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在全省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中的整体规划、指导建设等作用,进一步推动省域跨部门中医药信息化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6],为构建中医药信息化体系奠定基础。

4.2.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开展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人才培养。一方面招聘引进一批专业知识过硬、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专门从事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在现有人才队伍中挑选一批外出参加针对性培训,包括系统研发、系统维护、数据定义、数据分析、信息安全、实施应用等方面,提升其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将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成为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培训中心。

4.2.3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国家层级要积极争取,发挥中医药数据中心在行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强调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在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的作用。省级层面要创新思路,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正常运行。

4.2.4 制定互联互通接口开放规范 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应根据实际研究制定互联互通接口开放规范,加大开放力度,保障与省级其他信息系统、市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和基层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等互联互通,实现数据有效共享和交换。加紧制定一批中医药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中医药与医疗健康信息融合协同信息标准,推动标准实施与应用,为中医药健康大数据应用提供支撑。

5 结语

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省级中医药信息化工作没有专门机构负责、统一平台运维的问题,提升我国中医药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定期开展调查、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对进一步深化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整合省级中医药数据资源,发挥新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中医药网络安全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民航绿色云数据中心PUE控制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基于云计算的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实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