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山地特征的城市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评价与优化
——以承德市为例

2021-01-15张云路

中国园林 2020年12期
关键词:承德市山地公园

张云路

徐拾佳

韩若楠

马 嘉

李 雄*

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山地城市普遍面临建成区内公共游憩空间缺乏和分布不均的发展困境。山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色空间的稀缺,使得城市山地公园成为城市市民绿色休闲娱乐的重要目标场所。很多山地城市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山地公园的建设。相比于城市中地处平坦区域的公园绿地,相关规范中涉及山地公园的建设引导和指标要求相对滞后。城市山地空间游憩服务能力尚不清晰等诸多原因,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错位,导致城市山地公园的游憩空间设置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使人的游憩体验感大大下滑,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山地绿色空间的游憩需求。因此,城市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的评价和优化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基于山地环境的本底特征,评估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科学认识山地公园供给和市民游憩需求的匹配程度,为城市山地公园的优化提供支撑[1]。本文以北方重要山地城市——河北省承德市为例,探讨城市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评价,并提出优化指引,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山地游憩公共空间的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为政府等建设主体了解该城市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发展现状,以提升城市空间的游憩环境品质与服务能力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2]。

图1 中心城区山地范围分布图

图2 21个中心城区山地公园分布图

1 相关概念与研究

1.1 相关概念

本文定义的城市山地公园是指以具有明显高低起伏变化的地形环境为基址,空间结构变化丰富,依托山地地形和丰富植被所营造的公共开放场所。从绿地价值体系看,山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基底,也是山地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3-4]。对山地公园进行绿色空间环境评价与优化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绿色发展进程中的在地实践,也是对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人居空间的再提升与再优化。

游憩服务能力是指一个系统在不破坏自身系统稳定性、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能提供游憩服务的程度。其不仅受物理空间的时效性影响,也与使用主体的利用效率有关[5],可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游憩环境与游憩体验,是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重要属性,充分发挥其服务于人的价值理念,反映城市人居生活品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山地城市建设用地内部绿色游憩空间局促的现状,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对于优化山地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质量、提升山地城市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6]。

1.2 游憩服务能力研究

游憩服务能力研究作为绿色空间游憩功能开发和利用的有效依据,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展了城市绿色空间的游憩服务能力研究。国外一些学者研究游憩服务能力时涉及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可用性和公正性等方面,更为关注城市居民使用的便捷性、舒适性及弱势群体的可获得性[7],对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研究经验得出其服务能力主要以其空间规模和服务半径为评价标准[1]。国内学者也有相关研究,例如,李华以上海市为对象,考虑市民对城市生态空间的游憩需求和空间格局的特征,以体现可达性、功能完整性、城市空间和游憩满意度等为目标,选择更能反映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服务能力水平的综合指标构建评价体系[6];王志芳在对四川省武胜县进行县域景观游憩服务评价时指出,应综合考虑景观游憩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独立性原则,从景观游憩服务的吸引力和使用度两方面构建当地景观游憩服务评价指标体系[8];席京在对不同规模城市公园进行游憩服务能力的综合评价时,首先构建以城市公园分布格局、居民使用状况、可达性等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不同规模城市公园进行综合游憩服务能力评价[9]。

目前很多游憩服务能力研究主要针对普通的城市公园绿地。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山地公园作为山地城市绿地空间铺设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城市山地公园逐渐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载体,具有很大的游憩发展潜力[10]。但是目前缺乏关于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城市山地公园相比于平坦地形的城市公园绿地地形更为复杂、生态系统更加敏感,导致现有的公园游憩评价体系无法充分对应城市山地公园的诸多相关游憩因子,所以普通的城市公园绿地的游憩服务能力评价研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城市山地公园。因此,本文在参考前人对其他城市绿色空间的游憩服务能力研究基础上,基于山地环境本底特征,综合考虑各参评因子,并从游憩体验者的视角,既考虑山地公园规划对于市民的客观游憩供给,又重视市民游憩的主观需求与感知,构建适用于城市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据此提出城市山地公园游憩服务优化指引,希冀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绿色空间环境,为科学保护山体生态系统和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提供理论支撑。

2 研究区域

承德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冀北山区,属燕山地槽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此外有滦河、武烈河两大水系流经。本研究范围为《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所确定的中心城区,共设双桥区、双滦区与高新区3个行政区,总面积约为1 103.4km2。其中山地区域约为956.3km2,占中心城区总面积的86.7%(图1)。

承德市中心城区以山地地形为主,平原分布极少,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同时市民对绿色空间的游憩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当地政府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先后建立了众多的城市山地公园[11]。目前,这些城市山地公园虽已对外开放,但是经现场调研,市民的使用率或使用满意度较低,并不能充分满足市民们的游憩需求。本次研究区域为承德市园林中心提供的2020年中心城区21个现状山地公园(图2),面积共计87.02km2,同时本研究不涉及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等文化遗产区域。

图3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 研究框架

本研究相关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与遥感影像数据,以及承德市园林中心提供的部分城市基础数据,并对当地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对山地空间的游憩需求与感知。在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应用多因子评价分析法进行研究,共包括以下4个步骤:1)结合承德山地城市需求和特征,采用德尔菲法(Delphi)[12]筛选确定影响山地游憩服务能力的主要因子,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并根据研究区域的山地特色、市民需求确定单项指标测度;2)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值[13];3)借助ArcGIS处理各因子的相关数据,并将其加权叠加,得到山地游憩服务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4)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划分游憩服务等级,提出相应的游憩服务能力提升意见和指引。

3.1 基于山地特征的评价指标确定

相比平原空间,山地空间不仅拥有更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具有复杂的地形条件与更加敏感的生态系统。基于山地空间特征,本文评价城市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主要从两方面考虑,即山地环境提供的游憩服务与人们对山地游憩环境的感知。针对山地空间,自然独特的地形地貌与竖向植物景观营造了充满山地特色的游憩环境[14]。同时,山地公园的景观吸引力与设施服务功能也是市民游憩最为直接的服务感知。此外,山地公园的容纳性与可达性关乎市民游憩的便利度,因此承载力与区位条件是游憩服务的重要考虑因素。通过对承德市中心城区的山地公园与人群满意度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借助前人相关文献查阅和德尔菲法咨询专家,最后筛选确定了与承德市山地公园游憩服务密切相关的13个评价指标,并划分为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准则层,以此构建了适用于承德山地特征的城市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图3)。此外,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场地实际数据,确定了单项指标的3级标准与分值(表1)。

3.2 计算指标权重

本文通过借鉴传统的绿色空间游憩服务能力评价研究,采用基于AHP法、由多位专家参与的“群体决策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邀请风景园林、城乡规划、旅游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填写判断矩阵,按1~9比例标度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15]。使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进行指标权重测算,判断矩阵均满足一致性,各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3.3 确定游憩服务能力等级

在确定了评价指标、指标测度与指标权重后,应用GIS按照指标测度对各个指标因子进行重分类,将各个因子评价标准统一到一致的量级评价体系中,然后再对这些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即可得到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综合评价等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游憩开发建设意见和指引。

4 结果与分析

4.1 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各指标因子评价效果可视化

利用GIS平台图示化表示承德市中心城区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各评价指标的强弱程度,建立各指标信息库,对应的空间分布如图4所示。在游憩环境层中,中心城区东侧的山地公园植被覆盖情况较好,如双峰公园、鸡冠山公园、僧冠峰公园等,覆盖度一般高于50%;靠近滦河、武烈河水系的山地公园均较为亲水;位于中心城区远郊的鸡冠山公园、夹墙山公园拥有丹霞地貌,地势地貌景观更为奇特丰富。在游憩设施层中,位于双桥区山地公园内的服务设施功能、设施分布与设施维护情况明显优于双滦区与高新区,说明双桥区的建设发展更快,人民日常生活更为丰富。但从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综合结果来看,承德市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服务设施体系不够完善,服务体验感较差。在游憩感知层中,一般植被丰富、地形起伏大、具有丹霞地貌的山地公园视觉吸引力与景观美感度较高,更为醒目,还有个别公园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在游憩承载层中,城市建成区附近的山地公园供游赏活动的面积较大,占山地公园总面积的比例较高,但人均占有面积较小,承载力较低。在游憩区位层中,靠近城市建成区的山地公园周边道路密度较高,且距离居住区较近,方便市民到达。

4.2 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综合评级

基于前文确定的指标权重,利用GIS对13个指标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并采用自然断裂法将山地游憩服务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划分为3级,得到承德市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水平(图5)。具有较高游憩服务能力的山地公园共有7个,主要分布在双桥区建成区附近;具有中等游憩服务能力的山地公园共有8个,主要分布在浅山区域;具有较低游憩服务能力的山地公园共有6个,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的远郊区域。针对不同的游憩服务能力水平,本文提出如下山地公园游憩服务开发建设指引。

表1 游憩服务能力评价标准与分值

图4 单项指标评价图示

4.3 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利用指引

对于承德市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开发利用,无论游憩服务能力高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是首要原则,保证山地特征维护是前提条件,考虑市民游憩需求是重要因素,因地制宜地对山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推出各自的品牌特色,不断完善游憩服务体验,从而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质量。

1)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山地游憩体系。

承德市山地空间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奇特的丹霞地貌与深厚的在地文化等,因此要进行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提升,重点要充分挖掘山地空间的自然与文化特质,发挥山地区域的格局优势,打造品牌特色鲜明的山地公园体系。例如,依托远郊的山野丛林打造风景体验型山地公园,依托地形变化丰富的山地条件打造运动型山地公园,依托奇特的丹霞地貌打造研学型山地公园等。充分挖掘山地空间的本底特征,打造风格迥异的山地景观,提升山地公园景观的美感度与吸引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游憩体验与游憩感知,实现山地资源价值最大化输出,寻求特色山地公园体系建立最优解。

图5 山地游憩服务能力综合评级

2)完善游憩服务设施体系,增强游憩体验舒适感与安全感。

由于山地公园独特的地形条件与自然特征,使其游憩体验不同于平原地区,服务设施的完善与管理维护水平是影响游客体验感与公园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山地公园建设要尤其注重交通设施、娱乐设施、环卫设施等服务设施的类别、分布与维护等情况,以及设置地质灾害警示系统、雷达监测系统与紧急报警系统等安全设施,不断提升服务设施的完善度,从而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山地公园游憩服务体验。

3)提高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可达便利度和服务效率。

城市山地公园建设作为一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工程,应当与其他市政设施,特别是城市交通系统等设施建设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通过注重城市山地公园周边的道路设施建设与慢行系统规划,提高该区域的可达性,缩短居民的通行时间,提升山地公园的服务效率。新建的城市山地公园选址也要注重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相互协同。

4)均衡山地公园空间承载与分布,实现全域化服务覆盖。

在城市空间格局中,应注重各片区的山地公园均衡分布,在人口密集、土地利用率高的区域附近,难以增加新的山地公园,可利用建设用地附近的小型山地,建设服务周边市民的社区型山地公园,从而缓解中心城区内部城市公园由于人流量过大造成的服务压力。而建设发展较慢的城市区域应集中建设服务完善、特色鲜明的山地公园,使居住在各个区域的市民均可享受山地公园的绿色游憩空间,同时结合周边区域注重山地公园的容纳度,使城市山地公园提供的社会服务更加均衡公平。

5 总结与讨论

城市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是推动山地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课题,对于城市化进程下满足山地城市市民绿色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方典型的山地城市承德市为例,借助ArcGIS研究平台,构建了适用于山地环境特色和市民游憩需求的山地游憩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通过数据叠加分析,得到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并针对承德市中心城区山地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游憩服务能力的建设指引,为城市山地公园的主题特色挖掘、服务设施配置、城市规划协同、空间规划布局构建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定量化支撑。

本文对城市山地公园这一区域绿地空间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了全面研究,着重分析了山地环境本底特征,注重人们对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与感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山地环境对人们游憩体验的影响,构建了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该研究主要针对承德市中心城区的山地公园,因此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公园游憩服务受多种因素影响,既与公园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及城市交通条件等客观因素有关,也与居民个人游憩偏好及其社会经济属性特征有关。在今后研究中,针对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差异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尚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表2 游憩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注:文中图片均由徐拾佳绘制。

猜你喜欢

承德市山地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山地草甸
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
承德市
承德市
在公园里玩
保水剂在山地核桃园中的应用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轻轻松松聊汉语——夏季避暑胜地——承德市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