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六教合一”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实践

2021-01-15尤建祥

黑龙江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实训

王 辉,孙 伟,尤建祥,孙 卓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六教合一”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实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1]《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以及《辽宁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关于“四个着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依据《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和《辽宁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抓住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战略机遇,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抓手,全面推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1 实践背景

近年来,盘锦市着力打造“空间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机制体制转型”四个转型的总体发展格局,确立了能源装备制造、石化及精细化工等六大重点接续替代产业。在辽宁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和盘锦市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新背景下,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装备制造类专业的技术人才做重要支撑,保障产业的建设与发展[2]。

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教学要素对接企业生产“不系统、不紧密、不及时”的问题,致使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系统性不够,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转型升级岗位实际需要脱节[3];教学实施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不紧密,致使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岗位新需求脱节;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致使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行业技术新发展脱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2 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培养高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教育深化改革以及教学条件不断完善,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进入实施阶段,但从目前来看,政府、企业、职业学校、学生四者关系协调还不够充分[4],在产教融合深入开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企业冷,学校热”的矛盾,同时很多配套政策也不完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不能完全兼顾企业的主体地位和权益,没有在学校追求的社会利益和企业追求的经济利益之间建立长效有机对接[5],校企合作的现有办学模式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大、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在深度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群依托《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项目》《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和《中德(盘锦)双元改革城市试点项目》,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六教合一”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实践研究。

3 实践内容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服务地方为使命,坚持质量提升为目标。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着力打造集教学、科研、技术积累、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校企双主体”产教融合多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构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命运共同体,最终达到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

以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生产与教学相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应用实施“双主体、一纽带、德技并修、五对接、六合一”的产教融合新理念,打造“一德三能、校企互聘”的教学团队、“线上线下、四维统一”的教学资源、“教学科研、产服一体”的教学基地、“真实项目、情境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做学合一”的教学过程、“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教风学风,形成教学要素通过实践项目有机融为一体的“六教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4 实践路径与解决的问题

针对“教学要素与生产不系统,要素之间缺乏黏合剂不能同频共振;教学过程与生产不紧密,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教学评价与生产不及时,教学内容不能随动企业转型升级”等问题,本成果通过创新产教融合路径的实施,遴选典型企业,选择典型生产制造过程,建设典型实训基地,应用典型案例,编写典型教材,设计典型教案,共建典型研发中心,构建“六教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予以解决[6]。

4.1 教学要素通过企业生产项目融为一体

第一,构建“一德三能,校企互聘”的教师团队。与辽河油田华联集团、辽河油田晨宇集团、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订单人才培养,聘用企业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学生授课、指导实践,校内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通过互聘共享师资团队,校企共同设计了以工业4.0智能制造生产线作为典型产品的多项目多任务课程模块,组建生产、研发、教学一体化团队。

第二,开发“线上线下、四维统一”的教学资源。围绕企业典型生产案例,设计项目化的典型教案、工作页等教学资料,对接企业的岗位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扩展提升能力开发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开发《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等系列专业群校企合作典型教材。

第三,共建“教学科研、产服一体”的教学基地。共建校企双主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即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内校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机械工业职业技能508鉴定站、西门子(中国)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实训中心、盘锦市教育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将现代企业管理思维与信息化教学手段及方法运用于人才培养过程中。

第四,实施“真实项目、情景导向”的教学方法[7]。根据产教融合合作企业生产过程,形成以情景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设计方案,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分模块分阶段多层次开展实训教学和识岗实习、适岗实习、轮岗实习以及顶岗实习。

第五,融入“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教风学风。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从教师到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2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第一,跨企业培训中心实施项目化教学。团队教师通过西门子(中国)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实训中心和盘锦市教育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围绕产教融合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开展教学研究,并将研究设计的项目实施在学生学习与训练过程中,学生分功能模块完成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工业4.0智能制造生产过程。

第二,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生产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分阶段安排校内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践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岗位实践完成对企业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提升,同时弥补完善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学习效率和职业素养明显提升。

第三,校企共同研发科研攻关项目。教师联合辽河油田华联集团等校企合作单位及企业工程师,围绕盘锦地区装备制造企业开展社会服务,面向企业员工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生产技术服务、设备技术改造等,并将服务课题项目转化为校内教学项目,扩展学生专业技术技能。

4.3 深化校企师资队伍的教学研究

第一,重构行动领域课程体系。按照订单班人才培养要求,以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融入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程,以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为手段建设线上教学资源,重构“线上线下、四维统一”行动领域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重组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搭建五横五纵一平台评价诊断体系。专兼职教学团队、学生共同制定教与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生产需要,教学方法是否体现情境引导的项目化教学,教学过程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效果是否满足项目实施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实现教学与生产及时对接[8]。

5 结语

在实践过程中与辽河油田华联集团、辽宁中蓝电子、辽河油田晨宇集团等公司开展了人才订单培养合作,根据产业和企业需求,校企共同制定随动企业技术改造与更新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培训模块”的建设思路,以岗位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为指导,以企业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融入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程,构建“实训场所与工作环境统一、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统一、项目要求与工作任务统一、训练规程与工作流程统一”的“线上线下、四维统一”行动领域课程体系。通过创新实践提出了“双主体、一纽带、德技并修、五对接、六合一”的产教融合新理念;提出了“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培训模块”的课程体系重构新方法;提出了“教学科研一体化、生产服务一体化”校企双主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及反哺教学新路径;提出了“一德三能、校企互聘”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提出了“五横五纵一平台”的科学评价诊断体系;提出了“双主体、共培养、同发展”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深化质量内涵,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形成了“六教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六教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的实施过程中,深化了育人机制改革,更好地开展了服务和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提升了学生就业质量,发挥了职业院校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教书育人工作中,还要不断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求真务实,开拓进取。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