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背景简析编辑出版业困境与发展前景

2021-01-15林庆咸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1年36期
关键词:出版业传统媒体受众

林庆咸 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新媒体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渠道,利用智能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电视、电影、购物、娱乐等多元业务的传播内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支撑,可以跨越地域、空间、时间的限制,打破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限,实现媒体全球化发展[1]。新媒体快速发展,对传统编辑出版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并形成了数字出版、电子书以及在线付费阅读等多种业务形态,传统编辑出版业的发行量、阅读量、订阅量明显下降,导致传统编辑出版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编辑出版业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必须加快编辑出版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才能积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

一、新媒体对传统编辑出版业造成的影响

(一)线性传播向双向传播发展

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作为我国四大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从传媒机构经过媒介传输到接收者的单项、线性传播,与受众缺乏互动。报纸、杂志受到篇幅限制,只能截图最有价值的信息,迎合大部分读者的需求,无法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要求。广播信息稍纵即逝,不容易保持和记忆;电视兼具声音、画面、文字等多种媒介,但是受到地域和媒体结构的特点,无法将信息覆盖到所有人。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社交平台的涌现,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传媒机构,向观众传递信息,社交平台为媒体和受众建立了双向互动平台,改变了传统媒体线性传播方式,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变成了参与者或者传播者[2]。受众可以在线与传媒机构进行评论、实时互动,单向传播逐渐向双向传播转变,提高信息传播的实效性。

(二)传统媒体话语权降低

QQ、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传媒领域的垄断地位,受众通过各种平台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界限逐渐减弱。通过社交平台,每一个人都是记者,可以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部分网络大V拥有成百上千万的粉丝,他们在网络上充当意见领袖的作用,可以起到舆论引导作用。传统媒体的话语空间逐渐压缩,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声音[3]。新媒体的碎片传播方式,降低了新闻把关人的作用,导致网络上话语失范现象越来越严重,网络谣言、不当言论影响到受众情感,导致部分受众对传统媒体失去了信任,降低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三)用户需求多样化

新媒体具有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特点,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新媒体的传播建立在超文本、超链接基础上,打破了过去传统媒体版面、时间、内容和地域方面的限制,大大扩展了受众的视野,信息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提供的内容。针对热门事件,新媒体可以实时跟进,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其次,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很大,很难聚精会神阅读一本书、看完一段视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受众的接收信息的方式,通过智能手机可以完成购物消费、观影、支付、阅读等需求,传统的纸质书籍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涌现了喜马拉雅APP、荔枝微课等电台APP,APP汇聚了各种类型的小说读物和有声读物,可以为受众提供听小说等服务,受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主播和内容进行收听[4]。

(四)阅读习惯的改变

新媒体的便捷性、实时性、双向互动性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信息、查阅新闻、收听新闻、购物消费等业务,单一的阅读媒介和阅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根据中国互联网消费数据统计,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3%,智能手机的发展加速了移动阅读进程,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亿元,移动阅读改变了原有的内容运营、营销方式、商业模式,读者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小说,极大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传统编辑出版业,读者如果想要阅读某本读物,需要到图书馆、书店阅读或者购买,阅读便利性比较差。新媒体的便捷性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很多人在厕所、吃饭、坐车等零散时间进行阅读,由于时间有限,阅读的内容比较简短,碎片化阅读方式盛行。

二、新媒体背景下编辑出版业困境

新媒体以个性化服务、实时互动获得了用户的青睐,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逐渐衰落。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逐渐转型,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研发终端阅读器、新闻网站,开通官方微博号、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好,但是传统平面媒体向网络媒体转变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辑内容缺乏创新

编辑出版产业是以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多种传播媒介的信息产业集权,是以知识、信息为主体的特色行业,具有传播文化、教化功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我国出版行业的发展,2019年我国印刷出版行业营业额将近20000亿元,不包括数字出版行业。其中图书出版营业额将近100亿元,远超同类产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阅读产业的发展,2013年后移动阅读、电子书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业发展,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方式以便捷性、互动性、低成本获得年轻人喜欢[5]。起点中文网、万方数据库、榕树下等大批网络技术提供商拥有了大量的读者和网络写手,垄断了市场的电子图书,部分技术提供商不满足于技术服务,逐渐专项内容提供商。部分网络小说在网站获得了大量的点击率,拥有了大批读者后,编辑出版社才开始印刷纸质图书。近年来,在起点中文网连续获得超高点击率的《鬼吹灯》《庆余年》《斗罗大陆》等系列小说往往是在网上拥有超高点击率和原著粉才逐渐开始出版,并将其进行影视改编获得了极大地成功。传统编辑行业为了提高发行量,往往跟风选择或者出售同类型风格的图书,造成图书销售下降,库存积压。

(二)读者流失

传统媒体受到出版周期的影响,从编辑策划——校对——排版——印刷——发行等流程,需要一定的周期,中间环节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版成本。新媒体阅读以手机、移动终端、电脑等媒介,省去了中间许多环节,成本相对比较低,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新闻咨询、小说更新篇章,并在新媒体平台与作者进行实时互动,创作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读者的需求,创作更多符合读者需求的作品,提高阅读量和点击率[6]。根据第十六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92.8%的人阅读方式逐渐从纸质阅读电子阅读方向转变,传统编辑出版业的读者不断流失。2013年12月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劳埃德船舶日报》宣布停止发行纸质版,逐渐转向数字报。2016年3月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独立报》宣布停止发布纸质版,只保留新闻客户端和新闻网站。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达到351.6亿元,同比增长21.8%,用户付费意向达到86.3%,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

(三)缺乏新媒体编辑人才

新媒体融合了图文、视频、动画、文字、音频等各种媒介,改变了编辑出版的生产模式和传播方式,信息发布者不再是传媒机构、编辑记者,而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交平台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传媒机构。这对传统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编辑出版工作流程是为投稿、审稿、编辑校对、排版印刷、发行等流程,编辑主要负责印刷内容的把关审查,工作相对简单。在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必须具备采、编、制、编等媒体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了解不同媒体受众特点,根据受众的要求进行选题策划,因此编辑还需要具备营销策划、网络公关、信息检索、计算机应用、产品包装等方面的能力[7]。我国大部分编辑出版单位经过过去黄金发展阶段,规模不断壮大,与此同时,机构组织庞大,出版社的编辑主要以传统编辑为主,编辑部人数多,主要负责选题策划、编辑、校稿等工作,摄影记者主要擅长平面摄影,在视频拍摄、视频制作方面与传统电视台的摄像记者存在一定的差异,编辑记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视频的拍摄、剪辑制作。很多编辑记者无法胜任新媒体采、编、制、播,只能完成单一的编辑、摄影等工作,无法满足全媒体的发展要求。

三、新媒体背景下编辑出版业发展方向

(一)创新编辑出版内容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编辑出版业是挑战也是机遇,编辑出版业必须抓住新媒体的契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全面与市场接轨,出版物的选题策划、宣传、发行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出版前做好市场调查,了解到市场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抢占机会,出版符合市场需求的出版物,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在传统媒体时代,独家报道、独家新闻、独家发行等内容是影响到一个传统机构的关键,内容的稀缺性决定了出版物的价值。在信息时代,每天接触大量的信息,部分新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故意制造话题,发布虚假信息,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网络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新媒体的监督管理越来越严重在传播链中,内容生产依然处于整个传媒产业链的上游,内容为王依然是新媒体时代媒体发展的基础,谁拥有了优质的内容,才能在媒体竞争中取得优势。传统编辑产业长期扎根出版业,拥有丰富的资源,要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舆论导向,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8]。比如河南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河南历史文化的优势,打造河南文化名片。近年来推出了以豫剧为主的传统戏曲《梨园春》,展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武林风》,2021年春节推出的《唐宫夜宴》,端午节推出的端午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水下舞蹈《祈》将端午节祭祀文化、民族舞蹈、中国杂技等元素融入其中,播出后受到全网关注,纷纷被其他电视台点赞转发,收获了大量好评。这是河南卫视不断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媒体不断坚守,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结果。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全媒体方阵

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媒体,互联网技术是新媒体的基础,编辑出版产业想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积极拥抱互联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消除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边界,实现手机、电脑、电视、移动终端的多屏合一,不断提高用户的体验满意度和黏性,打造全媒体方阵,扩展出版业务。数字出版业快速发展,阅读收费模式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为数字出版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传统编辑出版社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客户端等多个媒体开设社交账号,提高媒体覆盖范围,以优质的内容吸引更多的观众[9]。其次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出版业与外部渠道信息联通,搭建大数据平台,为消费者提供高价值的数据产品,实现产品增值、服务增值。在短视频、客户端等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挖掘优化内容,根据用户个人画像,定向为用户推荐信息,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以人民日报社为例,人民日报社作为一家党媒机构,在新媒体发展初期,快速融入新媒体,从报社逐渐转为集报、刊、网、微、端等多种载体的全媒体,客户端用户超过2.61亿,新浪微博粉丝数超过1亿,微信公众号订阅号数量超3200万,抖音账号粉丝拥有8000万。在传播方式上坚持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介形式,提升了报社舆论传播力。

(三)提高编辑综合素质

长期在一线的编辑工作者,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已经固定下来,短时间无法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要求,影响到传统编辑出版业与新媒体的融合。编辑出版业想要打破现有的生产经营困境,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积极拥抱互联网,建立互联网思维,一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转变自身身份,从一名编辑逐渐转变为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公关经理,营销人员,关注用户的阅读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及时提供数字化内容[10]。其次,要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发布相应的阅读内容,满足平台观众的阅读需求。微博内容篇幅短,需要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主要以短视频进行呈现,编辑记者将信息编辑制作短视频在平台上进行发布。编辑出版产业定期开展培训,转变编辑工作思路,让他们掌握新媒体技能,满足数字化发展需求。同时还要加强挖掘、储备和开发新媒体生态领域的技术人才、内容生产和经营管理人才,满足数字化出版发展需求。

(四)优化组织架构

新媒体具有实时性、双向互动、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编辑出版业要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建立适应互联网传播的组织架构。因此,传统编辑产业要加快内部机制改革,改变原有臃肿组织架构,工作效率低等局面,打破部门分割、编制束缚,建立跨部门协作、项目分工的工作模式。成立新媒体发展中心,出版社社长担任新媒体中心总负责,各个部门负责人分管相关部门,负责统筹内部关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管理创新,驱动内部创新,满足新媒体发展的决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发展要求,加快融媒体发展步伐。

四、结束语

新媒体快速发展推动了出版产业链的发展,传统编辑出版业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建立互联网思维,打破原有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用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打造优质资源,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猜你喜欢

出版业传统媒体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