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采购管理模式的几点探讨
2021-01-15刘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刘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采购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供应链管理下是否能够做好采购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利润,也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为了赢得竞争,企业必须要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管理进行详细规划,提升管理的有效性。要特别注重对采购环节的管理,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对成本进行控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管理模式。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内部管理,逐渐开始从传统管理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变革。通过有效开展供应链管理,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并对上下游企业进行集聚,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供应商、材料工厂等集中于一体,形成涵盖多主体、多单位的产业链。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且还能够为企业更好地开展战略规划、生产产品等提供便利。可以说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布局,是基于现代化采购模式、网络结构框架理论而形成的新兴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活力。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特征
第一,简化采购环节。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在采购过程中更为关注流程的精简,通过对流程的重塑和规范,提升采购的有效性,降低采购投入,这样能够促进采购管理价值性的提升。第二,多元化体现合作方与采购因素。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更为便捷,这对于企业采购带来了有利作用,企业可以重新布局采购有关的因素,如产品、价格、市场、物流方、合作方等,并对布局进行系统探究,整体对物流模式、合作信誉、产品信息等进行规划,实现对采购过程的开放式布局与集约式管理。第三,提升采购的组织与协调效率。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采购需要进行科学布局,并做好各个层面组织的协调工作,通过构建科学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优化采购环节,从而达到多方协同、配合、保障的作用。第四,信息化特征。供应链管理并非传统人工管理,而是借助于互联网信息系统实现对各个环节的管理,采购管理也应当对互联网进行科学运用,通过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信息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搜集和评估,为采购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基础。
二、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的模式
(一)JIT模式
JIT模式是企业采购管理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模式,也可以将其叫做准时化采购模式,是在重复制造环境下形成的模式。这种模式将无效劳动力全部消除掉了,注重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分析,强调控制物流,降低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在企业全部经营管理活动中都体现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并准确预测产品需求。
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通常会运用订单驱动的采购模式,需求方和供应方以订单为核心进行运作,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制造部门开展对应的准备工作,在供应商接到采购清单之后对物品进行准备,并进行交付。如果用户需求变化,那么制造订单会产生驱动作用,相关人员对采购订单进行改变。如果不运用这种准时化采购方式,供应链企业往往无法及时适应变化过程,从而会导致企业采购面临系列问题。因此可见JIT模式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将供应链管理的协调性与集成性作用全面凸现出来。
JIT采购模式的优势:其一,能够促进采购质量的提升。在该种模式下,企业可以降低购置原材料与外购件约25%-63%的成本。其二,提升供货时效性。由于送货批量小且频率高,所以能够对物流环节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控制,提升供货的及时性。其三,降低库存。该种模式能够降低企业约40%-85%的原材料库存。其四,降低采购价格。由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制造商、供应商等之间实现了紧密联系,且运用长期合作订货的形式,所以能够取得规模效益,并将采购过程中的诸多浪费现象消除掉,如装卸费、检验手续费、订货手续费等,这就能够帮助企业降低采购价格,节省采购成本。
(二)CPFR模式
这种模式指的是将库存管理作为基础,运用多种技术模型对信息进行共享、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促进企业与供应商紧密合作,提升预测准确性,并降低库存和供应链效率的模式。其能够对采购过程中的异常变化进行预测,使供应商、企业等都可以做好准备工作。CPFR模式的原理为,通过识别制造商和零售商、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的不协调部分,使各方修订预测,而对补货准备进行优化。
CPFR采购模式的指导原则为:其一,采供双方要将消费者视为运作流程和框架结构的核心,并将价值链作为运行的基础。其二,采供双方应当加强配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共同开发,以形成科学预测的系统,以更好地对供应链计划产生驱动作用。其三,采供双方应当统一意见,共享信息,并共同承担风险。
三、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的策略
(一)阶层式策略
任何企业都有多个领导阶层,各个阶层对采购模式负担着不同的职责。管理层在采购的过程中往往更为注重企业前景以及市场地位,所以其通常制定的采购策略是针对整个企业的,在制定策略的过程中注重考虑其他企业的竞争策略、采购价格等。管理下层,即间接采购管理者,他们在采购过程中主要负责分析各个供销商的价值以及产品价格,计算存货、库存等,并对各个部门进行协商,推动部门合作。采购阶层,即购买主体,他们主要负责具体的采购活动,对采购费用和材料质量负责。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企业应当科学划分阶层,为每一个阶层设定对应的职责和任务,使各个阶层的人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这样才能够提升采购的有效性。可以说阶层式采购策略是推动采购工作高效完成的关键,也是在企业发展中较为重要的采购策略。
(二)竞争式策略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激烈化,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也更为复杂,在采购过程中也应当做好全面性分析,制定竞争性的采购策略。第一,假设采买企业有较大的优势,那么采购者可以运用激进采购策略,尽量在供应商接受度内降低价格,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利益。在压价的过程中应当考虑供应商接受度,避免超限度压价,否则会导致供应商终止合作,破坏供应链;第二,假设供应商有较大的优势,那么采购者应当采用防御化策略,要调研行业中的同类供应商,并与其进行交流,寻找更有价格和质量优势的供应商,以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第三,假设双方优势均衡,哪一方都没有明显优势,那么要运用中庸采购策略,在合作的同时开展谈判,维持协定。也可以运用退一步战略,尽量不要出现绝对优势而导致价格升高。
(三)全面式策略
全面式采购策略是对如上两种策略的综合,其要求采购人员在采购的同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多种采购策略。这需要对供应商提高要求,并对采购渠道、供应商潜力、代购等进行整合,保证供应策略的达成。在采购活动开始之前,企业还要进行供应商的寻找,发布有效信息,提升自身的议价优势,且在谈判时还要注重观察,为自身留有底线。其策略有两个,即依环境变动而采取策略、支持供应策略。前者策略要求采购有关的员工明确采购管理变动的影响因素,并对环境进行了解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对策略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后者指的是采购方要专业辨别供应商,通过参观培训、合作等形式对其实力、能力等进行了解。
四、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的措施
(一)转变理念与思维
第一,企业决策者要坚持“效率”思维,从企业发展的大层面上对采购模式、采购流程进行规划,打破传统的固化思维,积极运用新思路、新理念推动采购工作的创新;第二,采购管理者要积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接受新的模式,并大力运用供应链管理采购模式,提升采购的有效性;第三,基层采购者也要创新理念,在采购过程中积极进行新方式的探索,对供应链采购流程进行科学运用,促进思维的创新。
(二)构建科学的供应链管理采购制度体系
在供应链管理采购过程中,制度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采购活动的“总指挥”,通过对这一制度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能够为采购工作更高效地开展带来便利。首先,要对供应链管理采购模式职责和义务进行明确,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保障。采购工作是系统性工作,并非单一工作,有复杂的流程,且需要在各个节点、各个环节指定对应的负责人,如联系物流方、联系供应商、对市场信息进行搜集等,应当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保障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构建科学的供应管理制度。要以提升供应链采购模式的科学性、稳定性为核心,对供应链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细化具体工作,提升采购流程的科学性,带动采购效率的提升。
(三)大力培养供应链采购管理人才
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供应链采购管理人才欠缺的问题,导致采购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整体效率、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对此必须要注重培养专业化采购人员。首先,要对现有的采购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为其传递供应链管理有关的理念,使其能够更好地将管理技能与理论知识融合起来,掌握丰富的管理技巧;其次,提升招聘标准,吸纳高素质采购人才。可以通过提升采购人员的薪酬、优化工作环境等为采购人员提升吸引力,招纳更高端的人才,带动企业采购水平的提升。最后,加大力度培养实战型人才。供应链采购管理单靠理论认同是不够的,要通过大量实践积累经验,提升技能,且要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验,还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业务活动进行深入了解,有跨领域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够切实提升采购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当注重对这些内容的传输,大力培养实战型采购人才。
(四)加强数据与信息管理
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还应当注重数据与信息的管理,要通过构建满足制度和业务需要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开展线上管理工作。这需要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选型与设计,完成系统与企业供应链发展的协同,以确保能够通过系统对供应链整个领域中的信息数据进行统筹分析与运用。同时,企业应对行业供应链相关信息进行搜集,通过其余数据与市场数据的统筹分析,为企业更好地制定决策规划、采购计划等提供有利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