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探索
2021-01-15于青华辽宁中医药大学
于青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高校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摇篮,承载着大医精诚、慈善博爱、尊重生命等价值情怀。在中医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中医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有机结合、协同育人有着重要意义。思政教师与中医药专业课教师在大思政育人背景下应携手共进、同向同行。
一、中医药高校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对思政理论课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拓展其内容的广度与宽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对课程思政有着重要意义,增强了中医药专业课教学的思想深度、理论厚度和价值效能。在中医药院校,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厚植职业人文情怀,提升思政课育人的效果,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有助于中医药院校学生厚植职业人文情怀
中医药院校是专业程度较高的大学,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务相关工作,因此更需要学生们在思政教育引导下,坚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成为真正心怀大爱、恪守职业道德、为解决民众疾苦不懈努力的好医生。在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推进学校全员、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有助于培养医学生们爱岗敬业精神,树立崇高的职业价值观念,形成职业道德情怀。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有助于提升中医药院校思政课育人效果
中医药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以人为本、济世活人的价值追求;大医精诚、淡泊名利的高尚精神;医病——医人——医国的社会责任感;辨证论治的思辨模式等。将这些思政元素作为典型案例融入学校思政教育中,不仅深化了专业课课程教学的思想厚度与理论深度,还增强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使中医药院校的思政教育更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有助于增强中医药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素养
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中,中医药专业课教师可更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和解决问题方法,了解最新的国家形势与政策,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形成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专业课教师具备较高政治理论素养,能够以此影响学生,更好教书育人。提升中医药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意识,还能避免课程思政的形式主义现象,实现协同育人。
总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消除了传统教育中的思政课程与中医药专业课程在育人上存在的两张皮现象,打破课程专业限制,实现教书与育人、知识与德行的融合。中医药高校推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论,体现了新时期对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对知识技能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三观的全方位的思想道德引领。
二、中医药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思考
在中医药高校,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需要发挥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作用,从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同时,中医药院校还需要结合实际,充分发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制度层面去支持与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一)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推动其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中医药高校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发挥思政课程的思想引领和价值主导作用,在中医药专业课程建设中增加家国情怀、仁爱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推动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课程思政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但课程思政的落脚点一定还要回到对学生三观的引导与培育。
(二)通过课程建设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
加强中医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在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上的互相借鉴,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的系统性思想培训,内容丰富,可以将思政课程与中医药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专题内容。比如与中医药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专题课程,医学人物的爱国事迹、家国情怀等专题教学课程等。思政课教师也可对中医药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给出相应建议,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互动。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大有可为,更应积极作为,与专业课教师同向同行,发挥大思政效力,实现全面育人。
(三)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
中医药高校应充分发动中医药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的互动,可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平台。思政课教师对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意识形态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得很好,但是对学校的中医药专业课知识知之甚少。专业课教师对专业知识掌握很好,但是对思政方面的元素开发则不够专业。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集体备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在中医药高校教师集体备课中,可以探索组建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的跨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由于中医药不同学科涉及思政元素有较多相同点,在教学内容上难免重复,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而跨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的组建则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利用互联网信息,不同学科教师可进行思政元素及时分享,避免教学工作重复性。
(四)从制度机制建设保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需要学校制定相关的制度给予支持。中医药高校对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要形成顶层设计,从制度机制上来保障教师愿意做、做得好这些方面的教学与科研。高校要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协助学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搭桥牵线,协调不同学科专业,整合校内教育资源,构建跨学科集体备课平台与教学团队。学校要从评价考核机制上引导、支持、鼓励、奖励教师积极参与相关的教学实践探索。
三、中医药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把握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平衡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对学生三观的塑造,承担着育人重任,但在育人的发力点不同,思政课重在全面系统显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课程思政则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或隐性或显性地呈现,适时给予学生道德情感的提升,给予学生前进方向的引领。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不可把课程思政讲成思政课。
(二)发挥好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医药高校的教学主体是教师,学习主体是学生,因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需要师生共同下好这盘大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通过教学过程来体现,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思政课教师和中医药专业课教师。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过程,学生也是主角,应鼓励、支持、指导部分优秀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共同讲好思政课,发挥好课程思政的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