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改革探究

2021-01-15李霞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28期
关键词:实务供应链物流

李霞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进入智能化、数字化、互联互通的新时代,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对产业布局、社会生产分工等造成重大影响,商科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2018年以来,为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新文科、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得以发展并开启国际认证工作。在西交立物浦大学的大会上,教育部教指委高教司司长首次提出了“新商科”的概念,认为它是在“新文科”理念下,从事经管类教育的一个新概念。2019年3月,“新商科”的定义、内涵以及实践路径等,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得到了首次探讨。

电子商务专业群以现代商贸流通产业链融合发展为基本依据,结合了地方产业跨境特征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匹配了电商业务线上线下及整个产业链条的分工协作。它以培养能够快速应对新商业的挑战的新时代复合型的商科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并辐射带动专业群内物流管理、连锁企业经营、工商管理其他商科专业的发展。

二、《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改革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理应顺应形势,进行创新改革。近年来,针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我国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文件,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发布,即“职教20条”,强调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9年3月,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双高计划”正式迈入实施阶段,文件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师函〔2019〕4号),旨在按照“职教20条”决策部署,深化职业院校“三教”改革。

课程是专业的细胞,专业是课程的组合,课程的质量对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在电子商务群建设背景下,目前大多高校都以“底层共享、中层互融、高层互选”架构搭建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底层共享”主要是面向电商专业群内所有学生都需具备的通用基础知识;“中层互融”是依据电子商务专业类不同的专业,如电商专业、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所涉及的不同职业岗位而专门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高层互选”是在学生掌握了电商专业群内的通用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所设立的互选课程。《供应链管理实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群“中层互融”的一部分,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即要以通识课程为基础,又要同高层互选课程进行有效衔接,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职业技术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形成有重大意义。

三、《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改革要求分析

(一)课程改革需要适应产业发展带来的物流岗位新需求

随着我国商贸服务进入互联互通、大数据、共享经济的新时代,消费的转型升级,产业链不断升级完善,相关专业也加速了融合。供应链模式从“横向一体化”向分布式模式发展,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具备物流管理相关知识,还需具备供应链全方位知识,物流行业相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要求也逐步提高,更青睐于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原有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等无法与行业对接,且专业知识融合程度不够,无法满足新商科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改革需要符合新时代课程思政育人的大格局

高职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提高全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高等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性活动,是对人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它的作用主要是教育人、培养人,即一个是知识文化的传承,另一个则是培养人的价值观体系,使个人的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能够在社会发展中相统一。《供应链管理实务》是物流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育人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对学生自身价值及职业素养的认识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应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深入发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课程改革需要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为更好缓解就业压力,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群中层互融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供应链管理实务》要结合行业特点,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学生创新发展需要。

四、现有《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问题分析

《供应链管理实务》作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商贸类学生的重要选修课程,在电子商务群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有了初步稳定的教学模式。目前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供应链认知及现状分析、构建供应链、供应链环境下的运作管理、供应链绩效评价。随着电子商务群的建设,根据其组群逻辑构建“基层共享”“中层互融”以及“高层互选”的课程结构体系,导致已有的课程目标、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已同现课程体系不适应。

(一)课程教学目标不符合新时代要求

为应对数字化转型、技术变革、产业升级等,高职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国家提出“1+x证书制度”“双高计划”建设等一系列制度和要求。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育人的重大使命。因此,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外,还着力凸显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随着产业科技革命的发展,为我国物流企业也注入新动力,加之面对疫情的冲击,供应链转型升级等,更强调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培养一批物流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现代物流产业的当务之急。《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群内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应同新时代产业需求,新时代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及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相符。

(二)教材适用性差,教学内容滞后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目前,市面上《供应链管理实务》教材较多,教材内容的编辑大多根据学科体系形成,且偏向于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操作。部分教材虽有实践操作,但缺乏详细的实训指导、操作标准、评价指标等,缺乏适用性。大部分教材遵循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导入、引出知识点,其引用的案例多缺乏时代性,内容相对陈旧,同当前市场情况结合不紧密;各案例相互独立,缺乏逻辑性、连贯性,学生无法透过案例教学形成完整供应链管理知识点,学生无法掌握重要知识点。另外,也缺乏配套的数字化资源,学生通过纸质教材,难以完成课后的延伸学习。

(三)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单一

《供应链管理实务》这门课程面向的群体主要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大二学生,他们已经完成通识课程及部分物流专业课程学习,但对供应链管理还相对陌生。该课程综合性及实践性较强,需具备仓储、运输、配送、营销等多学科内容支撑,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虽然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视频、案例、图表等课程资源辅助学生对内容加以理解,但是由于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流水线的加工生产方式逐步向多元化、集成化、绿色制造、柔性定制等方向转变,部分教师缺乏响应实践经验,难以快速转变教学手段及方法。另外,由于课程理论知识偏多,部分学校依然采用闭卷考核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改革创新

(一)立足人才需求,确立多元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紧跟新时代需求,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及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复合型的岗位技能要求,立足“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结合“1+X”证书考试大纲及物流技能比赛标准确定课程思政、知识、创新能力目标。首先,深入发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提炼出课程的思政要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思政教育贯穿《供应链管理实务》教学全过程;其次,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以模块化重组教学内容,同时加强课程知识同生产生活的相关性,着力突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以及适用性;最后,强调培养探究供应链预测、采购、生产、库存等环节现状诊断、优化提升的管理能力,以及学生供应链运作管理及绩效评价的创新能力。

(二)构建活页式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2019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组织开展“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文件,引导职业院校使用工作手册式的新型活页教材,同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因此,《供应链管理实务》可依据“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战演练+在线课堂”的结构框架构建活页式教材,确立复合型、创新型的培养目标,注重专业群的公共课与课程相融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形成,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活页教材具有可拆解性和组合性,可根据实际教学、实训灵活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开发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在线平台+纸质活页教材”的新形态教材体系,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需求。

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立足于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确定复合型技术技能物流人才培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支撑学生终生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职业素养。在通用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上,开发职业技能培养路径,结合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1+X”证书制度等构建教学方案,突破职业能力单一的培养瓶颈,着力培养学生从电子商务专业群向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多元递进方式成长。

(三)创新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任务内容和学生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研讨、参与式及交互式等多种方法。借助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延伸学习时空;充分利用供应链运输管理沙盘实现供应链运作实战,使学生能够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建立过程性考核机制,考核形式多样化、内容综合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和积极性,在考核过程中提升日常考核评价在总成绩中的比重,突出学生在课堂表现、课前学习、课后延伸、团队协作等环节的综合表现,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分中的比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猜你喜欢

实务供应链物流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