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1-01-15韩仲达赤峰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韩仲达 赤峰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在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相应的调控作用。但同时也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容易出现一些经济风险等。因此做好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金融机构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保证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工作能够得到更好地开展,金融机构在这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外在条件影响,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还是遇到了相应的问题,比如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监管机构和人员职权不明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工作带来了阻碍,导致金融机构无法正常发挥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概述
通过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体系的建立,可以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披露,保证我国金融机构良好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在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中,监管政策与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监管政策的变化会给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体系带来影响,从而间接性改变内部审计的发展。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作用是非常多样化的,它不仅体现在财务管理、资金运营方面,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也具有保持其稳定发展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我国银监会根据金融机构内部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监管要求,并颁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等相关法律,以此来保证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独立性、有效性和权威性。[1]
二、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审计工作开展是为了让金融机构在运行发展中,能够有效避免风险事件发生,从而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经济调控作用。但是在实际中,由于一些外在因素条件,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在监管方面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具体的问题有以下四点。
(一)审计监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跟其他行业相比,审计监管专业程度是比较高的,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技能。但目前,我国在审计监管从业人员方面却存在着严重不足的情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审计工作所拥有的从事审计人员数量要明显少于金融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审计监管从业人员在专业水平方面也有待提高,出现了许多专业知识欠缺、监管程序不熟悉等问题。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机构性编制带来的。此外,审计监管本身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涉及的专业知识也比较多,这也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2]
(二)审计监管机构和人员职责不明确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提升审计监管工作的质量,金融机构需要对审计监管机构和人员进行责任明确。但是在实际中,金融机构经常会遇到审计监管机构不独立的情况,其中具体表现在监管人员组成等方面。同时在一些监管内容范围上,金融机构也没有进行一个清晰的界定。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内部审计监管出现令出多门的情况,从而导致监管工作出现混乱。除此之外,缺乏科学的发展计划,没有做好内部审计财务预算工作也给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带来了阻碍。
(三)忽视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
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所需要监管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而且为了保证这方面良好开展,金融机构管理人员需要对其中内容进行全面的审计。但是在实际中,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对于这方面并不是非常重视,经常会忽视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对于内部审计存在的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没有进行详细分析。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影响金融机构作用的发挥。此外,对于内部审计手段、方式也没有多加关注。很多时候都是按照详细审计和抽样审计方法进行检测,但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审计具有较多的主观臆测,而在实际中相关人员对于审计结果也没有多加地审查,进而导致审计结果出现不准确的情况。[3]
(四)内部审计监管与外部监管联动机制缺失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外,内部审计监管与外部监管联动机制缺失也是影响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的一个重要因素。金融机构在进行内部审计监管时,不仅需要来自机构内部监管,同时还需要联合外部监管来共同进行这方面监督。但是在实际中,金融机构对于这方面工作开展并不是非常顺利,没有构建两者联动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就无法及时接受外部监管。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工作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提高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当下金融机构在内部审计监管方面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实际审计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这方面工作良好的开展,金融机构需要根据这些具体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其中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从业人员作为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工作的主体,其专业素质水平会给审计监管工作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中,金融机构应努力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在具体操作中,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加强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讲师除了要讲授会计知识外,还需讲解机构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有效的培训来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其中具体的培训内容应包括从业人员的理解力、判断力和信息分析能力等。同时还需要培养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意识培养来实现审计工作方法和方式创新,以此来保证内部审计监管的质量。[4]
第二,制定奖惩制度。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业务水平考核,帮助从业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具体操作中,金融机构应对考核表现优秀的审计人员进行奖励。机构管理人员可以在机构内部树立典范,并进行公开奖励,以此来促使从业人员主动地进行知识学习。当然对于表现不佳的从业人员,管理人员也应当严肃处理。
(二)明确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明确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是保障内部审计监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为了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监管工作,金融机构管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中相关规定,对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进行明确,准确界定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以此在监管过程中出现工作混乱的情况。同时在平时工作中,相关人员也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内部审计的计划范围进行认真地检查。在具体操作中,管理人员也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进行公正的评价。最后,金融机构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金融机构实际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计划,做好内部审计财务预算工作。
(三)提高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重视程度
内部审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审计监管人员需要对工作中一些内容进行详细监管。但从上述问题中可以发现,当下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对于这方面并不是非常重视,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构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认识内部审计监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应加强内部审计监管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提高管理人员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同时对于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和风险也要多加的注意,仔细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并将分析所得结果上交到相关部门,为相关部门制定发展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另外,金融机构管理人员也要重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当下部门配合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监管部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需要其他部门进行有效配合,所以机构管理人员也需要对这方面加以重视。[5]
(四)构建内部审计监督与外部监管合作联动机制
在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监管主要是对机构内部日常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并将审计报告和处理结果上交到相关部门,接受相应的监管。在这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内部审计监管,还需要外部监管进行相应的配合,以此来保证内部审计监管工作的质量。因此,金融机构管理人员需要构建两者联动机制,通过该机制的建立来充分发挥多方监管主体的作用,实现对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监管,从而保证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在具体操作中,金融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披露机制,对自身内部审计情况进行及时披露,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相应的监管平台。将审计结果展示到相关平台中,以此来接受来自社会等多方监管主体的监督。
四、结论
综上所述,金融机构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实际中,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需要开展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工作。通过有效的监管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具体操作中,金融机构人员需要努力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通过有效的培训来保证专业人才充足供应,避免出现从业人员不足的情况发生。同时对金融机构和审计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准确界定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保证内部审计监管工作有序开展。在这过程中,金融机构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对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的重视程度,针对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来保证审计工作良好的开展。最后,建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外部监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