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助推乡村振兴研究

2021-01-15章爱群姚国新李国元姜益泉李长春斯琴朝克图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林卓越湖北省

章爱群,姚国新,李国元,姜益泉,李长春,斯琴朝克图

(湖北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同年,李克强总理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4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卓越农林人才计划项目,其目标是培养一大批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有献身国家农林事业志向、有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1]。笔者所在学校农学院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开办农学、园艺和农业资源与环境3个涉农本科专业。2014年农学、园艺专业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业”,园艺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分别在2016和2018年获批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专业”,2019年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同时基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的相似性和相通性,在3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研究中逐渐协同、整合形成了笔者所在学校“卓越农林人才”农科类专业核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本文分析多所学校开展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相关研究情况,并结合学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探讨助推乡村振兴的改革。

1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研究

2014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多所学校开展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研究。贺婧[2]认为,在培养主体上,地方农业院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谢华丽[3]指出,在培养理念上,我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理念可有效借鉴美日农业教育经验。刘占柱[4]在分析培养模式利弊的基础上,提出跨大类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途径,主要包括建构双导师制、多主体协同、学生参与、强化实践教学等手段;王玉辞[5]设想利用学科竞赛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建构了相关的学科竞赛体系;王爱君[6]认为培养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的有效路径是强化实践教学。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上,施菊华[7]提出培养实践能力是基本要求,桂萍[8]认为卓越农林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师资队伍建设。

2 培养方案的探索与改革

2.1 构建合理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多名学者从不同维度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分析,结合笔者所在学校自身特点,结合地方院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优势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使专业培养目标能更好的为乡村振兴服务。制定相关的专业建设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一技之长。结合中组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湖北省的“三支一扶”的系统工程,培养出能满足乡村振兴和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应用性强的卓越农林人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卓越农林人才在学习过程中,广泛接触农村,深入农村搞好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使专业建设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建立优良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2.2 致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笔者所在学校通过深化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升专业教育能力,提供线上教学平台拓展学生自学和虚拟操作实践环节教育, 引导并配合学生创新创业需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调专业人才技能培养、强化实践环节,以核心课程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核心引领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专业核心课程的团队、平台、课程建设。

2014年农学、园艺专业获批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业”后,成立了校级“卓越农林人才”教学团队,对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全面革新,并调整师资配比,增加外聘“双师型”教师。经过6年的“卓越农林人才”项目专业实践、摸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案。园艺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专业分别在2016年和2018年获批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专业”项目,2019年获批湖北省一流专业,同时在原来校级“卓越农林人才”教学团队基础上,整合师资力量,成立“卓越农林人才”农科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2019年获批湖北省教学团队,加强入选“卓越农林人才”项目3个涉农专业的课程建设、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园林花卉学、植物营养学、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原理及植物硒测定方法研究虚拟仿真实验、通过基因工程提高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能力虚拟仿真实验被认定为2020年度一流本科课程。

2.3 结合地方产业,加强校企合作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参与孝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近年来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0多次;积极参与省科技厅三区人才项目,通过教授、博士服务团队多次深入孝感市大悟县、孝昌县、安陆市等地的贫困山区乡村进行脱贫攻坚的服务与指导;组成调查团队,承担孝感市孝昌县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工作、孝感市美国白蛾调查与防治、森林城市创建、孝感市林业主要害虫普查等地方项目。一系列地方横向研究项目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不仅增强了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也提高了相关农科专业参与项目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深学专业、活用知识,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之间深入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资源与平台。

2.4 凸显创新创业训练,强化实践体系

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学校获批为首批四家省级校园科技创业孵化器试点单位,引导师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已孵化湖北宇电公司等科技企业30多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2016年1月,经专家评审和研究讨论,笔者所在学校校园科技创业孵化器被正式认定为省级校园科技创业孵化器。学校在资金、场地及培训方面给予学生创业的大力支持,2015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程杰结合自已的专业,创立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自学自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性、科研型、实践性创业公司。2016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王勇创办孝感市意帛商贸有限公司。多名同学获得各种竞赛和创意大奖,仅2016年以来就获得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6个三等奖,成效显著。例如:余雷等同学项目“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源药物前期筛选”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邢玉杰获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单项赛一等奖;李春培等同学作品《鹤仙居-富硒参》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杯湖北赛区决赛二等奖;汪繁琦等同学作品《垃圾分离器》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科技理念类三等奖;陈杰等同学作品《“侬乐智农”线上智能服务消费平台》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杯湖北赛区决赛三等奖;程瑶等同学的作品《湖北名优蔬菜孝感小香葱生产中农药使用现状调查》获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三等奖;叶肖肖等同学在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中获综合赛三等奖。目前累计扶持162个学生创业团队创业,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50个,位居湖北高校第3位。学校成功承办第三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学生项目获评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大赛银奖和铜奖,9个学生项目荣获孝感市人民政府“大学生创新创业奖”。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服务专业化、集成化水平,加速促进成果转化,不断完善服务模式,健全信息服务与仪器测试平台。

2.5 完善平台建设,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完善卓越农林人才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近几年来, 学校积极拓展与地方、企业、科研部门的合作, 先后分别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孝感市农业科学院、湖北楚孝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书构筑了多元化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承担300多名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和社会实践锻炼项目。建立产学研基地。学校积极与省农科院、农业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合作, 建立产学研基地,使农科毕业生在农业战线有了用武之地。学校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建设,为学校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合作办学。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 可为学校农村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平台。

3 结语

通过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专业的改造,让学生适应乡村振兴建设的不同要求,学以致用,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经过四年的学习,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作为地方院校,积极响应中组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湖北省的“三支一扶”的系统工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为乡村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农林卓越湖北省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卓越之梦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2015年3月生产资料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