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冶文化融入冶金类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2021-01-15张晶,胡千
张 晶,胡 千
(武汉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矿冶文化是在矿石开采和冶炼活动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大兴炉冶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惠通八方的奉献精神等精神文化,也包括了矿冶遗址、矿冶景观、矿冶博物馆等物质文化,这些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都是千年矿冶文明的文化传承,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是促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1]。“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对于思政教育,习总书记如是说。而冶金类高等院校,有着丰富且特有的矿冶文化资源和底蕴,同时矿冶文化是冶金类高等院校的发展之根,校园之魂,它与冶金类高等院校校园生活相互渗透、互动共生,相得益彰,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互动发展的广阔前景,可以有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冶金类高等院校中的矿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推动冶金类高等院校的矿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1 矿冶文化融入冶金类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寻
1)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来说至关重要,有人曾对现阶段的大学生价值观做过调查,调查显示:现阶段大学生的价值观从总体上看是以乐观、健康为主旋律的,同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认同的,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存在着一系列不恰当的价值观倾向。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新的特点,如突出的多变特点、主观意识的提高、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以及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这也正是为什么把大学思政教育摆在引导同学们建立健康价值观的首要任务上面,通过思政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正确的方向,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使其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体系中不断汲取中华民族的丰富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
同时由于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家对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这更加突出表明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在冶金类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工科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学习往往并不透彻,如果我们可以通过矿冶文化的运用,使得冶金类专业学生将自己的专业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既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使抽象的思政变得易于学生接受,也赋予了思政教育新的内涵,更容易被当今时代所接受。同时将矿冶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可以做到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同学们的专业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2)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通过现阶段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形式来看,由于受到有限场地、传统想法等的影响,大部分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这就造成了思想性和理论性的缺失,同时思政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做到联系实际,难以和高校学生产生共鸣。
在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极其重要的一环,这促使我们需要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更好的引导同学们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投入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
对于思政教育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做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矿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促使我们合理挖掘专业学科的思政教育资源,起到了充实思政教育课堂,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和理论性的重要作用。
对于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矿冶文化为支持来提升冶金类高等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与自己的校园氛围相契合,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冶金类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3)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将矿冶文化融入到冶金类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以矿冶文化中典型的人物代表及事件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融于其中,使同学们可以在思政学习中更有积极性,更容易理解思想政治的精神内涵,给同学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之感受到思政课堂和独特文化氛围的魅力。在课堂上敢于进行思想碰撞交流,和教育内容产生共鸣,在课下可以自主的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这样才能让思政教育内容在同学的手上再发展。
4)增强冶金类高等院校的文化传承发展。校园文化传承包括高等院校的精神文化传承和物质文化传承,在冶金类高等院校中,传承好矿冶文化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并发展是持续构建冶金类高等院校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把冶金类高等院校的矿冶文化建设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校园文化不断充实矿冶文化,使院校师生可以在校园里耳濡目染地感受到矿冶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成传承矿冶文化、优化冶金类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目的。
同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矿冶文化在冶金类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增强冶金类高等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避免在新文化的冲击下迷失自己,同时可以更好的保护矿冶文化的发展,不被不良文化侵蚀,使矿冶文化可以快速健康的发展和传承。
2 矿冶文化融入冶金类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审视
1)对于矿冶文化价值缺乏全新认识。由于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越来越新,现阶段的部分冶金类高等院校并不是特别注重矿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于矿冶文化的价值缺乏全新的认识,这就导致矿冶文化造成了很多的丢失、矿冶文化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使得矿冶文化如何传承发展成为了一个难题。矿冶文化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点局限了它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如果不加以创新,将会很难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很难受到学生们的重视和研习[3]。
2)部分冶金类高校思政教育缺乏创新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只是按照教材内容机械的开展教学,不够系统深入,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矿冶文化是特点时间地点催生出来的产物,其特殊的精神内涵使其具备独特的教化育人作用,但如果只是通过课本讲解矿冶文化而没有注重德育因素的融入的话,是无法使矿冶文化的内涵发挥出来的,同时也会使同学们的积极性下降,会对矿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其内容不够新颖,不能很好的联系实际,以至于使同学们感受到空洞枯燥的感觉,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
3)部分冶金类高校矿冶文化缺乏保护发展。矿冶特色文化大致可以划分到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在精神文化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由于对矿冶文化缺乏全新的认识,导致原本经过长时间沉淀和升华的矿冶文化不能很好的在新时代展现出全新的生命力,使得对其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这严重阻碍了矿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进程,只有正确的认识到时代赋予的新内涵、对矿冶文化的认知程度提高才能真正的将矿冶文化加以利用,做到提升学生的文化层次、增强融入的广度和深度。在物质文化上,对于矿冶遗址、博物馆等利用不足,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单一的介绍矿冶文化,这样会导致矿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出现片面化、枯燥化。同时部分冶金类高等院校内展示矿冶文化的人文景观、文化设施都没有跟上,矿冶文化在院校内的辐射范围有限,使得矿冶文化“铜斧熔炉”的内核没有成为院校主流的价值取向。
3 矿冶文化融入冶金类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1)在冶金类高校中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文化氛围。校园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会直接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优秀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可以更好的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发展和传承,是实施具有文化特性思政教育的根本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想要改善校园累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最重要的就是树立起相对于的校园文化发展趋势和教育标志物,这样才能使同学们耳濡目染的感受到校园文化氛围,是同学们可以进行思想上面的碰撞与交流。在校园内,我们可以以冶金类高等院校的文化景观和历史名人为载体,进行文化交流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进行文化引导,这样才能运用好冶金类高等院校的矿冶文化物质遗产,在旧的内容上增添新的含义,使矿冶文化可以良性发展。
2)运用新媒体传播宣传校园矿冶文化。新媒体是基于数字和网络用于网络传输的散布型网状传播方法,新媒体传播途径更优于普通的传统传输通道。它们不再是单向点对面传输,而是通过双向交流的网络进行传播。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解决传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过程更加顺畅。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现代作用,在传播和教育过程中需要增加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要素,以建立积极向上的人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矿冶文化的内涵,继承发展矿冶文化[4]。进行多元化发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转化,并强调新媒体在冶金类高校对于保护传承校园矿冶文化中的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提升矿冶文化的文化底蕴,将冶金类高等院校的新媒体这一产业文化形态与校园矿冶文化充分结合,只有做到充分的结合,新媒体产业才能从校园矿冶文化汲取到不竭动力,从根本上奠定了矿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而形成具有矿冶特色的思政教育新媒体发展模式,增强矿冶文化在院校内的辐射范围,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矿冶文化。
同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必须与群众相适应,这就是说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需要大众接受,这样才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并达到思政教育应有的效果。
最后,在冶金类高等院校中,矿冶文化与文创产品的结合也是带动思政教育发展的新方法,由于大众对于文化创新产品的认同度提高,文化产品也成为了一大热门产业,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思政教育组织建立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个人艺术作品的展示,师生可以在平台上相互点评、交流心得,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师生之间通过新媒体进行更好的交流,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可以做到及时反馈,今后也可以对不同学生群体建立针对性的矿冶文化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号召党、团支部进行矿冶特色文化实践活动。要将矿冶文化融入到冶金类高等院校中,我们需要根据本校文化特点,在继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拓展更多途径。
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例如党团活动、社会实践、历史寻访、教授讲座等[5],让同学们将自己从书本上学习到的思政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并根据社会的发展使其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更广阔的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党团活动和特色的矿冶主题文化活动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一方面,利用党团组织的来建设丰富活动内容是促进矿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主要新途径之一,党团成员具有积极性,可以通过弘扬矿冶历史中的重要精神或名人事迹,来达到引导党团成员将这种精神辩证的运用到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目的,使大家对矿冶历史更感兴趣,是矿冶文化从抽象变到具体,让大家可以感受到冶金类高等院校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党团活动中坚定信念跟党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的有效,可以作为课堂思政教育的补充。
另一方面,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当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当中,为响应“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的号召,将矿冶文化同党、团支部实践活动相结合,得到色彩鲜明、内容丰富的课外思政教育,可以做到引导同学们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心具有实质性作用。
4)大学红色组织及社团多组织开展矿冶特色文化活动。高校红色理论组织及社团是高校思政教育的课外补充的重要途径,是宣传青年马克思主义的载体,由于红色组织及社团一般由学生组成,并围绕着学生展开各种有特色的思政教育,与生俱来地更贴近高校学生的生活。尽管在现阶段,红色理论组织及社团在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亲民化的过程当中,存在着社团组织资源较差、活动枯燥没新意等客观问题,但在具备丰富矿冶文化资源的冶金类高等院校中,将矿冶文化同社团思政教育活动想结合,创造性的运用本校矿冶文化资源,进行特色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客观因素的影响,使高校红色理论组织及社团可以更好地活跃在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建立红色社团组织思政教育网络,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加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