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目标下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021-01-15王琦浙江大尖文化旅游策划有限公司
王琦 浙江大尖文化旅游策划有限公司
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关于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文化发展与旅游相结合对文化发展事业有决定性作用,准确把握旅游业与文化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我国旅游业与文化业的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文化融入到旅游业中给旅游业成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为旅游业带来了经济上的增长。
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旅游文化产业在近些年中不断发展壮大,而文化融入旅游使得旅游的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当前旅游者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1]。当前旅游产业的集合程度与发展程度逐渐加深,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多元化,糅合了多项发展要素,为人们带来娱乐、旅游、休闲等多种服务,创意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丰富的发展形势,显著带动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创业旅游产业是对传统旅游产业的一种突破与革新,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与支持,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两者互相提供观点与创意,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旅游产业集群化现象,能够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多项服务,由多项组织与团体共同参与其中,包括旅游企业、旅游景区以及相关组织管理部门。其中比较优秀的产业基地为横店影视基地、北京怀柔影视基地,带给游客以多种不同的感受与体验,很多城市纷纷效仿,探索文化深度游的发展方式,对我国传统的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一定突破。
随着人们对健康与养生问题的关注,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康体保健游,将健康保健纳入休闲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体系之中,以此为游客提供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服务,对现有的服务管理方式与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有效整合,以此带给观众以更好的文化旅游体验。
二、文化旅游产业目前存在问题
(一)关于“远”的问题
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选择、出游半径、景点客流量和出游感受,文化旅游简单通俗的说无非就是“方便、好看、舒服、值得”。由于地域广而形成的主观心理距离,以及尚未形成通达顺畅的旅游路连接、现有旅游公路等级不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破解,有信号还是没信号在当前成了文化旅游的一个标志性配置,应当加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发展[2]。
(二)关于“游”的问题
目前文化和旅游实质性融合不深,旅游主体文化创意不足,独具特色的历史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挖掘提炼和开发利用的还不够,自然景观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还需要在文化融入旅游上进一步下功夫。
(三)关于“住”的问题
目前游客消费构成比例,尚处于交通占40%、门票占20%、住宿占30%、文化等占10%的初级形态,特别是“过夜游”比例低,而且普遍存在游客消费水平不高、夜间文化消费不足不旺的问题,需要下大气力解决。旅游旺季一般在9至10月,集中在10月,全域全季旅游的市场撬动作用和吸附能力不强,出现旺季的集中性和淡季的资源闲置造成的产业失衡问题。
(四)关于“宣”的问题
目前,在理念思路、方法手段、平台载体层面创新不够,应当在更高站位充分宣介展示独具大漠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旅游“走出去”做得还不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不深,“IP”的包装和宣传不够明显,微信微博、头条抖音、网络直播等新应用新业态跟踪运用不足。
三、高质量目标下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路径
新时期为了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当不断加强文旅融合发展的转变,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构建新的方式。
(一)整合共享基础配套设施
要求从单一部门职能向文旅多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强文旅部门职能融合;把产业融合从民间努力提高到政府行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起点、新高度。根据资源控制论的观点,没有资源,就没有生存,更谈不上发展。资源融合共享是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比如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等等,均是其他产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成功融合的范例。因此要求加强旅游资源配套设施建设与共享,以此丰富旅游类型,增加了产业经济贡献值。目前我国诸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共享提供了重要条件[3]。
(二)产业产品融合
要求从旅游资源向文旅资源转变,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需要拓展资源范围,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体育馆、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乡村文化礼堂等服务本地居民为主的文化公共服务资源也纳入其中;拓展资源开发路径,重新梳理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方式,从更好的角度开发文体旅资源。在当前新的时期,为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发展,要求寻找新的发展突破点,深入挖掘当地旅游产业中的文化价值与优势,使得游客能够充分领略并体会文化创意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不断促进新产业发展之间的有效糅合。与当前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有效结合,实现文化产业的新发展。建立并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将某一地区传统文化旅游产业纳入发展体系之中,包括表演艺术与传统技艺等,加强对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产业的保护与传承,结合文化产业实际情况构建主题公园、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以及文化主题酒店等多项发展方式。构建多种方式的文化综合旅游体,包括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与康体养生等,提升旅游产品在市场中的吸引力,积极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包括寻根、寻根、文化遗产等,使得文化旅游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三)精准拓展营销推广渠道
在传统营销方式之外,不断探索发展新的营销渠道,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有效融合,以此更好地保护当地民俗民风,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加强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及时发现新的商机。有效发挥产业联动作用,将旅游业相关发展体系纳入管理模式之中,不断加强各类产品信息的有效整合,建立对新的旅游产业的精准推广,实现对旅游产品的精准推广。从块状融合向全产业深度融合转变。走文旅内部融合发展的道路,同时要打开大门,开放“文旅+”融合发展,加大文旅与农业、林业、工业、信息科技、商贸、金融、医药等产业的新融合,形成综合新产能。
(四)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不断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深入融合,使得旅游产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民众,为此要求加强旅游地公共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入融合的发展对策,对周边文化产业进行有效规划与管理。通过改造之后,更好地突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有效利用当地文化平台加强文明旅游城市的宣传。从单一的服务公共设施向文旅验综合体转变。充分利用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文化包装和展示,融入文创新业态,在旅游设施中加入文化元素,在传统的文化场馆及各类设施中加入旅游元素,形成文旅二合一的体验综合体。最后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在游客聚集区积极引入影院、剧场、书店等文化设施。统筹实施一批文化和旅游服务惠民项目。从产业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追求产业经济贡献度、就业岗位贡献度等经济指标中跳出来,转向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品牌形象、传统文化创新、文化价值输出、美好生活创造等方面。
(五)健全文化旅游机制体制
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构架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支持,加强相关组织机构之间的有效协调与配合,在新的时期,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度融合,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重视与开发,优化招商引资,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不断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分析,构建系统的市场营销策略,积极不断完善相关发展机制,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营销。
从浅层城市旅游形象向深层城市IP体系转变。在快速网红时代,城市将丰富浅层的形象符号,挖掘文化内涵,形成由具体形象、主题产品、城市氛围等组成的城市IP体系,彰显城市精神。从国际文化输入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输出转变。深入挖掘各地开发条件好,价值观正的特色文化,转化为优质文旅产品,来讲好中国故事,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