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细节把握的科技论文初审

2021-01-15胡旭东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物理量图表公式

胡旭东

(长江水利委员会 网络与信息中心 《人民长江》编辑部, 湖北 武汉 430010)

审稿是指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以及对可接受出版但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编辑活动。《图书期刊质量保障体系》规定“坚持稿件三审制制度”。在“三审制”中,对于编辑如何进行论文初审,同行们已经做过很多探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如骆瑾等[1]指出,要从科技论文的写作范式入手并以科学论证为基础,从验证手段、方法对比、结果分析、结论的意义几个方面对来稿进行初审;郑淑芳等[2]提出采用科技论文初审的内容评价法和技术规范评价法对科技论文投稿进行系统分析和审读;赵瑞[3]提出可以采用融入阅读技巧和内容对照的方法进行论文审读;王秀玲等[4]提出要设计一套相对客观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初审量化指标体系,促进编辑初审工作。可以看出,诸多编辑学者对初审,大多是从选题、研究方法、结论等大的方面进行把握,而从细节处理上谈的不多。笔者结合自身编辑部来稿情况和实际反馈效果,从参考文献考证、图表公式核实、文字逻辑推敲等几个细节方面讨论编辑在论文初审上需要把握的内容,以供同行探讨交流。

1 参考文献考证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论文作者对某项著作或论文的整体进行借鉴或参考。它们不仅反映了论文的学术接受度和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反映了论文本身的内涵和价值。它们还可以指导读者的进一步研究,避免重复工作,有重要的信息价值和学术价值。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科技论文初审阶段的经验,发现很多作者在论文写作的文献调研上存在多个细节方面的不足。

(1)文献格式不规范。目前参考文献大概有20种类型,大部分作者在写作论文时可能只用到期刊、专著、学位论文等少数几种。但笔者发现,哪怕仅仅是几种非常常见的文献类型,很多文献著录的格式都千奇百怪,错误百出。关于此项内容,作者只需要在论文写作前,稍微阅读一下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即可掌握,并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但简单的问题反映的是治学态度的严谨性,科技论文撰写实际上也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甚至是非常重要的总结部分。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在初审阶段碰到文献著录错误百出的论文,很难不对作者的科研态度,甚至是论文的质量产生质疑。

(2)文献没有合理标注。在科技论文初审中,笔者经常发现作者在正文的标注上存在两个极端:①文后参考文献有若干篇,而正文中完全没有标注或者部分漏掉标注;②文献标注是齐全的,但标注非常随意,有的标注位置明显和文献研究内容关联性不强,而有的位置连续标注多篇文献,例如文献[3-10]等。在这里体现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是:作者在文献调研时没有仔细研读,正因为对文献研究内容理解的不透彻,才不知在论文何处引用最为恰当。进而,我们有理由怀疑作者在论文写作前,根本没有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而是论文写作完毕后,随意在数据库中搜索类似文献标注在文后,这并不是夸大其词,而是笔者工作中实实在在遇到且为作者所承认的。

(3)文献缺乏简析。作者在引用文献时,需要对文献的研究方法、结论作简要分析,这不仅体现作者的严谨素养,也是为了给读者提供足够有效的信息。而笔者在论文初审时经常发现很多作者对于文献都是一笔带过,缺乏必要信息的解读。这样容易造成的一个明显问题是:所谓的文献调研和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先进性之间缺乏逻辑关联,甚至是完全割裂开的。笔者查阅各大数据库中的论文发现,很多论文都存在这一共性问题:文章前言调阅了大量文献,然后笔锋一转进入正题,准备做何种研究。但仔细推敲发现他们之间的逻辑是不严密的,前面的文献调研并不足以引出后期要研究的内容,究其原因就是文献缺乏简析。

总的来说,编辑在初审文章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论文的两个特性:开展研究的必要性和论文成果的创新性。任何论文缺其一都很难有较高的传播价值和科学价值。而对于参考文献的初审,可以很明显地帮助编辑判断论文在这两个特性上的高度。同时,也从侧面可判断学者的治学是否严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文章的质量。

2 图表公式核实

科技期刊中的图表及公式是科技论文不可缺少的表达手段,图表具有形象、直观、简洁、集中和逻辑性强等特点,它们能使量、事物间的关系更加明朗、清晰;公式在科技论文中主要用于建立模型、命题的证明、推导、计算数据等。但笔者在多年的论文初审过程中发现,作者在这些细节上都存在一些可以避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图件信息失真、表格表达紊乱、公式逻辑不明等。

(1)图件信息失真。图表信息失真主要指的是图表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准确、不对应,一般有下面几种形式:①图名序号标注错误,比如正文中某处内容解释见表1或者图1,而实际上对应的却是表2或者图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作者写作态度不认真,也有可能最开始确实对应的是相应的图号,而后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发现需要增加或者删减一些图表,而忘记修改对应图名序号。②文字表述的数据、分析结果的趋势和图表要表达的结果不一致,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很大可能是作者在作图或者制表时,输入正文中的相关数据错误或者缺失,因为一切图表的数据均来源于正文,所以在输入数据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绘图制表结束后也应该回过头来和原文进行复核,防止图表信息失真。③坐标图的刻度不准确、间距不等分,坐标图在科技论文中应用较为普遍,主要是想体现横纵坐标轴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而如果刻度间距不准确,造成的结果是曲线所体现的规律实际上失真的,斜率可能变抖或者变缓。④由于图件的分辨率、清晰度导致的信息失真,这一点尤其容易体现在工程现场技术人员的论文之中,他们习惯于直接借用网络图件或者相关报告的图件,而不作任何处理,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是清晰度不够,无法体现有效信息;另一方面是借用的图件由于不是针对该论文而特意绘制的,所以作者在借用时也经常出现裁剪的情况。因此科技论文作者在论文写作前,还是要学习相关专业绘图软件(Visio,Orgion等)的使用。

(2)表格表达紊乱。科技论文写作时使用表格有两个目的:节约版面和提高自明性。而当前很多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对表格的正确使用理解不透彻,反而表达紊乱,影响论文内容的理解,主要体现在:①三线表名不副实,在这里要说的是三线表中的内容一定是从上往下竖着看,而不是从左往右横着看;另外由于表头设置不当、栏目和表身内容不对应、同向栏内的信息没有共同的特征或属性等,就会致使结构零散、隶属关系混乱、内容交叉重叠。②量和单位不严谨,表格的优点就是可以将很多不同类的物理量在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呈现出来,而不同物理量的单位经常是不一致的,甚至有些是无量纲单位,所以一定要逐项核实,力求准确。③表格数据不闭合,主要体现在代表条件或者工况的数据有重合(如同时有1

(3)公式逻辑不明。数学公式作为科技期刊文章中复杂的符号语言,它能否被科学、规范地表达,会直接影响文章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期刊的整体质量及其引用率。而在自然科学类期刊中,公式所用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但笔者在编校审过程中发现容易存在以下细节问题,进而影响公式的逻辑表达:①正文与公式中物理量的相关符号不一致,例如正文中质量用的是m,而在公式中却用M,此处是大小写还容易分辨,而有的地方甚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符号。②解释不清晰,公式列出后,对于其中所用到的物理量,除非在前文正文中已经明确指出,或者是相关领域非常基础或者经典的公式,否则都要在公式后面对公式中的所有符号的物理意义进行解释,最好还注明单位,这不仅有利于读者了解各个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还可以通过量纲分析来反推公式是否正确。③正斜体与素黑体问题,科技论文中物理量以变量居多,所以一般使用斜体,但很多作者在写作时喜欢使用格式刷而后期也不仔细校对,造成微分符号、矩阵转置、圆周率π、三角函数符号cos等也误写成斜体;一般情况下大多物理量和文字一样均是素体书写,但数学中常见的矩阵、向量等要使用黑体,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固定用法,使用素体反而显得另类。④简单的推导错误,对于科技论文的公式,除非是太过复杂,涉及较为繁琐的运算过程,一般情况下建议编辑在初审时可以随机地选择几个较为简单的公式进行上下文推导,这里给出一个小技巧是可以将文末的结论性公式代入前面公式中反推。⑤公式转行不当,很多作者和期刊社出于节约版面的考虑,在撰写或者印刷论文时喜欢使用双栏排版方式,而公式不像文字那样可以随便转行,此时就要同时考虑版式的美观与公式逻辑关系的表达,不建议为了版式的整齐,而将紧密的物理量之间刻意打断,还是尽量要以利于读者阅读为要,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版式的美观。

3 文字逻辑推敲

科技论文的第一要务是传播科技知识,而要想增强传播的广泛性,势必要求论文的基本文字和语言逻辑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我们不要求作者的语言如何优美,但逻辑必须是非常通畅且易于理解的。但笔者在多年初审论文中发现,对于此项细节,依旧存在很多共性问题。

(1)错别字。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现在论文写作已经基本在电脑上完成,相比于原来的纸质书写,更容易出现文字的输入错误,尤其是同音词,以本人所工作的水利类期刊为例,经常会出现“拌和”误用为“拌合”、“黏土”误用为“粘土”、“局限于”误用为“局限与”、“水蒸气”误用为“水蒸汽”等。对于此类问题,编辑在初审或者编校阶段,可借助一些小工具,例如WPS、写作猫等,但更重要的是编辑要通过平时积累形成自己的语言敏感度和语料库。

(2)成分残缺。关于语句的基本成分组成,本应该是学者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笔者发现,虽然笔者所在期刊的投稿作者学历基本上都是研究生及以上,但文章语句不通、成分残缺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3)随意缩写。目前在科技论文中发现很多不合时宜的缩写,尤其多见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撰写的论文中。例如“以上海市横沙岛为例,横沙岛东侧的横沙浅滩处于-2 m以深自然状态”,此处“以深”的意义是“以及更深”,很明显此处缩写是非常不合适的。

(4)“的地得”混用。在笔者处理论文的过程中,“的地得”混用的情况非常普遍,后查阅相关数据库,发现无论是普通期刊,还是核心期刊,甚至EI期刊,这种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很多作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作者,对“的地得”的使用规范很不以为然。但我们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就要对这三个字的用法一究到底、严格要求。

猜你喜欢

物理量图表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