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视角下学术期刊与高校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1-01-15钟志艳杨明炜黄光英
钟志艳,杨明炜,黄光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中西医结合研究》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30)
“双一流”建设自提出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学科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龙头与重中之重,更是受到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所包含的学术性与科学性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这与学术期刊在学术信息传播与成果交流方面的媒介作用具有密切联系[1]。学术期刊作为承载人类科技成果的重要媒介,是反映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窗口与平台,更在培育学术新人、传递学术知识中功不可没。可见,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关系密切。罗雯瑶等[2]就教育学科建设及教育专业期刊配置现状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了论述,提出学科建设与期刊工作应互为支撑、协同发展;臧莉娟等[3]分析了省级高校主办文科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互动问题,指出学科力量的强弱决定了期刊学术水平的高低,学术期刊与学科结合的紧密程度直接影响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二者应相互关联、共同发展。现本文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引入共生理念,探讨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共生关系,以期构建二者互惠共生的发展策略。
1 共生理论概述
“共生”原本是一生物学概念,系指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紧密联系的现象。在共生关系中,双方相互受益、共同生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共生理论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其中编辑、出版界也不乏相关研究。张天景[4]探讨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学术共生关系,提出了期刊编辑应发挥学术引领的主体性功能,与作者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术进步与发展。许衍凤等[5]利用共生理念分析期刊广告定位与传播策略,为学术论文与广告内容的契合、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开阔了思路。而在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共生关系方面,丁佐奇等[6]对一流学术期刊培育与“双一流”建设的互融共生关系进行了思考,指出期刊与学科互融共生对学术发展具有特殊且重要意义;高虹等[7]以河海大学为例,分析高校学术期刊和学科建设的共生机制,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出发,为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合作与互动给出了新的研究视角;贺树[8]研究了烹饪学术期刊与烹饪学科的共生发展方式,认为二者可以由寄生共生到偏利共生,再到互惠共生的模式发展。可见,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共生问题值得深思。学术期刊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必要的知识服务与学术引导,而良好的学科建设又可以反过来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奠定优质的人才与资源基础,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在本质上存在着互助共进的关系。
2 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共生的始动因素及必要性分析
首先,稿源是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优质稿源更是期刊界的“香饽饽”。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米”的供给者大多来自高校或研究机构,优质“大米”的供给者背后大多有着强大的学科支撑,并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产出。没有持续稳定的稿件供给,期刊难以维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学术期刊会自然而然地被一流学科所吸引,以便牢牢把握自身发展的命脉。而科学成果的产出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学科建设成效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学术期刊作为学科研究成果的重要输出阵地,是学科延续发展的“火种”。学术期刊对学术内容的载体与记录作用,使一代又一代的学者能“有章可循、有理可依”,有利于促成学术界“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可以说,学术期刊与学科发展的内涵是动态一致的,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其次,作者队伍是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优质作者队伍的建设更是关乎期刊发展的核心与根本问题,加强作者队伍建设有助于实现期刊的可持续发展[9]。而学术与人才作为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其中学术带头人是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学术带头人水平的高低代表着学科水平的高低,学术带头人及其身后的学术团队是期刊优质作者的有力储备与坚实后盾。期刊作为高校学术产出的主要阵地,期刊与高校学者是相互支撑的关系。期刊需要高校学者撰稿供稿,而高校学者需要期刊协助进行学术成果把关与出版,相关学术成果的发表又可助力学科发展。因此可以说,参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人才队伍是期刊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有生力量,而学术期刊是学科建设的幕后英雄,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互惠共生,共同进步。
再次,交流学术成果、引领学术动态以及培养学术人才是学术期刊的重要职责,学术期刊的内容经过同行评议以及编辑精心打磨、加工,有助于服务学科建设。卢嘉锡院士曾提出,学术期刊刊载的学术研究成果是科研工作的“龙尾”,也是提供信息的“龙头”;学术期刊通过把握、追踪学科相关学术动态与前沿内容,可以为学者提供学科领域相关的学术理论与科学方法,是众多研究者的“智库”,学术期刊具有与生俱来的学术交流与学科服务使命。而学术交流是学科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必要条件,通过学术交流,学者们可以获取学术信息、受到学术启发甚至明确学术研究方向,从而有利于激励学科创新与发展[10]。学术期刊自带的学术传播与交流功能在学科建设中具有深远意义,也是学术期刊实现学术价值的方式之一,二者相辅相成、达到双赢。
总之,学术期刊有了学科建设过程中的成果资源与人才队伍的支撑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术服务与引导作用;而学科建设有了期刊的学术沉积与成果呈现效应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并扩大影响。脱离学科支持的期刊,难以实现期刊高水平发展;没有期刊的保有与记录功能,学科学术传承就难以体现。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应协同、健康发展。
3 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共生发展的策略及路径分析
3.1 巩固传统优势学科,推动新兴学科发展
学科建设中的专业划分有助于期刊形成自身发展的特色与功能定位,以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为例,该中心下设《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英文版)》《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英文版)》《测绘地理信息》和《生物资源》等8个期刊编辑部,这可以说是国内以学科对期刊进行精细划分的模范,其中以优势学科为导向的优秀期刊如《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英文版)》和《测绘地理信息》便是基于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是武汉大学的一流学科,这2本期刊均在相应学科的支持下获得良好发展,可见学科奠基作用在期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学科发展已形成相对成熟与稳定的体系时,学术期刊应紧密倚靠学科发展命脉,主动对学科成果进行调研、跟踪报道,形成系统的成果展示,从而更好地巩固优势学科发展。期刊编辑应在立足于自身工作的前提下,主动走进专家学者的团队中,把握学科的研究发展方向,寻找、发现、识别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成为它们的“伯乐”,同时对于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但尚未达到出版标准的内容进行细心、耐心的指导与完善,提高学科与期刊发展的融合度与匹配度。
另外,学术期刊还可以通过对栏目或专辑的专业策划推动学科发展。例如《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紧密围绕“围生医学”的中心主题,不断细化研究内容,策划并刊出多个围绕围生医学的专题号,如“新生儿窒息”专题号、 “胎儿医学”专题号,引起了读者及专业人员的广泛关注,也促成了多个项目的开展,同时也促进了学会相应学组的成立,在业界深受好评[11]。在鼓励多学科、跨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术期刊肩负孵化与催化学科发展的使命,学术期刊通过调研后设置新栏目并进行组稿约稿,促进作者不断强化学科专业知识,并促进新兴学科的形成,从而更好地发挥“指挥棒”作用并推动新兴学科的发展。在期刊“同质化严重”的今天,特色栏目的建设有利于保持期刊学术竞争优势,在推动学科发展的同时又能促进期刊良性发展,实现“学术再出发”。
3.2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成果传播
学术期刊的本质是学术共同体的交流和论证的平台,学术期刊应该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做好学术服务工作。笔者曾在编辑同行交流中获悉,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研究(英文)》杂志依靠园艺专业这一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不断拓展办刊思路,通过积极构建编者、作者和读者的学术社圈,利用各种高效办公平台与传播平台,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术交流的有效互动,并使期刊取得长足发展;目前该刊成为园艺农学领域领军期刊,也是园艺一区中国唯一的SCI期刊。学术期刊促进学术交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而言,期刊编辑部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并结合期刊稿件内容举办主题会议或学术讲座,通过学术会议或专题讲座提高期刊知名度,同时也为展现学科成果提供契机。学术交流作为学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系抬高学科起点的源动力。高校学科发展离不开学术交流,而以科技成果展示为主导的学术会议是其提升学科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二者密不可分。
除了搭建传统的学术会议交流平台为有关学科学者提供展示的舞台外,学术期刊还可紧密依靠学术论文内容,灵活应用各种社交工具,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各种短视频平台等,通过媒体融合的方式促进学术文化的传播与繁荣[12]。例如,《中国激光》杂志社致力于构建囊括读者、作者、审稿专家及编者的学术“生态圈”,并以学术期刊为中心调动其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促进学术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其中尤其突出的是拓展以期刊为核心的学术会议与专业培训等品牌活动、利用社交媒体大力推广优秀论文,不仅有效提高了期刊学术质量,也为学术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启示[13]。《中国激光》的成功经验为科学技术信息的传播与共享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光学领域的进步与发展铺路加瓦,值得期刊同仁学习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相信未来将会出现更多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平台,能帮助更多的期刊人与学科学者实现学术沟通与协作。
3.3 促进学科人才成长,辅助培育学术新人
人才队伍是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中的核心要素,学术期刊可以助力学术人才的成长。有学者指出,学术期刊可以为人才发展奠定知识基础,并帮助培养其科研能力与科研精神,推动人才的成果转化;学术期刊是人才培养的助推器[14]。 在日常工作中,学术期刊编辑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科人才成长。①对稿件“一视同仁”,秉承“对稿不对人”的态度,重视人文关怀。对于不予采用的稿件及时反馈给作者,动之以情并附上退稿理由,以便其作进一步打算,对于内容不对口的文章,还可以帮助建议作者改投其他相关期刊;对于采用的稿件,在编辑加工阶段,期刊编辑应帮助作者养成严谨的学术作风及戒骄戒躁的心理。笔者曾就1篇临床研究类文章的写作意图、分组、统计方法及结果呈现等方面做了逐字逐句的反复梳理与推敲,并据此给予作者多次返修;在一次次细致的返修过程中,作者最终心悦诚服并由衷赞叹在其中能收获到不少写作技巧。②依托学校学科平台,走进实验室,结交科研人员,开展科研论文写作培训班,辅助培养专业人才并发展有潜力的作者。这种与科研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形式,一方面有利于期刊编辑了解有关学术团队的研究方向与课题进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消除学科学者与期刊之间的距离感,为期刊争取更多优质稿源。而写作辅导对于改善科研团队中研究生写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有调查研究[15]显示,高校研究生写作知识结构来源欠合理,期刊编辑应该积极参与指导研究生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扮演论文“成品”的质检员或“半成品”的加工员。③提供文献资源服务,指导科研选题与研究工作的开展。譬如《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在其杂志官网首页开辟“科学快报”版块,由专业人员对医学领域顶尖期刊如Science、Nature、Cel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每期内容进行题录或摘要式的翻译导读,不仅增加了杂志网站的点击量以及期刊的可读性,还有助于科研人员对有关课题进行深入学习与追踪,从而实现期刊的科研服务功能并能帮助学科更好地发展。此外,优秀的期刊编辑还可根据自身工作涉猎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为科研人员提供相关科研信息的咨询服务,有利于科研人员少走弯路,同时避免科研资源的浪费。
4 结语
继“双一流”建设提出之后,国家进一步提出了“一流期刊”的建设决策,可见学术期刊与学科发展的匹配程度正不断受到重视。高校“双一流”建设与“一流期刊”的发展如何嵌合共生,值得期刊界及高校学科建设部门共同探讨。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传播与推介的重要平台,肩负着辅助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与使命;学术期刊应该抓住目前改革新形势下的良好契机,找准自身定位,把握学科发展内涵,增强期刊与学科之间的联动,将期刊发展与学科建设融合起来,锐意创新,为提升国家科技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而相关的学科建设责任人应重视学术期刊在学科建设中的有益作用,落实学术期刊对学科建设的“棋子”作用,增加高校学科平台建设的投入,突破落后制度壁垒,帮助改变学术期刊发展困境,提升学术期刊与学科发展的融合度。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共生发展重在实践,其具体方法不仅限于上文所述,凡有益于学术期刊融入学科建设并与之协同共生发展的途径都值得深入学习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