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赋能长江大保护的措施

2021-01-15邹小荣吴晏佩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长江流域科研成果科技期刊

邹小荣,吴晏佩,苗 变,张 瑞,邹 菁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湖北 武汉430074)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1];其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 95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36%[2],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战略水源地。长江流域总人口4.6亿约占全国的33%,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4%。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6 年就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 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水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沿线产业布局不合理,导致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急剧退化,污染物类型多且排放量大,环境风险隐患突出[3]。上海、江苏和浙江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区域,从发展初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变为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较高;而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区域则仍然以资源开采、高污染的重化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较高[4]。 2016 年,长江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指标开始从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转变为总磷,其中长江上游地区总磷污染尤为严重,部分中上游地区水污染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增长及下游向中上游省市转移的问题亟需关注[5]。科技期刊出版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研究、传播科学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2018年11月,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等,都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新闻出版事业划归中宣部统一管理后,科技期刊出版也具有了更多的新闻媒体属性,社会效益凸显[7]。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科技期刊在新时代发展的应有之题。

1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长江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得到高度重视,从以往以行政区为单位的分块管理模式转变为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的大保护战略[8]。长江大保护关系人民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坚持和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9]。长江大保护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了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简称《长江保护法》)于2020年12月26日颁布,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长江保护法》夯实了长江大保护的制度保障,是以法律形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保护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部署的最有效措施。要做好长江大保护这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文章,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持久发力,促进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绿色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10]。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设科技强国[11]。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的高端平台,是传播科技信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期刊举科技之力,加快推进长江大保护进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至关重要。

2 科技期刊赋能长江大保护的措施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将更多的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科技期刊应抢抓机遇,对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及人民健康领域的创新成果及时报道,重拾科技期刊的话语权[12]。长江大保护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长江大保护的战略思想,科技期刊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主动作为,助推长江大保护。

2.1 做好专题策划,提升长江大保护的社会影响力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是科技期刊办刊的共同宗旨。长江大保护战略的落地生根,离不开绿色、环保的科学技术研发和运用。为推进更多的绿色科技运用到长江流域的环境整治、生态恢复、污水处理、土壤保护等诸多领域,科技期刊可以结合自身办刊特点,就长江大保护某一领域的问题,设置专栏,并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关注长江大保护,意识到长江保护的紧迫性,增加长江保护的自觉性,以科技攻关解决多年来长江流域大气保护、污水处理、固态废弃物资源化、土壤修复、生态恢复等方面的技术问题,特别在某些“卡脖子”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让更多的科技成果造福长江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在2021年第3期开辟了“特别策划:长江经济带绿色农业专题”,2021年6月底在中国知网上线,截至7月27日,专题的7篇论文共下载2 064次,篇均下载294.86次,较同期其他论文篇均下载次数高出1倍,社会影响凸显。2019年4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借助湖北省政府组织的智库论坛,积极组约长江经济带研究方面的稿件,创办“长江经济带研究专刊”,内容涉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反映了长江经济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2 组约高质量稿件,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长江大保护,离不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长江大保护是一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史诗,需要不同的学科开展有针对性研究,整体推进长江绿色发展。高校科技期刊可依托学科发展平台进行约稿组稿。如武汉工程大学以化工及相关学科为办学特色,拥有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化工清洁生产中心、生态环境设计研究中心等高端教学科研平台,近年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服务湖北及长江经济带建设,在稀土资源化工、磷化工技术、生物质高效利用、膜分离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学报通过设置“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固定栏目,组约到高质量的稿件,在推进绿色化工治理工业废水,固态有机废物生物转化、磷钾伴生矿综合利用等方面成效显著,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3 加快科技推广,助推长江大保护进程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高校科技期刊是高校科技成果展示的窗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直接影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长期以来,高校教师“重研发、轻转化”,高校的科技成果多处在实验室阶段,没能有效地进行市场转化。为促进科研成果服务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科技期刊应积极宣传相关科研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社会价值,激发更多的科研人员坚持“四个面向”,进行科技攻关。同时,科技期刊可以通过网络向相关行业、企业推送本刊科研成果论文,让有需求的企业,通过论文媒介与相关科研人员产生联系,进而进行科技合作,促进企业技术升级。近年来,《武汉工程大学学报》通过积极宣传科研团队坚持“四个面向”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团队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突出贡献,产生了很好的标杆效应。通过网站、QQ、微信等新媒体,期刊编辑积极向社会推送电子刊,相关企业通过“以文找人”,与相关的科研人员取得了联系,推进了企业的技术升级。

2.4 加强科技知识的社会服务,提高全社会对长江大保护的认知力

长江大保护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广大民众如何使用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助力长江保护。调查显示对环境类新闻的接收影响着人们对于环境的判断,环境新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13]。科技期刊出版的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智力结晶,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但这些高度专业化科研资源,仅能被少数的专业人士接触,普通公众没有机会理解,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将科研论文的专业知识以科学普及文章的形式向社会传播,不仅可以提升论文的关注度,也可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对科研人员来说也是科研成果走入寻常百姓家,充分“接地气”的好机会。网络技术、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尤其在移动终端用户几乎普及的电子阅读时代,给科研成果的快速推广带来了便利通道。2018年,一些生态学家通过推特传播科研成果,发现新媒体平台传播科研成果与科研论文的高引用率呈正相关[14]。长江流域的化工企业的产业升级改造、污水排放及治理、空气的净化、生态环境的整治等都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科技期刊加强对长江大保护的科研成果社会化普及,不仅让科研成果得到广泛的关注,而且可以从根本上促进长江大保护的工作更深入更持久。

长江大保护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特别是在某些“卡脖子”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科技期刊种类多,覆盖理、工、农、医、交叉学科等多个领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科技期刊应结合各自的办刊特点,创造性地采取有力措施,赋能长江大保护,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开新局、谋新篇。

猜你喜欢

长江流域科研成果科技期刊
科研成果转化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黄帝战蚩尤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