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别山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

2021-01-15张钦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别山老区总书记

夏 慧,张钦华

(黄冈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优良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归纳,是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起至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地区一直持续革命斗争,形成了28年红旗不倒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对包括大别山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多次做出重要论述。他从我党光辉的革命历史、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强大的红色基因等方面解读革命传统,构建了革命精神的新话语。深化大别山精神重要内涵的研究,是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话语体系、完成自身身份认同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到访大别山地区所作讲话为研究内容,将大别山精神放在习近平关于革命精神的整体论述之中考察,力图阐释大别山精神共通而又独特的内涵。

一、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革命精神是很早就提出的一个概念,把精神看作是一种动力也是中共由来已久的传统。1956年11月,毛泽东在回忆革命战争年代往事时,高度赞扬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1]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归纳提炼革命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精神。

在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大别山精神”这一表述之前,大别山地区已有相关各类研究。1997年,黄冈市委组织党史专家归纳出“紧跟党走、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2]的老区精神。2005年12月,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完成了《红安精神研究报告》,提出了“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3]的红安精神。同时期还有“大别山精神”的其它类似提法,1997年,在纪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50周年时,有学者提出“追忆刘邓大军的光辉业绩,学习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4]。2004年,有学者再次提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革命精神[5]。较早将大别山这一地名与精神直接相连并进行阐释的是河南信阳地区的研究者,刘国胜在2007年纪念黄麻起义80周年时直接提出“大别山精神”这一概念并进行了的相关阐释[6]。

近几年鄂豫皖三省相关部门对大别山精神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归纳。信阳市市委书记乔新江总结域内前期研究成果,在2016年第8期《百年潮》卷首语上刊发《“红旗不倒”的大别山精神》一文,提出“坚定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信阳版大别山精神表述语[7]。六安市委宣传部于2016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大别山精神”表述语的征集活动,同年12月,确定了六安版“大别山精神”表述语,即:“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万众一心,永跟党走”[8]。2019年,黄冈市红色文化研究会课题组提出了“对党忠诚,依靠人民,艰苦奉献,勇打头阵”的大别山精神表述语[9]。同年10月,在全国第十一届革命老区高校联席会上,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立兵同志提出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紧跟党走、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表述语[10]。

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也对大别山精神进行了研究阐释。石仲泉从把握共性与个性、历史与现实、精准与通俗三方面关系的角度,将“大别山精神”内涵表述为“坚守信念、对党忠诚,胸怀全局、甘于奉献,依靠群众、团结奋斗,不畏艰苦、勇当前锋”[11]。方城将大别山精神表述为“朴诚勇毅,不胜不休”,“朴”即真廉务实,“诚”即忠诚诚信,“勇”即无私无畏,“毅”即执着坚韧,“不胜不休”即不达目的不罢休[12]。刘晖、侯远长将大别山精神概括为“对党忠诚,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依靠群众、同甘共苦、胸怀大志、敢于担当”,实践性、革命性、传承性和时代性是其鲜明特点[13]。贾瑛认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魂,可以概括为: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英勇顽强,敢打善战;甘于奉献,敢于牺牲;一心为民,军民团结;实事求是,善于创新[14]。研究专著亦有一些,如张启华主编的《大别山精神研究》,丁同民、闫德亮、林志成的《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田青刚主编的《大别山精神》等。直到现在,大别山精神内涵的表述虽然种类繁多,但没有统一。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到访大别山地区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理论界掀起“大别山精神”的研究热潮。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大别山精神的论述,将大别山精神研究置于习近平关于革命精神整体论述维度下进行分析,既是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论述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推进大别山精神和大别山革命史研究。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重视革命精神的培养和弘扬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赓续这一传统和优势。从担任地方领导期间开始,习近平就形成了走访革命老区、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等实践做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带领党中央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历史思维,将弘扬革命精神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支持,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革命精神思想。

研究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可以借鉴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都作出过重要论述。2006年3月,习近平同志到井冈山时说到“‘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15]。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上井冈山,对井冈山精神作了新的阐述,他说“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16]。

关于苏区精神,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17]

在对比中可以发现,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有相通之处,也各有侧重。都将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放在首位,都提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都强调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都强调为民服务的工作追求。大别山精神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革命精神的表述,是提炼和总结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参照和借鉴。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别山精神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访大别山考察,作出系列重要讲话。

2010年1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大别山红安,在七里坪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与基层党员群众座谈。他强调,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革命老区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要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把老区精神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老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18]。并指示工作人员深入研究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原因。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别山金寨时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他指出“要提炼好、弘扬好‘大别山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9]。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别山新县,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开展主题教育,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20]。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别山地区的三次考察及讲话,反映出四个特点: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别山革命历史及其中形成的大别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别山地区革命历史了然于胸,每次考察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同革命烈士后代拉家常。他赞扬老区的红色文化底蕴,“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老区人民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每次座谈,他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革命历史,反复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在红安和金寨调研时,习近平都认可了当地理论工作者的“大别山精神”这一提法,在新县调研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直接作出了“大别山精神”这一表述。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大别山精神时,将大别山地区的历史与现实状况联系在一起,突出强调历史精神对现实活动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吃水不忘掘井人”,每到革命纪念地,“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正是用历史强调共产党人的信仰,用历史上的革命精神坚定共产党人今天所走的现实道路。

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别山革命历史的感情与关怀大别山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紧密相连。在红安,他关怀当地的脱贫工作,强调推动老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在金寨,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党中央高度重视老少边穷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要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过硬的。”[21]在新县,他要求:“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要做好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工作,保障好老区群众生活,让革命烈士含笑九泉。”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贯穿历史与现实,始终坚守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信念,体现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关怀底层百姓的人民情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价值。

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别山精神的论述,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最为鲜明的是人民至上、崇高信仰、历史自觉、问题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22]这些思想精髓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别山精神论述的字里行间。因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开展大别山精神研究的基础性前提。

四、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指导下凝练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精神的概括和凝练要以大别山地区革命历史史实为基础。大别山地区坚持斗争28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表现为:

第一,大别山地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五四”时期,以董必武、陈潭秋、林育南等为代表的大别山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成长为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办学校、创报刊、发文章、建组织,培养革命人才,开展革命活动,为大别山播下革命的火种。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大别山鄂东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共存社,代表武汉组出席中共“一大”代表的董必武、陈潭秋和陈独秀的个人代表包惠僧都是大别山人,他们回到武汉后,在大别山地区积极开展建党工作,党组织由鄂东迅速向豫南、皖西发展,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大别山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第二,大别山地区是中国武装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大别山地区相继暴发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黄麻起义”是大别山地区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是继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之后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

第三,大别山地区是中国革命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大别山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境内开辟了鄂豫边、蕲黄广、豫东南、皖西等革命根据地,后统一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依根据地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第十五军、红三十二师、红三十三师等,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此后的“反围剿”斗争中,又相继成立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革命武装。其中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是红军万里长征四支队伍中的两支,红四方面军则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第四,大别山地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斗地。抗日战争的武汉保卫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方针,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积极主动地配合与支持国民党爱国军队在长江北岸和大别山北的正面战场;同时,新四军四支队、新四军五师两支新四军主力部队,英勇作战,开创了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完成了对武汉的战略包围,成为中原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五,大别山地区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转折地。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人民开展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1946年6月,国民政府30万大军从南北两面夹击中原解放区,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部队在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树声等领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和作战,胜利突围,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了解放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

第六,大别山地区是我党治党治军治国人才的重要培育地。“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23]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大别山地区为中国革命事业输出了大批优秀的党政军干部,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涌现出徐向前、许继慎、吴焕先等一批军事家,以及徐海东、王树声等一大批骁勇善战的开国将军。1955年授勋时,大别山地区有2位元帅、3位大将、21位上将、43位中将和280位少将。我国十大将军县五个在大别山。

大别山地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取得的重要地位与大别山精神紧密相连。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别山精神的系列论述中,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和思考大别山精神的如下内涵:

第一,摆在首位的必然是坚定的信念。革命者坚定的信念体现在对理想的执着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百姓的生活状况极为关心,这与革命者自身的坚定信念完全一致。在大别山28年的革命历史中,有董必武、陈潭秋等知识分子传播革命理论、培养革命人才,有大批革命将士英勇战斗,这些英雄儿女为什么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冒着巨大风险甚至舍弃生命?就是因为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华民族的苦难,他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主义事业才能拯救中国的前途。在国民革命以前,政权、族权、神权的枷锁深深地捆在大别山地区人民身上,好田好地都被大地主大官僚占有,广大贫困农民无权、无地、无粮。要改变底层劳苦人民的生活,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只有走共产主义道路,这是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的根本缘由,这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大别山革命历史中,这一初心和使命深刻融入到大别山革命精神中。

在“坚守信念”的内涵之外,信阳及六安都有“胸怀全局”内涵的提法,这一提法似乎着眼于鄂豫皖苏区在全国的地位,着眼于鄂豫皖苏区对全国的贡献,以及中原突围和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革命事件在全国革命中的地位而言。然而,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央苏区和井冈山精神等相关论述中,“胸怀全局”都不在众多精神内涵之列。大别山地区的革命以及中国革命,都是在党的统一领导和全局统一规划之下进行的,鄂豫皖苏区也不是全国革命的附属,而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主要的、基本的苏区,因此,突出“胸怀全局”似无必要意义。

第二,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苏区精神和大别山精神的论述,以及石仲泉等党史研究专家的思考,可以将大别山精神的第二个内涵概括为“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紧随“坚守信念”之后,是由理想信念到具体落实的逻辑过程和实践过程。由于敌人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鄂豫皖苏区的物资严重匮乏,广大军民的生活极其困难。所有干部,从鄂豫皖苏区中央局到乡苏维埃工作人员一律没有薪饷,每人每天只发不到1角钱菜金和大半斤粮食。干部下乡或开会,必须自带干粮。各级干部与人民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以做人民的公仆为无上光荣,以廉政清明来严格自律。在这样的作风下,苏区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创出苏区的经济、财政、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人民群众的生活获得初步保障。大别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军参战的红军就有200多万,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发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前仆后继的彻底革命精神,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为红旗不倒、革命胜利的目标,近百万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

第三,坚守信念和艰苦奋斗,是大别山地区革命精神和全国各地革命精神共通的内涵和特征,但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有其特殊之处。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原因?大别山地区自革命开始起,经历了蒋介石叛变革命、国民党反动派五次围剿、红军北上长征、中原军区突围、刘邓大军转入外线作战等起起落落,始终没有放弃没有投降,真正做到了将革命进行到底。因此,大别山精神的这种特殊性在整体性的革命精神之中应该得到凸显。

应该看到,坚守信念和艰苦奋斗,主要是优秀共产党员以及革命将士的精神品质体现。在大别山28年的革命奋斗历史中,革命烽火始终不息,红旗始终不倒,这与大别山人民对共产党的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有关,这种“永跟党走”的高尚品质和情操,应该融入到大别山的革命精神表述之中。

无论处于何种困难局面,大别山人民群众始终拥护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是全国最早有建党活动的地区之一;土地革命时期,大别山在党的领导下,是根据地创建最早的地区之一,有最早响应党的“北上抗日”指令、出发长征的主力红军队伍;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是最早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地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军区部队坚守反内战前哨,率先接受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炮火洗礼,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又拉开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战略反攻的序幕。

党领导大别山地区革命的每一阶段,都离不开大别山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在28年的艰苦历程中,无论哪个时期,党始终以人民群众为坚强后盾。从党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到老百姓救护伤员、传递情报,从党组织根据地民众为军队缝制军装,保证军粮供应,到老百姓无私奉献、倾力支持红军,党民、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事例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脊梁。从红军奋力反围剿,到武装保政权,从掩护群众、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到帮助群众生产建设,党的军队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同甘共苦的亲密关系。凭着“永跟党走”的精神,大别山人民在主力红军因革命形势或革命任务的需要多次离开根据地的困难下,始终坚持武装斗争。

第四,大别山革命精神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质,表现为不屈不挠或不胜不休的品格。“七一五”政变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处于低潮,鄂东、豫南、皖西三省的秋收暴动先后失败,大批革命志士被屠杀。但是大别山地区的党组织和革命者没有被反革命的凶残气焰吓倒,他们先后组织了鄂东的黄麻起义、豫南的商南起义、皖西的六霍起义,这些武装起义极大振奋了全国各地的革命信心。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过程中,敌人先后五次围剿根据地,大别山军民凭借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同敌浴血奋战,为保卫根据地和红色政权,无数英雄儿女壮烈牺牲。当主力红军北上抗日后,孤悬敌后的大别山军民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三年游击战,直到迎来刘邓大军,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革命征途的曲折和艰辛,培育出大别山军民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顽强精神。

上述对大别山精神内涵的思考,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别山精神的论述为指导,以全国党史专家和鄂豫皖三省理论工作者的研究为基础,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进行归纳提炼,形成了“坚守信念、永跟党走、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这样的表述。思考中亦认识到,大别山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以简单的数个短语进行概括的确难以详尽,形成统一表述语则是利于传承、教育与宣传等。其他研究者的表述,如胸怀全局、朴诚勇毅、牺牲奉献、勇当前锋、对党忠诚、甘于奉献、依靠群众、团结奋斗……,在大别山革命历史的每一个时段都能找到可以印证的事例。以主要的统一的表述语搭配特色的其它表述语,可以作为探索大别山精神的宣传方式之一。总之,传承、宣传大别山精神,不应是简化和单薄的,而应是厚重和丰富的。

大别山精神同其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岁月中的洗礼、沉淀和升华,都是我们党和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征程中,大别山精神蕴含着巨大的时代价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大别山革命历史,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大别山老区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老区在努力奔跑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