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价值认同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2021-01-15王兆婷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实效性思政

王兆婷

以价值认同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王兆婷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了价值引领作用,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提供了坚强保障。价值认同是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当前,思政课的价值得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普遍认同,但仍有部分学生陷于主观与客观的价值认同困境。要使高职大学生真正对思政课产生价值认同,必须围绕实效性加强思政课建设,推进“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与教师主导性结合,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与高职大学生个人需求结合,改革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拓展教学空间与实践活动结合。

价值认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把“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1]作为改革任务,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总体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了价值引领作用,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提供了坚强保障。其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以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实效性可以划分四个层次,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理解、价值认同、信仰内化和行为认同。其中,价值认同是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1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及价值认同

思政课的价值反映在其课程属性能否满足大学生主体的需求。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思政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双重属性,即基础理论性和思想政治性。一是基础理论性。思政课讲授内容广泛,涉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历史等各个领域,可以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满足其理论需求与成长成才的需要[2]83。再者,思政课对于各类专业课而言,它所传授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其所包含的马恩经典理论是其他各类专业课的理论基础,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理论思考的习惯,更好地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辨方式和方法,在学习生活和职业实践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思想政治性。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属性,对其他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思政课的根本问题是“三个培养”,其中“为谁培养人”主要是解决好青年大学生“跟谁走”的问题,是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

思政课的双重属性,不仅满足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求知需求,而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涵养品德、全面成长,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而思政课的价值只有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同,方可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理解的高职院校思政课价值认同的内涵,是指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思政课的系统学习,在认知、情感上赞同、接受它,认为思政课对于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并将其内化为自身价值观用于指导自己言行的过程。

2 价值认同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关键

2.1 价值认同可以巩固、深化已经获取的理论认知成果

理论认知是大学生对思政课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认识、了解,并从总体上全面掌握这一理论内容的过程。它满足了主体的求知需求,也彰显了思政课的基础理论属性价值。认同是心理学名词,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一个带有情感联系的心理过程。马克思赞同这一说法,他认为只有倾注情感因素,才会促使人们主动参与、积极追求个体自身的认知对象。因此,大学生主体对思政课产生价值认同带来的热情和积极的情感,会促使其主动学习思政课,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在深度和广度上得以巩固和深化。反之,思政课如果缺乏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限参与”或者“选择性参与”,就会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比如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政课表面应付,但内心排斥,学习目的过于功利,并不是真心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而是出于学校对学分要求、评优评先等因素的考虑。这些功利性的学习目的造成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态度消极,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死记硬背,缺乏思考和感悟,也就无法取得思想上的收获和提升。

2.2 价值认同是从理论认知内化为坚定信仰的关键

思政课的价值认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认同,而是要内化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的坚定源自理论的坚定,信仰内化是对其所认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观念极度崇奉和敬仰,奉作人生信条,用以指导言行。这是从知到行的过程,其中理论认知是基础,价值认同是关键,信仰内化是最高阶段,行为认同是归宿。如果失去价值认同,就不能把理论认知上升为信仰内化。比如高职院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能够基本理解和掌握,大多数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是信仰比较脆弱。主要表现在入党动机上,多数学生入党是为了个人前途,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可见,价值认同是信仰内化的前提,信仰内化又是价值认同的升华。高职院校大学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前提是必须要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无比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比认同。

3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价值认同的缺失与困境

如前所述,价值认同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结合现有的文献数据,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仍然存在认同缺失的状况。许力双的抽样调研分析,在回答“对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满意”这一题目时,“28.8%的学生选择A(非常满意)、39.9%的学生选择B(比较满意)、28.3%的学生选择C(一般满意)、3%的学生选择D(不满意)”[3]97。此外,根据教育部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调研,包含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共2500所高校、3000堂课程数据显示,超过86%的学生喜欢上思政课,91.3%的学生表示上思政课有收获,对于讲授的理想信念故事、为人处事的道理、实用的就业指导、心理困惑的解答等感兴趣并且受益匪浅[4]。以上数据说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政课持满意态度的占多数,对思政课的价值比较认同,但还有一些学生不喜欢甚至不想上思政课,缺乏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这种认同缺失的状况,使大学生陷入价值目标的迷茫与困惑。

3.1 主观方面,主客体互动错位

黑格尔认为,“主体即客体”,即主客体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思政课的教育过程同样是主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育主体是学校党政领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教育客体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的主导作用,调动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双方在互动中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主客体共同进步,这是思政课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这种居高临下式的教育模式,缺乏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不能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全面发展为根本,只能进行空洞学教式的道德灌输,学生很难真正地接受,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偏低,他们认为上思政课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育行为,把自己当作“场外观众”,忽略了自己的“主角”身份,从而陷于主观价值认同困境。

3.2 客观方面,教育环境复杂多变

思政课的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思政课的实效性。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改革开放深度发展、社会转型步伐加快、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交汇点,必然面临着各种不同矛盾的凸显、社会思潮的交织激荡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等诸多现实问题。身处这样复杂的教育环境,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一种混杂状态中的认同变化:有对以往价值观念的认知认同,也有对当代价值观念的认知认同,但总体而言,大学生对当代价值观念的认同呈现越来越强化的趋势。另一方面,新媒体快速发展,除了传统的博客、论坛、微信等,还有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各种直播平台层出不穷,网络信息庞杂,且传播速度很快。而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信息辨别、整合能力不高,很容易导致个体的多元价值观,从而陷于客观价值认同困境。

正是因为陷于主客观价值认同困境,所以有的大学生就缺失了对思政课的价值认同。而思政课的教育任务,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摆脱这种价值认同困境,真正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以价值认同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对策思路

4.1 推进“以生为本”理念,与教师主导性结合

“‘以生为本’不是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而是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是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5]124。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永远起主导作用,是“导演”;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既是“主角”又是“现场观众”。思政课的价值认同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来实现。一是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六项要求”和“八个相统一”的政治嘱托[6],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正面发声;夯实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理论修养、人格修养、教学艺术修养等。二是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深入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精准掌握其思想状况与个性特征,分析学情,采取差异化教学和个别辅导的形式;要以高职院校学生的视角,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打造轻松活跃、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实现师生经常性互动;此外,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仍为合班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共性需要来授课,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通过课外交流来满足。比如教师通过课余闲聊、谈心谈话等方式与学生一对一、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对于提高思政课价值认同,提升教育实效性是非常有用的。

4.2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与高职院校大学生个人需求结合

思政课科学理论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还包括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这些都是通过其教学内容得以体现的。虽然教学内容已由教材预先设定,但是针对目前思政课教材为2018版国家统编教材、本专科一致的情况,思政课开课部门和教师本人都要进行课前调研,了解学生需求,把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组织集体备课,对新版教材重新研读,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这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前提。转化要考虑四大因素:一是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出发,对预设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有增有合,以合为主,整合与优化后的教学内容应当围绕高职大学生的职业成长与生活需求;二是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出发,内容整合时不减重点,不避难点,联系高职大学生热切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三是从高职院校的学情出发,结合高职大学生生源多样化并且参差不齐、文化基础水平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四是从地方教学资源和高职院校行业特点出发,教师授课中要注重运用本土化案例。最后应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行业特色,实现教材内容向专题转化。

4.3 改革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

传统思政课以社会本位、知识本位开展教学,忽略了大学生个体需求和对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调动。思政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7],就必须因材施教,善用教学方法。一是要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基础水平相对薄弱、但是个性突出、思维开阔、自主性强的特点,运用感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把抽象理论用身边的故事形象地表达出来。比如思政课教师要讲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可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图片展示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采访身边的亲人、校友,调动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启发学生从身边的故事感悟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价值追求。这既是国家层面的宏观叙事,又都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连。二是鉴于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信息时代,热衷于网络社交的特点,高职院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高职大学生喜欢的表达形式实施教学。比如通过手机互动软件,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师端课前录制视频,学生端在上课指定时段观看视频,并参与话题讨论。相比传统的课堂提问发言,线上互动提供了更开放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方便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更好地增进师生交流,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4.4 拓展教学空间,与实践教学活动结合

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更需要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把思政课建设成为高职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8]96的优秀课程,选准适合他们特点的实践模式尤为重要。为此,要注重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着力推动思政课与学生工作的深入融合,借助学生工作的平台和师资,拓展并优化实践环节,设计并安排合理的实践活动;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志愿活动、社会服务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的信仰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走正确的成长成才之路。

综上所述,大学生价值认同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关键。只有解决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认同,学生才会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思政课的教育目标才能根本实现。因此,思政课教师应以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关注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职业导向,夯实自身理论功底,淬炼课堂艺术,努力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认同,将理论说教课程建设成为帮助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优质课程。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栾谨崇,于学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分析的价值认同视角[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3-86.

[3] 许力双.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网站.教育部调研显示:86.6%受访学生喜欢上思政课[EB/OL].[2019-12-16].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20171206/mtbd/201712/t20171207_320834.html.

[5] 梁宇.大学生价值认同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实效性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3):122-125.

[6]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7] 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8] 姜乐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义、问题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93-96.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Value Identification

WANG Zhaoting

(School of Marxism, Zhejia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Chin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vide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Value identification is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widely accepted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ut some students are still in the dilemma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value recognition. In order to mak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how real value identifica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entering on the effectiveness, to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 and teachers’ guidance, to integrate and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with the personal need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with modern education approaches, and to expand the teaching space with practical activities.

value identifi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effectiveness

10.3969/j.issn.1673-2065.2021.04.019

王兆婷(1979—),女,浙江杭州人,副教授。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2020SCG27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20GXSZ22YB);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9YQ01)专项支持。

G641

A

1673-2065(2021)04-0095-05

2020-10-29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猜你喜欢

思政课实效性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