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2021-01-15金福吉

黑龙江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少数民族课程体系

金福吉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创新创业是近年来高校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给予创新创业教育足够的重视,将其摆在关键性位置上。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占比较高,在做好大众教育的同时,要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特点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

1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意义

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发展水平及就业竞争力,为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高校应注重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素养,优化他们的专业认知,完善创新意识及创业水平。当少数民族学生具备较高的能力及素养时,毕业后极有可能回到熟悉的民族地区,为推动区域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精准认知

部分高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教育,在理解与认知中存在着较大偏差,过分注重就业形势分析,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精准定位,缺乏特殊性和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2.2 理论体系存在不足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缺乏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具有独立性、时代性的课程体系,只是将其纳入到就业指导过程中,并没有落实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缺乏联动性,部分创新创业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缺乏夯实的理论支撑,更多是渗透创新创业的一些浅显问题,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有效开展。高校必须注重理论体系的完善,将其与专业课程结合。

2.3 缺乏科学完善的氛围支持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较为独特的民族习性,高校应注重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和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但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科学完善的师资力量及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体开展成效,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3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对策

3.1 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展实践演练

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应该注重从思维认知层面来进行高效转变,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及现实意义,积极给予他们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撑。要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属性及认知差异,在尊重和保护风俗习惯的基础上积极优化教育体系及课程内容,使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得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支持与认可,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要将实践性渗透其中,创设科学多元的实践互动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断优化学生的实践素养。高校可以依托少数民族的社团等组织机构积极创办就业竞赛、职业技能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高校可以创办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新项目的推进或创业实践的开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素养及创业水平。

3.2 夯实理论体系,建构完善的课程体系

为行之有效推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应全面夯实理论体系,积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制、理论体系及课程制度等,这些都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础及关键载体。高校应充分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课程体系的研究及构建,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来进行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高校应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快课程体系设计,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

3.3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积极营造科学氛围

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仅依赖高校单一的教学环境及单向的实践基础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可以依托社会力量,形成长效化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产教结合,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深入企业真实岗位来参与实习实践,在企业岗位上锻炼和提升自身的实践素养及专业能力。高校应打造科学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及风俗习惯,并结合其认知特点深入全面地开展思政工作。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少数民族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少数民族的服装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