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培养课程模块建设与改革

2021-01-15朱瑞金扎西顿珠

黑龙江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考核思维

朱瑞金,张 涛,扎西顿珠

(西藏农牧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

0 引言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创新创业培养课程教学方式、理念及内容进行了革新与改进,改善了创新教育的授课方式与传统理念。在教育部指导下,西藏农牧学院开设了创新创业培养模块,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上,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创业。在推进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将课程与实践化的教学改革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实践、创业”综合能力的大学生是我国目前的教育需求和社会需求。

该课程模块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丰富了传统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参考。

1 创新创业培养课程定位

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是理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一类重要的实践课程模块,我院对这门实践课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建设和改革。

以电气工程学院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为例,该课程不仅需要学生储备一定的电气专业理论知识,也需要一定的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将课程理论和动手实践结合起来。作为一门需要多尺度协调全面推进的课程,学院取得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创新创业培养强调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对于学生来说,体现出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从工程实践中改善应试教育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思维,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2 传统创新创业培养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陈旧

对于创新创业培养实践课程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教学理念上,对于实践化教学模式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该课程不仅需要紧紧贴合电气工程专业其他基础课,也需要与实际工程应用、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施过程中,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灌输式教学,重视理论知识与成绩考核,轻视实际应用,学生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2.2 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学校实践操作教学过程过于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未系统地开展教学改革并建立与专业相匹配的教学方式。虽然开设了相关实验教学课程及实习课程,如去变电所、工厂参观实习,但实习内容未体现实用性,造成许多实践化教学资源缺乏有效配置,背离了创新创业课程目标。

2.3 缺乏与专业匹配的实践环境

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和专业相匹配的实践平台,无法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学校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对于教师资源、财政资源的投入力度不够,缺乏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场所。

2.4 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不足

目前,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动手能力不足。但是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于新事物和新思想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创新动机。第二,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但是受环境限制,缺乏敏锐的洞察力,缺乏创造性思维,难以发现一种新的思维或者新的方式解决某一件事,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第三,有一定的创新点,但是应试教育的不足就是缺乏创新技能,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培养教学课程改革与建设

创新创业培养类实践课程的改革需要以新工科为背景,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等特点。针对工程实践教育的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师设立课题、学生自主学习、竞赛实践、综合培养、参与科研项目等。

3.1 实现创新与创业教育一体化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一个辨证统一体,二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创新教育基本上没有自成体系的、独立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而是存在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于每一个环节、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堂之中,体现为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形成初步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基本技能的教育活动,注重于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创业教育具有自成体系的、较为独立的教学体系,有独立的课程和训练环节,需要由学校为学生单独组织相关教学。“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应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一体化。

3.2 树立“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

“双创型”人才的目标特征基于二个方面:一是“双创型”人才的一般特征。“双创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有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判断和把握机会。具有高超的创新能力,实践、实施和拓展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二是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以新农科背景下学生知识培养体系为例,需要把生物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食品安全、农业农村治理等方面的知识纳入新农科的知识体系范畴中来,重新建构新农科的知识体系,使其涵盖的范围更加宽泛,与农业问题的匹配性更强。

3.3 革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第一,教师设立课题。应试教育,会打击学生在课堂内外的积极性与探索力,难以发挥创新性思维。通过教师设立具体的思路指导目标,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激发动机,引导学生探索、收集和选择正确的科学事实条件,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

第二,自主学习。利用实验室平台,独立完成整个研究任务,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挥,教师不会直接参与,只是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和环境。

第三,竞赛实践。建立小组,由教师带队,参与相关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检验学习效果,树立学生自信心。

第四,综合培养。在其他专业基础课和课程设计中贯彻创新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与相关专业知识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快速掌握知识点。

第五,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实践。可以让学生接触电气工程领域的学术前沿,增强学术探索的好奇心,科学研究结果也具有重要意义。

3.4 优化考核方式

创新创业培养类课程考核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学、践、创。

学的考核中,比重占30%。学就是学习理论知识,就该课程而言,对某特定课题,需要电气工程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设立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于该方面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于其他课程考试,该课程是针对电气工程应用领域的考核,主要集中于实践需要使用的相关知识。

践的考核中,比重占30%。践就是将理论知识践行,动手完成相关理论的验证,并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参加相关比赛,能够完成作品,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创的考核中,比重占30%。创就是依托理论与实践,完成创新到创业的过程。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业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创新,创业,创意”互联网+大赛等。

剩余10%的考核集中于学生与指导教师的答疑交流,给予平时成绩分数。

4 结语

创新创业类教学不仅需要夯实学生理论背景知识,也需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适应创新创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我院作为西藏三大本科院校之一,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通过开展此类课程,为我国工业建设培养了一批批理论与创新意识兼备的实践型人才,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考核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内部考核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