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赛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1-01-15韩晓育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赛教融合竞赛大赛

韩晓育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技能大赛是衡量职业院校专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性指标, 技能大赛关于技能、素质方面的要求,代表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

技能大赛是检验高职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引领教师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技能大赛融合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和企业生产技术要求,进一步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 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 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1]。如何借助技能大赛这一平台来深化校企合作, 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将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融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 是目前高职院校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赛教融合”的思路和意义

1.1 “赛教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 将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融合起来,利用“赛教融合、赛融于教”的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创新。 把技能大赛的优秀成果进行转化, 并作为典型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的,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培育出社会真正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2 “赛教融合”的意义

在当前高职“百万扩招” 和差异化学情的背景下,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部分专业的职业技能标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而传统教学模式更倾向于理论教学,淡化专业实践,这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赛教融合”既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用竞赛的形式检验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专业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反思自身教学方法是否存在问题,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而完善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制订具有针对性、导向性且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以赛促教”的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各项技能大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反思自身学习的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增强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 提高团队协作和临场应变能力, 从而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 “赛教融合”就是将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 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基于“赛教融合”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教育部等37 部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明确提出,大赛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为宗旨,以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面向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基本覆盖职业院校主要专业群,是对接产业需求、 反映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学生技能赛事[2]。 “赛教融合”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4 条路径。

2.1 以赛促教,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是教学相长, 通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和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提升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比的是如何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如何开展教学,如何合理地进行评价考核, 合理恰当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化解教学重点、难点。青年教师可以在教学能力比赛中磨炼自己,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可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了解和学习本专业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实践技能的考核点, 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 将行业标准融入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而达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

二是对接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是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具体体现,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技能大赛的比赛形式和环节设置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特点, 比赛项目的设置就是从实际生产需求出发,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职业教育教学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对接。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转变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突出对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4]。

2.2 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是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板书、PPT 为主要教学手段,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培养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弱。技能竞赛以任务驱动、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等方式展开,给予学生挑战自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提升了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是“沙场练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在技能大赛的选拔、培训、比赛等环节当中,学生不仅提升了专业水平,还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质,比如,在动手操作中培养了劳动素质, 在相互协作中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创新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也得到增强, 这些都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职业素养基础。

2.3 以赛促改,加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一是教学方法改革。 技能竞赛注重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参观教学法等,改变传统的“死教”和“死学”现象,让教法“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融”起来,达到“以赛促改”的效果。

二是教学内容改革。 参加技能竞赛的只是少数学生,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够接收到竞赛的信息,接受实践的磨炼,必须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将技能竞赛知识点融入教学之中,将技能竞赛的经典题目作为教学案例在教学中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技能竞赛和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专业课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素养[5]。

三是教学模式改革。 技能大赛给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能力锻炼和展示的平台, 也给企业提供了一个产教融合的平台。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聘请企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到学校授课,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材料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安排一线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可以“线上线下”结合,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 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保障。技能竞赛是一个开放、协作、共赢的舞台,与社会需求高度融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实施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6]。

2.4 以赛促建,提高教学质量

技能竞赛更多考察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环境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高职院校应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搭建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教学及实践平台, 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路径,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提供条件保障[7]。

为提高技能竞赛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还需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改革创新考核机制。将指导学生竞赛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并给予参赛学生以适当的补贴和奖励,形成一套完整的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 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赛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高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3 基于“赛教融合”的高职水利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多年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坚持将学生技能大赛作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练兵场,组建了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研究团队,探索技能大赛和实践教学的规律,推进基于“赛教融合”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笔者结合自身参与指导全国水利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水利工程造价赛项以及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经历, 以黄河水院水利工程造价课程为例,从该课程教学特点、教材选择的合理性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水利工程造价及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水利工程造价是水利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它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工建筑材料以及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紧密联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以掌握水利工程概预算文件的编制、水利工程招标标底的编制、水利工程投标报价文件的编制以及工程竣工结算等造价文件的编制的方法和技能, 与国家及水利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息息相关。 不同地区出台的编制办法有一定差异,每个地方的基础单价(人工、材料、机械等) 也有所不同,因此,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通过参加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利工程造价赛项比赛,可以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借助计算机专业软件,快速、准确、高效地编制水利工程概预算文件,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3.1 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通过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洗礼, 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有了较准确的把握。将水利工程造价课程中涉及计算的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便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 教师在教学能力大赛中积累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经验, 并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合理安排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比如,在课程中关于混凝土工程单价编制的部分, 教师可以引入情景动画, 将混凝土工程单价编制细分为混凝土材料单价、混凝土工程拌制单价、运输单价、浇筑单价等,按实际施工工序进行单价的综合计算,这样,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能使知识系统化、生动化。

学生技能竞赛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 动手能力。教师可将竞赛中的技能点加以拆分,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对竞赛中的案例进行优化,作为课堂教学的优质资源,这样既加大了学生的竞赛参与度,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课教师在辅导竞赛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发现教材中的缺陷,发现重难点的把控等问题,并且可将这些问题加以整理归纳,反馈到日常教学中,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水利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具有较强的政策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可能会陆续颁布一些新的规定, 涉及定额、费用标准等,各省(区、市)水利概预算编制办法各异,各地人工、材料等预算价格也有所不同,将竞赛中的最新案例带进课堂,可以让学生将“竞赛”作为练兵场、实战场,从而实现“以赛促教”的目的[8]。

3.2 以教促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转化课堂教学成果

根据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利工程造价赛项比赛积累的经验, 结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依据水利工程造价课程的特点和课程教学目标, 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水利工程造价课程涉及国家及水利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数量较多的法律法规,而且,各个地方的基础单价也有所不同,涉及各种定额手册和费率表格, 因此,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将技能竞赛中用EXCEL 软件编制工程单价的方法及案例应用于课堂“一课一练”, 真正做到将课堂教学与技能竞赛有效融合,围绕造价员主要岗位能力的培养需要,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加以对接, 实现学中有赛、 赛中有学,以竞赛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转化课堂教学成果。

3.3 “赛教融合”,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制度,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在日常教学中,可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学中,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在课堂教学和技能竞赛中,加强同企业的联系,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工程造价应用软件, 并将成果应用于实践中。目前,国内大型设计院均采用造价管理软件完成水利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 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 更在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上有了质的飞跃。 黄河水院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建立校企实训基地,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在实训中真正实现知行统一,让教师也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从而不断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语

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赛教融合”势在必行。“赛教融合”转变了职业教育的理念,引领高职院校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 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入推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与学生技能竞赛相融合、 职业素养培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对全国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具有良好的推动引领和辐射作用。

猜你喜欢

赛教融合竞赛大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基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大赛“效应”放大到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研究
学前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