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机性访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研究*

2021-01-15

关键词:心衰服药出院

晁 辉 曾 伟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道,世界范围内逾4000万人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每年约近100万新增病例[1]。201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衰的患病率为0.9%,部分农村地区患病率高达1.61%[2]。药物是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标准的药物治疗可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延缓心肌重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坚持正确服药是保证药效的基本前提。据文献报道,因各种原因造成慢性心衰患者普遍存在漏服、断药、停药等药物不依从行为,其服药依从率仅为20%~60%[3]。如何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是目前医务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是在20 世纪 90 年代初建立起来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访谈教育法,它基于临床实践最直接的观察并以大量社会心理学理论为支撑,通过挖掘和妥善处理患者行为改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心理,增强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进而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4]。将其应用于慢性心衰的患者,以期能够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信念及其行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6月入住我院的慢性心衰患者60名为对照组,出院时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选取2019年7月—12月的慢性心衰患者60名为观察组,采用动机性访谈方式进行干预。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且一直在我院接受治疗;③知情同意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肾病等其他器质性病变,②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患的患者,③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期间及出院后,由责任护士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方式,加强在服药方面的健康宣教,出院时采用电话方式进行回访。而观察组患者在同样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动机性访谈方式进行回访,共计访谈3次,每次约20 min左右,每次都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约定下次访谈时间。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及经过干预即出院3个月后,分别发放问卷,并收集资料。具体方法如下。

1.2.1第一次访谈 主要询问患者的患病及治疗经历,旨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将重点锁定服药依从性上,问题如下您现在吃的是什么药?什么时候开始的?您知道为什么要吃这些药吗?这些药是谁给您开的?您多久到医院拿一次药?您每天都是什么时间吃?药自己准备吗?你最近有没有吃其他的药?时间约为20 min。

1.2.2第二次访谈 研究者引导患者描述在过去的治疗过程中,服药的意愿和信心,并应用《服药相关信念量表》为引导患者表达其对药效的感知、服药重要性的看法及在服药过程中遇到或者担心的问题。此次的目的是对患者的治疗观做一简短的总结评估患者对服药重要性的认知以及在服药过程中的顾虑。

1.2.3第三次访谈 主要是回顾总结并评价患者的服药相关信念,解决患者目前存在的疑虑和问题。患者出院后两周,再次对患者的服药行为进行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询问患者主观感觉,总结患者的问题,并再次评估根据出院带药的情况,询问患者的服药情况,是否遇到什么问题。

1.3 观察指标

1.3.1一般资料 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人口学资料,包含年龄、性别、居住地、学历、病程、心功能分级等资料。

1.3.2服药相关信念量表 采用孟静编制的《服药相关信念量表》,主要内容包含患者对服药重要性和坚持服药存在的顾虑和障碍,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得分越高提示其服药信念越好[5]。

1.3.3服药依从性评估问卷 Morisky问卷是一种简便有效检测患者服药依从性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主要包含4个问题:①您是否有时忘记服药?②您是否偶尔不注意服药?③当您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止服药?④当您服药自觉症状改善效果不明显时,是否曾停止服药?4个问题均为“否"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否则为依从性差[6]。

1.4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构成比比较情况[n(%)]

由上表得知:两组患者在年龄均以50~80岁为主,病程也是已3~5年为主,心功能分级中以Ⅲ级居多,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服药相关信念得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服药相关信念得分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患者在服药相关信念得分为34.81±4.83,观察组为35.01±4.9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得分为49.07±3.8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动机性访谈后,能够明显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服药相关信念。

2.3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整个干预过程中,依从性差的人数有33人,依从率仅为45.00%;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机性访谈干预后,依从性好的人数有50人,依从率为83.33%,两组相比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服药依从性问题已成为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服药依从性差增加了患者再入院的风险,既增加了医疗负担,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整个生存时间,占据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7]。常规电话随访的内容大多是固定、泛化的,并不针对每个患者的特点或存在的问题而侧重强调某些方面。相比之下,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的随访则是个体化的“有的放矢”,它不只是简单的重复宣教内容,而是对患者执行行为改变计划的监督和指导,对患者取得的成功表示肯定并解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不断强化患者关于行为改变的承诺,从而起到激励和强化的作用[8]。

相对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MI 是与患者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针对患者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使解决方案更加个体化。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探索和激发患者的矛盾心理以增强内在改变行为的动机,从而达到改变其不健康行为的人际沟通方式。对于患者而言,更乐意去执行自己制定的计划,因为这样的计划更贴合患者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患者会把计划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认为这是与自己健康及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很多患者表示,由于计划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细则,因此执行起来比较容易,不仅知道了“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了“怎样去做”[9-10]。对于观察组患者而言在制定服药计划时,均是贴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服药相关信念得分为49.07±3.84,整体的服药依从率为 8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动机性访谈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服药理念及服药行为,减少其再入院,减少了家庭负担,因此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衰服药出院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服药不能猛仰头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