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治疗降低ICU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

2021-01-1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周径双下肢卧床

张 鑫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江苏 镇江 212000)

DVT是指下肢深静脉内伴有血液凝结现象,使管腔阻塞,静脉回流障碍,多发于ICU卧床患者[1]。临床建议尽早为该病患者行针对性预防治疗,以保护患肢功能,预防严重并发症。临床多通过药物治疗等方法延缓病情,但疗效欠佳。本研究选取52例ICU卧床患者,以分析气压治疗对于DVT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体为2018年2月~2020年5月间来院治疗的52例ICU卧床伴DVT患者。纳入标准:卧床时间长于7 d;不伴有DVT病史;病历完整;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无法耐受该项治疗;中途退出;合并精神或意识障碍;收治于ICU以外的其他科室。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后,A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范围是51~84岁,平均(60.24±0.77)岁;卧床时间为8~70 d,平均(28.66±0.43)d。B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范围是47~82岁,平均(60.11±0.51)岁;卧床时间为9~61 d,平均(28.34±0.28)d。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B组行常规治疗,即抬高双下肢,使下肢高度较心脏水平高20~30 cm。指导其进行功能训练,按摩下肢肌肉,从远端按摩至近端,每次30 min,每日2次,间隔2 h翻身1次,并进行叩背护理。禁止穿刺双下肢,观察下肢周径情况,定时记录。

A组行气压治疗,入ICU科室2 d后,使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进行间歇性气压治疗,选用向心加压法,使充气压在10 kpa左右,每腔加压时间设定为10 s,每次30 min,每日2次。连接电源线与充气气囊,打开开关,数码管显示出0000 1020字样,M5灯亮,若有异常显示则关闭电源,片刻后启动。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模式,将充气气囊套在下肢,调整时间升降键,时间为30 min。启动仪器,开始治疗,若有感觉异常则停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DVT发生率;观察治疗前后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记录左下肢与右下肢周径。

1.4 疗效评价标准

基本治愈:下肢痛感与肿胀基本消失,皮温基本正常,双下肢对称,不伴有排肠肌挤压痛,彩超显示无血栓;显著疗效:下肢痛感与肿胀显著改善,皮温趋于正常,双下肢基本对称,不伴有排肠肌挤压痛,彩超显示无血栓;初见疗效:下肢痛感与肿胀有改善,皮温有所改善,双下肢轻度不对称,伴有轻微的排肠肌挤压痛,彩超显示无血栓;未见疗效:下肢疼痛且肿胀,Homans征为阳性(急剧弯曲足背时,排肠肌被动伸长,伴有小腿肌肉严重痛感),且彩超显示有血栓。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 21.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表达是“±s”,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表达是百分数(%),经x2值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足0.05。

2 结 果

2.1 对比DVT发生率

A组的DVT发生率为14.81%(4/27),B组的DVT发生率为48.00%(12/25)(x2=6.711,P=0.010)。

2.2 对比股静脉血流速度

治疗前,A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为(20.16±2.74)cm/s,B组为(20.21±2.77)cm/s(t=0.065,P=0.948);治疗后,A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为(27.59±2.95)cm/s,B组为(22.15±2.86)cm/s(t=6.742,P=0.000)。

2.3 对比双下肢周径

A组的左下肢周径为(31.05±1.44)mm,B组为(32.17±1.38)mm(t=2.859,P=0.006);A组的右下肢周径为(32.69±1.51)mm,B组为(31.15±1.50)mm(t=3.686,P=0.001)。

表1 对比总有效率[n(%)]

2.4 对比总有效率

A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B组为41.67%(P<0.05)。

3 讨 论

DVT的病机是静脉回流障碍,多发于长时间卧床患者,是ICU患者的频发疾病[2]。其病因血液高凝;突发性、病程偏长和进展较快类疾病。气压治疗是其新型疗法,其作用机制为:脉动电流经气管直接进入肢体病变部位的气囊气室中,使气囊在压力作用下对下肢肌肉产生挤压与按摩作用,进而刺激深部肌肉、淋巴管与血管,使静脉血管排空,促使血液回流。气囊突然减压会迅速充盈静脉血,增加其血流量。其利用周期性的排气与充气原理,可改善肢体的搏动性血流,模仿人体运动对肌肉所产生的应力刺激,可加快静脉回流,升高回心血流的实际速度,进而调节双下肢的血流速度[3]。此外,该疗法能够增加氧气供给量,缓解血液淤积等表现,改善代谢内环境,使渗出液能够尽快吸收,利于DVT病情好转。治疗期间,需要评价下肢循环情况,若患者的意识清楚,应询问其治疗感受,若有双下肢严重不适或心慌等症状,则需调节压力、间歇时间等参数[4]。若有意识障碍,则监测生命体征,适时调节参数[5]。伴有下肢感染、皮肤损伤与缺血等症状时不可使用气压治疗仪,需严格把握治疗适应症,合理调整参数,并辅以全面护理,以预防神经损伤等疾病[6]。结果中A组的静脉血流速度与双下肢周径均优于B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说明气压治疗可改善静脉血流量,缓解下肢肿胀等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可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周径双下肢卧床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对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研究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